APP下载

技术美学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5李月姣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观者形式博物馆

李月姣,李 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 前言

技术美学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学科,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构成,技术美学正是联结两种文明的纽带,是二者交融互通的产物。上海自然博物馆由延安东路搬至静安雕塑公园,无论是仿生形态的螺壳形态建筑,还是室内装饰的设置,由内而外都秉持着“以人为本,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文章主要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新形式”、“新主题”以及“新技术”分析了当代博物馆展陈空间中技术美学的应用。因此,需要对技术美学和展示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把握,以达到利用技术美学实现展示设计的功能美、形式美的目的。

2 技术美学的概念

学者李砚祖在它的著作《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提到:“技术美学就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美”。换句话说,技术美学是通过科学技术、产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体系,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产物。技术美学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产物,反映了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传统的物质实物需求转向精神审美需求。技术美学不仅是综合性的美,也是技术美学的最高级表现。学者徐恒醇认为:“在创造性生产劳动中所产生的那种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相统一的产品所具有的美就是技术美学。”现如今,技术美学已经走在文化和科学领域的前沿,尤其是在博物馆展览陈列中的艺术与科技研究以及创新等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它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设计美学最新的形态,如今的技术美学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功能美、形式美是技术美学的具体体现,通过多媒体的重构空间,给博物馆展览陈列空间带来了不一样的扩展和革新。

2.1 功能美

功能美作为技术美学最主要的特征,功能美与技术美学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功能性是设计的基础,技术美学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技术与艺术都能满足功能要求。功能由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构成。技术美学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基础是建立在功能的不断完善上的。新的技术的发明创造不断改善着功能受限的问题,如果只是注重技术而忽略功能本身,那么“技术”将流于形式。

2.2 形式美

形式美是“美”最直接的外化表现。在现代展陈空间中,实用性是基础,而形式美感的特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形式美与功能美密切联系,同属于技术美学范畴。审美的主体是人,功能和形式是审美的对象。功能决定着形式,形式反映着功能,二者相互依存,只有将形式美与功能美相互融合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人们往往了解一个设计,最先看到的是它的形式表面,但是最终目的是使用产品。虽然形式美是设计的外在表现,但是要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设计。

3 技术美学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中的具体应用

博物馆等一些博览展示类空间的主要功能和目标并不是展示空间本身,而是通过展品的序列摆放和空间的氛围营造来达到叙事、传播信息知识的目的。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陈在传递教育信息的同时兼顾了技术美学的艺术性和完整性。并且,通过材料、空间构成、灯光色彩、高科技技术等手段相互配合,合理而有创意,极具目的性和计划性地向参观者展示(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自然博物馆

3.1 形式美的传递

形式美贯穿整个自然博物馆中,博物馆基于“人”、“自然”、“和谐”的主题,通过向参观者展示“最真实”的自然形态,往往会在形式、造型等方面别出心裁。通过营造壮阔雄伟的自然画面,向参观者引导正确的自然生态价值观,馆内的陈设摆放也颇具大自然中的形式美感。通过有序地排列展品,打造不一样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营造出一种宏伟的形式美。贯穿两层楼高达12米的墙体空间,悬挂摆放着牛羊、犀牛、麋鹿、鳄鱼、虎、狼等等数千种动物标本。通过摆放不同种类、体型的动物,以“中间大、两边小”呈现众星捧月的包围之势,利用形式美感的手段将整个展览空间艺术化,让原本已经死去的展品重新焕发生机。

3.2 空间叙事“故事性”新理念的传递

2015年4月19 日,正式开馆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幕,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三条故事主线向参观者呈现大自然的演变历程,分别是“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以及“文明的史诗”。在新馆的展陈空间中,通过空间叙事的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参观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利用三条故事线分别形成不同的主题板块,通过不同的节奏、强度层面,加以灯光音乐的渲染,从而使观众获得更深层次的记忆和感受体验。在地下二层“生命的画卷”主题区,通过幽暗的灯光、异型空间构造、高科技画布以及色彩的结合,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营造了“生动”的氛围。场景叙事空间使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展陈环境所营造的“非洲生命画卷”,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现场模拟了真实的非洲草原场景,还原了非洲旱季时期,在辽阔炎热的草原上,动物厮杀、孕育生命和弱肉强食的画面(如图2所示)。

图2 上海自然博物馆

3.3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将数字化技术延伸并运用到虚拟现实技术当中。博物馆空间的主题也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通过运用完整的叙事情节舞台形式,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博物馆展览空间的旧有印象。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中设有5个沉浸式的体验情境剧场,孩子大人都能沉浸其中,身临其境的体会自然的奥秘,通过虚拟实景技术和新媒体动态演绎达到几近真实的效果。此外,在馆内搭建了地球、动物、草原等场景,极具美学效果,让参观者真正融入到绚丽的三维世界当中。相比传统的玻璃展览、文字解说,通过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手段,以新媒体虚拟技术为载体,更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提高展览品质(如图3所示)。

图3 上海自然博物馆

4 技术美学对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影响

从二维到三维立体,从传统的平面展示到充满技术美学的动态展示,技术美学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新展馆展陈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场所体验和空间感受,推动了中国展陈空间事业的进步。然而,虽然技术的进步给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能过分夸大技术美学对现代展示设计的影响力,忽视技术美学的副作用。随着高科技的智能化发展,设计师不能一味地重视技术发展,而忽略了技术美学最重要的形式美和功能美。设计美是时代的产物,在应用技术美学的时候不能侧重于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将形式、功能、技术等元素都考虑到。技术美学作为理性美,艺术美作为感性美,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技术美学和艺术美相互融合。

5 结语

时代在不断前进,世界在不断改变,博物馆是展示设计领域最直观的体现。上海自然博物馆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很好地展现了新时代的技术性和创新性。未来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必然将流行的形式美、功能美、新兴技术与博物馆展示设计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技术美学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参观者形式博物馆
最美的蝌蚪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博物馆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脑洞大开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关上手机再看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