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经济走近生活

2020-10-23王坛坛

中国新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鲜办公远程

王坛坛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2020年鼠年这个春节过得有点特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在家里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题。

出不了门,人们的生活需求怎么解决?依靠移动互联网,人们将部分日常生活的内容由线下转到线上,生鲜配送、在线诊疗、网络教育、远程办公、视频社交等小众消费逐步走入大众视野。云拜年、云喝酒、云聚会、云逛街、云监工、云赏梅、云买菜、云蹦迪、云办公、云上课等“云生活”状态火了,众多企业也纷纷抢滩线上市场,“云经济”蓬勃生长。

万物皆可网购

住在河北省燕郊镇的金阿姨原本不会用手机购物,也不太相信网购的产品,这个春节通过自己用手机购物,她感受到了网购的便利。金阿姨说:“我女儿教我怎么在网上逛超市,不用出门买菜,在手机上下好单,外卖小哥就把所有东西送到小区门口了。”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金阿姨和许多人一样,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出门,茶米油盐等生活日常用品就选择上网购买。“主要是响应国家号召少出门,当然网络平台下单收货也很方便。”金阿姨说。

和金阿姨选择的配送方式不同,在北京工作的高先生在网上下单后直接到提货站自提。因为所住小区附近有家多点提货站,所以高先生通常都会用多点APP下单,一次性购买一家人两周左右的生活所需品。“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也可以让快递小哥少跑几趟。”

疫情期间,随着大部分实体商店关闭,在线购物的需求不断增多。天猫超市、京东到家、美团等电商平台以及各大超市的网上购物平台适时抓住了机遇。特别是生鲜电商,原本面临困境的生鲜电商仿佛一夜间恢复活力,一批所谓的“买菜新零售”“超市新零售”企业站上风口,业务量暴增。

据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在京东旗下的一家7FRESH超市,疫情发生以来,生鲜蔬菜在网上的销量暴增,蔬菜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5倍~7倍。为了应对激增的蔬菜订单,这家生鲜超市加大了每天的蔬菜采购量,光蔬菜品种就有175个左右,多的时候达到200多个品种。据统计,从2020年1月20日到2月18日,已经销售超过8.8万吨生鲜食材,同比增长超过230%。其中,光武汉就已经销售2800吨以上,同比超过400%。

而以家电起家的苏宁,如今也卖起了生鲜食品。2019年,苏宁完成了对家乐福中国的收购,成为家乐福中国的最大股东。苏宁家乐福北京双井店店长李亮介绍说,在疫情发生后,家乐福门店线上到家业务量迅速攀升,尤其是生鲜蔬果、米面粮油、速冻食品的线上订单量猛增,这主要得益于家乐福与苏宁线上销售系统的快速融合。截至2020年2月21日,家乐福到家业务订单同比增长597%,其中蔬菜订单同比增长713%。

不仅是京东、苏宁,统计大数据显示,其他生鲜电商平台在疫情发生后也“生意火爆”。每日互动个推大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生鲜类APP的平均日活同比增幅为107.17%,其中七天长假和在家办公期间分别达到了108.46%和108.55%。

“叮咚买菜”从1月26日(正月初二)起进入快速上升趋势,2月10日日活达到峰值。相比长假期间,叮咚买菜在假期后的平均日活上涨33.47%,增幅最为明显。

“美团买菜” 的成绩也颇为亮眼。业内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美团买菜”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地销售量均有明显上涨,北京地区日销售量最高为节前的2倍~3倍。蔬菜、粮油副食、水果、肉禽蛋、海鲜水产等品类需求量较大,日均销量占比超60%,其中,蔬菜销量增速最为明显。

与此同时,2020年2月1日,永辉超市到家服务全国订单量春节期间首次突破20万单,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同一时段,每日优鲜小程序相比2019年同期的订单量则增长309%,实收交易额增长465%,客单价上涨至120元。仅1月25日(正月初一)当天订单量较2019年涨幅增加227%。

多点APP同样成为流量大户。数据显示,多点在2020年春节期间,GMV(成交总额)同比增长232.2%,新增注册用户同比增长236.3%;2020年1月,GMV超42亿元,环比2019年12月增长162.2%。

电商平台销售火热的同时,线下实体商业也在利用线上寻求新的解决之道。百货、购物中心门店发力线上平台,纷纷建立“微店”“微商城”等渠道,触达更多需求客群。

据亿邦动力不完全统计,友阿股份、凯德、爱琴海、天虹等9家大型商场分别利用其自身的APP商城、小程序,以及门店社群等服务,助力商家加速线上转型,开启“云购物”模式。

“万物皆可网购”已经成为趋势。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20年1月24日-1月29日(除夕至正月初五),全国邮政业揽收包裹9125万件,投递包裹7817万件,与2019年春节期间相比分别增长76.6%和110.34%。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疫情防控物资的运输和寄送服务。

以王府井集团为例,2020年3月4日下午,其微信平台发布的线上经营数据显示,百货业态的20家门店通过微信商城经营,2月份实现商品销售近3000万元,浏览量530万人次,单店单月销售突破1000万元。直播带货销售实现460万元,累计观看人数46万,单场直播销量突破200万元。

除此之外,宠物生活、游戏设备和健身训练类的商品品类也颇受人们追捧。手游、直播、网购等以手机为基础的行业出现增长,新零售行业出现新的变化。

云端工作与学习

大约谁也不会想到,随着各地复工复学的开始,阿里钉钉会被小学生们“逼哭”。

2020年2月10日,各地中小学陆续在线“开学”上课,钉钉上线“直播课堂”,由此全国300多个城市的60万教师变身主播,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们授课。钉钉直播课堂上线的初期,获得较高的评分,但没过几天,其评分指数惨遭小学生們的“毒打”,评价值一路下降到“一颗星”。2月17日,钉钉的哔哩哔哩官方账号发布了一个名为《钉钉本钉,在线求饶》的视频。视频中,钉钉以被动、示弱的萌新姿态获得了全民热议和关注,不仅提高了品牌认知度,更是以几乎为零的获客成本赢得无数下载量。

随着远程复工复学,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云办公”“云会议”“云上课”成为新时尚。数十亿手机、电脑设备同时在线,超过1亿学生集体线上听课,超过2亿人同期线上办公,这些原本应在线下进行的活动全部被迁移到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在线平台上。

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业务有多火?从一些软件的单日下载量就可以窥见一斑。

2月5日,阿里钉钉首次超过微信,跃居苹果App Store排行榜第一,同时企业微信升至排行榜第三。截至2月11日,App Store免费排行榜中,阿里钉钉仍然稳居单日下载量第一。除此之外,WeLink、飞书等玩家纷纷摩拳擦掌,力图在这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现在我开始习惯在家办公了。”每天上午,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企业办公的郭先生都会通过钉钉阅读同事共享的文档。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他们还会用办公软件ZOOM发起会议直播。相比起钉钉、企业微信等这几款远程办公软件,同样提供远程办公服务的ZOOM在国内稍显冷门,不过却同样拥有许多用户。

“云办公”相关概念有了更多资金关注。

云办公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而兴起的。当时,从以谷歌(Google)为代表的硅谷科技公司、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行业、以VIPKID为代表的在线教育行业,到在线零售、咨询、广告营销、文艺设计等行业,凡是以脑力劳动为核心产出方式的职业都出现越来越多支持远程办公的案例。

随着移动网络日益发达,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将被网络颠覆。3G、4G技术的发展成熟让用户将购物、娱乐从线下搬到了线上;5G时代,还有望将生产控制、工作协同也线上化。

云办公正体现了这样的趋势,如在线教育、线上文档、线上会议,以及视频面试被更加普遍地应用。

公开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23日开始,全网用户每日使用网络总时长,从原来的50亿小时,一路飙升到57.6亿小时;2月3日,有2亿人开启“云开工”在线办公模式。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也把5000万在校生送进了云课堂。

事实上,协同办公市场在2019年被科技巨头纷纷下注,成为各大企业争相涌入的竞争之地。从类型上来区分,可以将市场上的玩家大致分为3类:一类是以思科、华为为代表的软硬件一体化巨头;一类是以微软、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还有一类是以ZOOM、Vidyo、小鱼易联、会畅通讯为代表的垂直领域玩家。

尽管现在谈论远程办公市场是否迎来新的发展风口还为时尚早,但是随着各行各业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中国远程办公市场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云协作办公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中国云办公产品起步不落后,云办公仍有发展空间。在智能移动终端办公方面,我国企业较早推出了云办公产品。早在2011年智能手机兴起之初,我国就已发布金山WPS安卓版本,领先微软同类产品2年。2005年我国仅有180万名远程办公员工,而到201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60万人,2018年约490万人;2012年-2018年,我国远程办公平台市场规模呈现较大的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移动办公市场规模在23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8%;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486亿元左右,复合增长率为12.4%。

“目前来看,远程办公在中国普及率依然较低,但维持了一定的增速,未来还有巨大的渗透空间。”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表示,中国远程办公市场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

云计算+5G 助力云经济

广义理解,云经济就是线上经济、网上经济,与上一轮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区别是有5G和云计算技术支撑,拥有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数据计算量,可以支撑更复杂的线上工作环境,包括线上办公、教育、医疗以及云游戏等等。

云经济是以云计算+5G技术支持为基础的。云计算和5G的发展,将推动云经济的发展。

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都分为上中下游。在国内5G商用的背景下,云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是上游的元器件,包括光模块、服务器、交换机等方向;中游主要是云计算以及IDC数据中心运营方向;下游应用行业目前主要有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游戏等方向。

其中,云计算是云经济产业的基础。

2016年以来,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5G的高速率、大容量以及低延时等特点,让云的应用范围极大开拓。而5G时代的到来,让已经趋于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落地。

对于中国5G的发展,“云经济学”之父的乔·韦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曾在展望5G未来应用的产业链时表示,5G 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5G 对于未来的电商而言作用重大,在电商领域中国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相信在未来5G 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和技术。

云经济前景可观,亦有数据支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737.4亿元,公有云和私有云都实现大幅增长。云教育、云办公、云医疗的应用加速推进云计算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在产业本身大有可为的情况下,政策的支持,又给云经济加了把火。

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2020年2月10日晚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3家运营商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同意3家企業在全国范围共同使用3300-3400MHz频段频率用于5G室内覆盖。5G室内频率使用许可的发放将进一步推动我国5G系统部署和商用进程。

随着5G逐步进入商业通道,在云计算以及5G助推下,“云经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猜你喜欢

生鲜办公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远程诈骗
亚洲生鲜配送展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亚洲生鲜荟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2014:生鲜电商的多样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