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电缆 以创新破解“锁喉之痛”

2020-10-23智强

中国新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海缆脐带电缆

智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强调:“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在逐步地加强中,你们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下一步这方面要发力,推动它的发展,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己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 1.8 万千米长的海岸线,6000 多个大小岛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巨大。但因长期以来高端装备依赖进口,导致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前进步伐受到很大影响。可以说,高端装备依赖进口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锁喉之痛”。而破解这个“锁喉之痛”,解决这个“卡脖子”难题,也就成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缆”)正是一家在破解这个“锁喉之痛”“卡脖子”难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施工敷设于一体的中国海陆缆核心供应商。目前,东方电缆拥有陆缆系统、海缆系统和海洋工程三大业务板块,是国内截至目前唯一一家掌握海洋脐带缆的设计分析并能进行自主生产的企业。

东方电缆秉承“让陆地与海洋互联”的使命,参与和承担了多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并牵头起草海底电缆国家标准,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融入海洋强国战略

“在坚持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企业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寻找发展机会,从而实现更大的发展,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东方电缆董事长夏崇耀说。从东方电缆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是东方电缆的成功之道,也是夏崇耀的经验之谈。

东方电缆成立于1998年,是从浙江省宁波市当地的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制而来。东方电缆是从传统的家用电线、电缆做起,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发展起来的。

1998年转制后,东方电缆与日本大金合作,进入网络线市场,并凭借技术和质量优势在这个细分领域迅速进入全国前三名,完成了企业的第一个发展周期。

2005年,东方电缆开始向海洋经济领域转型。当时,舟山群岛正在大力实施岛屿建设,需要海底电缆等关键设备,这就给电缆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市场机遇。东方电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经过两年的研发,于2007年成功制造了第一根国产110kV高压海底电缆,并实际运用于舟山群岛岛屿供电项目。在此之前,国内高压海底电缆工程使用的产品完全依赖进口。此次东方电缆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海底电缆国产化,对于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东方电缆第一次转型,从陆缆转向海缆。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东方电缆取得了很多业绩,同时也完成了企业升级。”东方电缆总裁夏峰说,“2009年我从英国毕业回国,当时海洋油气南海资源开发项目正在实施,需要一批关键设备。于是,我們跟中国海油合作,做出另一个产品——海洋脐带缆。这是东方电缆的第二次转型,即转向海洋石油领域。”

2009年,伴随着全球海洋油气领域开发的新一轮高峰,东方电缆再一次凭借其敏锐嗅觉,捕捉到新的产品升级机遇。夏峰根据自身在海外学习的知识以及对海外市场和新产品的摸索,回国后带领东方电缆再一次挺进深海。通过和中国海油的合作,开始研发油气领域用脐带缆,最终实现了东方电缆的第二次转型。在这次转型中,东方电缆组建了专业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在2018年成功将首根24千米国产化深海脐带缆运用在中国海油的南海文昌9-2/9-3/10-3油气田群,再次打破国外垄断。

“我们基于从陆缆向海洋装备的两次转型,使东方电缆完成了转型升级,也奠定了东方电缆的科技创新的文化基因。”夏峰说。此后,东方电缆陆续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系列国家项目。伴随国家海洋战略、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东方电缆的发展进入了快速道,企业规模迅速提升,影响力也逐步扩大。

2014年,东方电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应该说没有企业的两次转型,也就没有这一次的上市。”夏峰感慨道。因为在发行评审过程中发审委员会认为,电缆行业是一个产能过剩、资金密集度和技术门槛并不是很高的行业。而东方电缆在答辩中自信地讲出:企业的定位是融入国家的海洋战略,国家海洋主权到哪里,东方电缆的产品就要服务到哪里。东方电缆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平台,为企业和国家海洋战略的未来发展获得一个有力支撑。

后来的实践证明,资本市场不断助推了东方电缆的发展,同时东方电缆的发展也回馈了资本市场的信任。在上市后,东方电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它是一家坚持务实、创新,并以推动海洋装备国产化为目标的专业化公司。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东方电缆已然成为我国海缆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018年,东方电缆被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评为“全球海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之一”。

以自主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

“我们的两次转型都是具体的产品转型,但意义却是非常大,两者都打破了国外垄断,解决了海洋装备的‘卡脖子难题。”夏峰说,“由于我们是从一片空白开始起步,可想而知,其研发和制造的难度也是非常之大。”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海洋经济较晚,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所需的高端装备一直由国外垄断,东方电缆研制海底电缆和脐带缆无疑是与国际巨头直接竞争,可谓虎口夺食。

海底输电工程被公认为是环境最复杂、实施最困难的输电工程,其中海底电缆是海底输电工程中的关键装备。海底电缆设计开发、制造、敷设安装及运行已超过百年,被广泛应用于跨越江河海峡输电、岛屿供电、电网互联、海上油气平台供电以及海上风电场与大陆电网并网,要求的传输距离达到几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因此大长度海缆制造技术是海缆生产的关键难点。

东方电缆在关键装备上大手笔投入,从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地引进了当今最先进的海底电缆的连续生产和高电压测试装备,安装了多个国内最大的32米直径智能退扭托盘,承重5000吨,一举解决了大长度海缆连续制造这一技术难题。同时,配有专用的自有3000吨级码头,紧靠生产基地,产品可直接装运上敷设安装船。

截至2019年,东方电缆已为浙江省舟山群岛联网工程、广东省涠州岛/南日岛联网工程、福建莆田南日岛联网工程等多个国家级跨海输电项目累计提供海缆超5000千米,并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的多个电力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与三峡集团、中广核、中国华能集团、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等主要电力及能源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在国际市场上,东方电缆也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国际声誉,产品出口到了20多个国家,遍布全球。

脐带缆的研发和制造难度更大,而且还伴随着投资大、研发时间长等难题。因此,脐带缆项目上马之初,东方电缆企业内部多数人不看好。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首先要生存。在市场细分领域,订单少、回报少,研发脐带缆需要多久时间、需要投入多少,难以估算。”夏峰回忆,2009年公司計划涉足高端领域时,反对声音很大。“有不少人提出,与国外高端海洋缆巨头‘抢饭碗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大长度脐带缆制造,要求高、难度大,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困难重重。”

然而,面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夏崇耀坚定地说:“我们始终认为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相信越专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市场的机会越大。”

东方电缆最终决定上马脐带缆项目。决策定下后,东方电缆斥巨资引进一流设备,加大科研投入。近10年间,研发总投入已过亿元。夏峰说:“这10年,脐带缆在经济效益上对公司几乎是没有贡献的。如果决策层在中途有一点点犹豫,这个项目就黄掉了。”

脐带缆是应用于海洋油气勘采作业的关键装备,它如同婴儿维系在母体上汲取营养的那根生命之带,因此被成为“深海生命线”。脐带缆可为深水油气田的上部平台控制设施和水下生产系统装备提供电力、通信、液压动力和化学药剂通道等连接。通过脐带缆,人们在钻井平台上,就能精确操控海面之下的深海机器人,实现勘采作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东方电缆成功研制出脐带缆之前,“我国使用的脐带缆全部依赖进口,主要购自美国、挪威、英国的4家脐带缆制造商。”中国海油文昌项目经理王会峰说,以中国海油荔枝湾3-1项目为例,进口一根70多千米的脐带缆就花费了5亿元。

2009年,东方电缆与中国海油携手攻坚,进入行业最前沿的脐带缆领域,正是为了打破国际巨头的行业垄断,解决“卡脖子”难题。

那么,这条“深海生命线”——脐带缆的研制究竟难在哪儿?从应用角度看,“一般的装备在应用前都要做疲劳测试,但是海洋不一样,一根海缆放下去,一旦有问题,损失就不是一个亿或几个亿,因为海缆出问题,其他装置也将停止工作,整个油田停止作业,这个损失就太大了。所以,脐带缆是一个没有备份且质量要求极高的关键装备,可谓‘国之重器。”东方电缆总工程师周则威说,从研制角度看,“脐带缆这个高精尖产品,国外有着上百年的技术沉淀,而我们则是在白纸上作画。我们制造脐带缆,首先要建立生产线和测试平台。”

脐带缆的制造,从技术到设计,再到制造环节,环环相扣。它由钢管、电缆、光缆等13个单元组成,如何一次成型,是要攻克的一大难关。一位技术人员形容说:“如果说生产传统电缆是拧麻绳,制造脐带缆就是拼积木。”为了拼好这块“积木”,周则威介绍说:“2010年,我们从国外进口了1000万元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光摸索脐带缆的核心制造技术,研发团队就花了3年多时间。经过上百次测试,最后才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研发脐带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单靠一家企业,是干不成的。”夏峰说,2009年,由东方电缆主要承担的“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被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东方电缆的院士工作站,相继与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国家平台的搭建,助力研发团队不断攀登技术高峰,正是依靠多方合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周则威说。

2016年,通过国际招标,东方电缆作为国内唯一的脐带缆制造商,同国外4家企业激烈竞争,最终成功获得了中国海油文昌项目总长23.047千米的脐带缆订单。2018年6月20日,东方电缆研制成功并正式交付使用。该脐带缆直径126毫米、设计应用水深500米、总重超700吨、总长23.047千米。周则威说:“脐带缆国产化以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可以降低30%~40%的成本,设计和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

“脐带缆的国产化,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产化和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勘采以及远期可燃冰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对深水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围绕国家战略开创未来

作为国内海底电缆行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东方电缆紧跟国家海洋经济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南海开发战略,走民族工业的强国之路,保障海洋资源、能源和国防安全,始终以海底电缆、深海脐带缆、超高压电缆为发展方向,以海洋高技术装备产业为重点培育产业,通过资本运作、科技创新等措施,全面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十三五”期间,东方电缆牢牢把握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机遇,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新能源开发、海洋高技术装备产业发展和国防安全建设的战略需求,提出了以海洋高技术装备、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力、国防安全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主业发展,实施“整体提升、重点突破”的工作要求。具体目标包括:高起点、高水准谋划、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国内唯一的高端海洋能源装备电缆基地;打造“2+1”市场体系,重点突破国际市场;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加快海洋配套装备的培育,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同时突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尤其是,东方电缆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目标,提出了成为“世界电线电缆行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这一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围绕领先型技术创新新战略,东方电缆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计划。

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完善科研基础条件,构建功能更为完善的研发平台,不断完善东方电缆的建设和管理,使其成为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基地。

在平台建设方面,搭建海底电缆和深海脐带缆的集产业共性技术服务、产品检测服务等旨在解决行业共性技术的开放性、共享型平台;引进先进实验装备,构建支撑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的试验平台。

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培养和引进高级技术人才的力度,不断培养企业所需的骨干技术人才,同时每年引进2名~4名博士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

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方面,每年自主研发重点新产品不少于10个,申请专利不少于20个,制订国家、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不少于1项,收录或发表论文2篇~3篇。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加强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在高等级交流海陆缆、柔性直流海陆缆、深海脐带缆等领域合作开发,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并实现产业化。

“东方电缆的两次转型和成功上市,对于我们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2019年对于我们来说又是比较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们开始建设一个新的海洋装备基地,它将是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基地和测试中心的产业基地。”夏峰介绍说。这个基地计划在2021年建成,将形成50亿元的产值规模,以支撑东方电缆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双百亿的目标——营收规模突破100亿元和市值突破100亿元。

“这个基地的建成,我们会全力参与到全球海洋电力和海洋油气两个领域的市场直面竞争,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海洋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夏峰自豪地展望道。

猜你喜欢

海缆脐带电缆
陆海段不等径海缆匹配方案与载流能力提升研究
110 kV海底电缆-架空线雷击过电压分析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浅谈海上平台间海缆末端抽拉工艺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光电复合海缆的模态分析仿真
脐带绕颈怎么办
高温超导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