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语文听话教学模式研究

2020-10-23李瑞芳

课外语文 2020年28期
关键词:听力中职素养

李瑞芳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2016年9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核心素养”日益为大家所熟悉。近年来,有关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话题炙手可热,但纵观有关研究论文,大多从宏观出发,就算有实际教学过程的探索,也多集中在探讨如何通过“读写”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的能力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本篇论文以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思考听话教学训练的必要性,以笔者的课堂听话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有效的中职语文听话教学模式,供同人参考,以期能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更合理的听话教学路径,切实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听话训练与语文核心素养

2017年公布的语文课标修订稿对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作了非常明晰的说明:“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 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这段话归纳总结出了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虽然说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互为补充,不可割裂,但显而易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带动其他三项核心素养的第一要义。

(一)听话训练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前提

如果说“说”是语言的运用的重要方式,那么“听”就是语言建构的重要方式。心理语言学将说话叫作“言语的产生”,将听话叫作“言语的听辨”, 由此可见“听”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前提。

(二)听话训练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借助言语实现人类的理性认识。马克思有句名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可见思维和语言是统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听则是语言形成的最佳途径。人在接收有声语言的一瞬间,要进行分析、联想、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同时思维活动和思维品质,又直接影响着听话的效果。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职校学生常常思路狭窄,口语表达凌乱不清,缺乏说话的条理性,往往出现言不及义、词不达意的情况。这与中职学生的智力特点有关,更与他们缺乏逻辑知识有关,我们常说“要想说得好必须想得透”,逻辑能力的高低是能否提升口语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人们还在研究中发现,由于丧失了听话能力,聋哑人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明显低于健全人。由此可见,听话能力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

(三)听话训练是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四个方面是紧紧联系,互为一体的。学生在听话过程中同时进行联想、想象、评价和鉴赏,都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帮助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品质,从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文化,最终提高他们的人际交际能力,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中职语文听话教学现状

尽管社会普遍承认了听话能力的重要性,但纵观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一方面学生现有的听话能力不足,听话习惯及态度不正确,另一方面听话训练却还处于一种下意识的、无计划的朦胧状态中。

先说教材:以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为例,教材中明确涉及“听”的,仅仅是将“听话与说话”作为教学内容单独列出,明确指出听话的基本原则(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并用了近一页的篇幅点出听话的技巧,仅此而已。除此之外教材中并没有具体的、序列化的听力材料来夯实,缺乏系统性和联系性,没有听力训练目标和要求,也没有对应的检测机制和后续监督。

再说教学:现实中的语文听话教学既无专门课时,也无系统计划,更不要提有效规范的听话训练教学策略了,听话教学仿佛可有可无,随意性很大,在没有通用教材、没有课时安排、没有检测标准的情况下,极少老师会真正努力进行语文听力训练实践,即便真有个别老师去做,也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或者盲目性,学生听的能力更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升。正如雷莉在《中小学生母语听力教学不容忽视》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各种原因,听话训练一直被人们所忽略……导致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常常不能快速、准确领会对方的意图,答非所问,听话能力普遍较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听话训练的教学地位如此不尴不尬,除了语文听话没有列入“考试指挥棒”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众的偏见,觉得母语的听话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没有必要”像读、写那样进行有系统的能力训练,忽略了加强听话训练、提高听话能力的必要性。

三、中职语文听话训练的培养目标

语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听话训练,也不是指简单的听觉训练,而是引导学生一边学习有关听话的基础知识,一边结合大量的语言材料进行听话训练,同时进行大量的说话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听话能力的教学活动。

(一)听话训练的能力目标

听话的能力目标,实质上就是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听力练习的主要培养方向。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对于学生需要具备的听话能力,大多参照徐艳在《初中语文教学听话研究》中的说法,将听力分成了注意力、辨别力、记忆力、整合力、理解力、品评力、想象力以及听话心态八个方面。从中职学生的语文听话能力实际出发,笔者认为这种分法过于细致。根据众多研究者的分类,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职语文听话训练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主要有:

1.正确分辨语音的能力

即对所获得的语音加工分析,正确分辨语音,联系语境及上下句关系,迅速地辨别出同音词或近音词的意思,分辨说话人口音重夹杂着的几个不标准的字音,判断出带有褒贬色彩或委婉、含蓄、幽默的词语,从而正确理解说话人的字面含义。

2.全面理解语义的能力

所谓“全面”是指在听清楚、听明白说话人语音的基础上,大脑思维参与到整个听话过程,听话人不仅要听音,更要联系当时的语境来全面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实际含义,理解对方使用含蓄、委婉的方法所表达的意思,甚至连人家的潜台词、言外之意也能有会于心。

理解力是听话能力的核心,同时也标志着听话水平的高低。

3.准确把握内在逻辑的能力

准确把握内在逻辑指在听话过程中不断删除杂乱重复内容使之明确化、条理化,进而分清层次结构的能力。这包括:能够掌握说话人的主要观点和大意,能够迅速抓住语句的关键词语,能够理解说话人通过加重语气、停顿、声调高低所作出的暗示,能够对某些表述不是很清楚的话语再加工等。

4.形成良好听话态度的能力

听话态度指听的神情、听的举止和听的反应。这包括:集中注意力,专注而耐心地聆听对方的讲话,态度要诚恳、谦虚,同时要积极思考,给予必要的响应等。良好的听话态度,是对讲话人的尊重,是听的基本礼貌,也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文化教养的表现之一。

(二)听话训练的阶段目标

为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有循可遵,围绕听话训练的能力目标传授给学生有关听话的基本技能技巧,同时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实操性听话训练,根据《职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结合现有学生的特点和听话能力基础,笔者将听话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对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梳理、整合,见表1:

表1 中职语文听力训练阶段目标

四、立足于课堂之上的听话训练实践摸索

现有的听话教学情况前文已做概述,没有专门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没有单独的课时和培养计划。笔者把目光投入日常教学,立足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实践,确立了“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向:一方面依靠现有的语文教材,借鉴典范课文,确定倾听要求,进行理解性听力训练;一方面补充听力训练资料,进行“每日一听”,让学生在边听、边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适当的归纳整理。经过这些针对性的训练,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听话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听话训练

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讲授的知识点,充分利用文本本身的资源,把教科书的视觉输入转化为听觉分析来完成教材学习,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巩固教材的知识点,也同时进行了听力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情感,以读促听

情感是学生由认识转化为行动的 “中介式”纽带。在听话训练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感染和引发学生的情感,无论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课堂演说,还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声情并茂地朗读,都有助于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增强语音的辨识能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

现采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以高教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为例,大多数篇目都是些情感深厚、语言优美的经典美文,非常适合在日常教学中多读多诵。又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有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避免过多条分缕析的“理性”分析,更多的“以读代析”,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点燃学生感情的火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提升听话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合欢树》时,设计了如下朗读环节:(1)先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史铁生的同期作品《秋天的怀念》来知人论世,感受母亲对作者深沉的爱与“我”深深的悔恨。(2)学生带着想象,听教师用心用情地配乐朗读,寻找“我”生病前母亲形象和母亲去世后“我”对合欢树的态度。(3)学生配合背景音乐各自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情感变化的感知,之后各自选择其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记录在读书卡上,并通过互相讨论对作品进行赏析。(4)交流赏析后的心得,理解我为什么反复提及“合欢树”。(5)学生再一次自由大声朗读全文,感受作者悠远清淡的文风,感受他借助合欢树表达其怀念与痛苦的内心世界。整堂课以听为出发点,紧抓学生情感,从听读到自读,从读顺到读懂再到赏读,从听,到思考、感悟,再到鉴赏,充分以读促听,提升学生听话能力。

2.听记课文内容,以记促听

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重点段落,要求同学们合上课本,集中注意力听有关内容,然后尽可能具体、准确地运用原文中的字、词、语句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以此来检验并提高同学们的听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提升注意力,有意识地加强快速强记能力,促使更有效的听话。

例如:笔者在教《我的母亲》一课重点段落时,讲到细节描写,我就要求学生合上课本,听老师朗读,而后尽量准确地回答出三姐出嫁时以及除夕夜我要返校时母亲的动作——三姐出嫁时,母亲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我返校时母亲先笑、接着愣住、半天叹出一口气,最后递给我花生。

3.启发学生思考,以问促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话的最主要途径依旧是教师的口问口答,即老师提问后学生立即思考回答,对所提内容进行分析说明,要求时间短、回答准确。老师的提问和讲解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之上注意力集中,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对话语的判断力、快速理解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达到检测听话效果的目的。提问的话题可以基于课文,如字词的用法,文章的结构、艺术特色等,也可以从课文某一点提问,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展开开放性、创造性的回答。例如:在《项链》一课的教学中,我就抛给大家问题:“有人说,娶妻要娶玛蒂尔德,你的意见呢?为什么?”大家兴致很高,就主人公玛蒂尔德到底适不适合做老婆,到底是不是个好老婆纷纷发言,无论听话,还是思考,大家都格外的认真。

(二)精选听话材料,实现课堂“每日一听”

中职学生平时阅读量少,知识面窄是大多数人的短板,“听”是扩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视野的一个绝好途径。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精选听力材料,实现课堂“每日一听”。这些材料大多为叙述、议论类体裁,字数在800字左右,听力时间为2分钟左右(实际教学中发现超过3分钟,学生听力注意力整体下滑),材料主要来源于报纸上的时评、喜马拉雅读书节目、《朗读者》等。训练过程大致如表2:

表2 每日一听

为了真正落实听力训练,让学生在听的阶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并做记录,我们制作了一份“听讲指南”,如表3:

表3 听讲指南

(三)拓展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听力

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到的听话训练方式还有很多,比如要求学生听后复述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比如人物、地点、事件;比如我们可以依照电视综艺节目进行接力听记比赛,每一行为一组,发给每组第一个同学一张字条,上面写有一句话,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次第传话,第一个传话者和最后接话的同学之间语句最为接近的小组为胜利组;比如我们可以将课前三分钟演讲与听力训练结合起来,不仅考查演讲者说的能力,也考查听话人边听边归纳的能力,每隔一定时间评选一次听力优胜者;比如我们可以将小品、相声、评书等学生喜闻乐见、更易接受的文学精品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欢笑中感受汉语的幽默和博大精深,增强他们对汉语言的谐音、双关、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认识……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的听话能力,单靠日常教学中的有限的听话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听话训练必须也应该贯穿在语文课及其他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听话训练的意义和内容,意识到课外活动及平时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进行听话训练的良好时机,从而利用各种时机、各条途径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听话能力。

猜你喜欢

听力中职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