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020-10-22段纯全斌喻艳林侯为顺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血常规流行病学

段纯, 全斌, 喻艳林, 侯为顺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安徽 芜湖2410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是由β 属的冠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自2019 年12 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后, COVID-19 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 形势严峻[1]。 发热门诊是防控COVID-19 至关重要的环节[2]。 疫情发生后, 我院作为COVID-19 定点防治医院,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重新改建发热门诊, 对发热就诊患者采取严格筛查和管理。 本文对2020 年1 月22 日至3 月8 日发热门诊就诊的1 30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进一步了解COVID-19疫情期间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 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20 年1 月22 日0 点至3月8 日24 点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所有患者(含部分有明确COVID-19 流行病学史的儿童; 其他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14 岁以下发热儿童不包括在内, 其在小儿发热门诊就诊) 为研究对象, 剔除重复看病病例。

1.2 方法 均详细登记每例就诊患者的个人资料, 测体温, 询问COVID-19 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 常规查体, 化验血常规, 根据情况行肺部高分辨率CT (HRCT) 检查, 做出临床诊断, 疑似患者请院内COVID-19 防控专家组会诊后, 收治隔离病房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和治疗。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 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对每例患者均建立病历信息表, 应用Excel 201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 性别分布 我院发热门诊自2020 年1月22 日至3 月8 日共接诊患者1 308 例, 其中男799 例, 女509 例, 男女比例为1.3∶1; 年龄1 ~92 岁, 平均(32.0±6.9) 岁, 24 ~33 岁组占比最多, 为34.48%, 其次为34~43 岁组, 占18.12%。1 308 例发热门诊患者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1 308 例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年龄分布

2.2 体温分布 就诊的1 308 例患者中, 曾经发热, 而就诊时体温正常者468 例 (包含4 例COVID-19确诊患者), 占35.78%; 37.4 ~38.0 ℃者511 例(包含7 例COVID-19 确诊患者), 占39.07%; 38.1 ~39.0 ℃者206 例 (包含1 例COVID-19确诊患者), 占15.75%; 39.1 ~40 ℃者70 例 (无COVID-19 确诊患者), 占5.35%;40.0 ℃以上者53 例(无COVID-19 患者), 占4.05%。

2.3 实验室、 影像学检查结果 就诊患者行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和胸部HRCT 检查。 结果显示, 1 293 例患者血常规检测中以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或减少为主, 占73.09%; 其次 是 血 常 规正 常者, 占61.33%。1 268例患者行胸部HRCT 检查, 22.27%的患者发现异常, 其中包含确诊的12 例COVID-19 患者,见表2。

表2 就诊患者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2.4 病因诊断和处理 1 308 例患者中, 先后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 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1,3]筛查流行病学, 共采集到107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均为发病前2 周内曾到过湖北或接触COVID-19 确诊患者), 占全部发热门诊患者的8.18%。 经相关检查及专家组会诊后, 49 例患者以疑似病例收治隔离病房留观, 占全部发热门诊患者的3.75%, 后经过病毒核酸检测, 最 终 确 诊 COVID - 19 12 例。 1 259 例(96.25%) 患者在发热门诊首诊后排除COVID-19,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咽扁桃体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肠道感染、 泌尿系感染等常见病, 见表3, 选择直接带药回家治疗或到医院的其他科室就诊。 在整个诊治过程中, 未造成任何院内感染,也未发生1 例COVID-19 漏诊或误诊。

表3 1 308 例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诊断分布

3 讨论

自COVID-19 疫情暴发以来, 发热门诊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承担了COVID-19 疑似或确诊患者的诊治。 对COVID-19 的筛查要综合考虑患者发病史、 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等, 基于该病流行范围广, 且存在轻症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等因素[1], 使得患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变得更加困难, 全国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均面临着极大的考验[4]。 我院作为省级COVID-19 定点防治医院, 第一时间改建了独立区域的发热门诊, 该门诊设立健全24 h 值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自2020年1 月22 日至3 月8 日共接诊患者1 308 例。 本研究显示, 就诊患者年龄1~92 岁, 尤以中青年为主, 与国内文献报道[5]一致。 就诊患者中, 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为1.3∶1, 这与苑伟等[6]的研究一致, 可能与男性相对于女性在户外暴露较多, 且不注重自我防护有关。

本研究中还发现, 就诊患者体温大多在37.4~38 ℃之间, 其次为曾发热, 而就诊时测量体温正常者, 高热和超高热者均较少, 其中确诊COVID-19的12 例患者发热的特点与总体一致,这使得早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识别比较困难。 血常规检查是区分机体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其主要参考的参数是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以及淋巴细胞计数[7]。 根据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8], COVID-19 患者在发病早期,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可见淋巴细胞减少, 严重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则呈现进行性减少。 本研究表明, 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主要以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为主, 其次为血常规完全正常者。 笔者认为, 这一方面可能由于患者大多为病毒感染, 另一方面不排除部分健康患者由于疫情暴发下心理恐慌, 主动来院检查所致。 因而单纯血常规检查同样不易迅速筛查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需要联合其它检测。 目前认为, 肺部影像学检查是辅助诊断COVID-19 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 首选肺部HRCT, 虽然费用较高, 但可发现早期微小浸润灶, 灵敏度较常规CT 及低剂量CT (LDCT) 以及X 线平片更敏感[9]。 本研究中,我院就诊患者大部分进行了肺部HRCT 检查, 发现阳性者立即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组织专家组会诊把关, 最终发现12 例COVID-19 确诊患者, 其肺部CT 均有异常, 全部收治入院, 无一例漏诊, 对有效控制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热患者一般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感染,本研究发现, 我院疫情期间就诊患者的病因诊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其次为咽扁桃体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这与国内文献报道[10]的非疫情期发热门诊的疾病流行谱一致。

综上所述, COVID-19 疫情期间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仍以常见病为主。 截止到目前, 本地区全部确诊患者已清零多日[11], 无症状感染者和境外感染人员成为下一步疫情防控的重点。 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的哨点, 对COVID-19 患者的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有助于对本地区发热患者的管理, 为疫情的防控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血常规流行病学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