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观察

2020-10-20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妇幼保健院461000史红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经颅康复训练量表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妇幼保健院(461000)史红利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智力发育落后及感觉统合失调,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临床治疗方式多样,但尚无确切治疗方案[1]。本研究选取我院ASD患儿78例,旨在探讨二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ASD患儿78例(2018年7月~2019年6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9)、对照组(n=39)。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1~5岁,平均(2.76±0.79)岁。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1~6岁,平均(2.91±0.82)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由医疗人员根据患儿年龄、病情指导其模仿声音、口形,日常生活中引导患儿洗脸、刷牙。

1.2.2 研究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培训-家庭康复训练,①采用KF-10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将患儿高表达水平神经递质名称输入刺激仪,调节磁场强度(<450GS),20min/次,1次/d,持续治疗10d后,调整治疗时间为2次/周,持续治疗2周。②成立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小组,于院内每周三开展亲子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行为问题处理、孤独症相关知识、孤独症常用训练方法,如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等,培训结束后发放《孤独症家庭康复训练教材》以及康复训练所用教具,训练内容包括生活自理、语言、认知、社交、手眼协调、肌肉等,训练时间2h/d;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存在疑虑可随时利用网络、电话等形式联系训练中心培训老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其中ABC量表总分158分,57分为筛查界限、诊断分为>67分。CARS量表总分60分,得分≥30分确诊为孤独症,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发育商(DQ),采用0~6岁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ABC、CARS评分及DQ值以(x± 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ABC、CARS评分比较(,分)

附表 两组患者ABC、CARS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ABC CAR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9 82.26±7.29 58.12±5.77 39.06±4.15 28.15±3.88对照组 39 79.42±8.52 67.45±6.03 37.52±4.79 32.79±4.02 t 1.582 6.981 1.518 5.186 P 0.118 <0.001 0.133 <0.001

2 结果

2.1 ABC、CARS评分 治疗前两组ABC、CA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BC、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DQ值 治疗前研究组DQ值(54.26±5.16)与对照组(56.45±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Q值(66.76±6.59)高于对照组(61.23±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培训-家庭康复训练,由康复训练中心医疗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培训,可最大程度利用家庭康复资源,在节约费用开支情况下,达到与机构训练相仿康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ABC、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DQ值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应用于ASD患儿,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心理发育。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为临床治疗ASD患儿新型物理治疗方法,根据神经递质与脑电超慢波频率对应关系,调节各种递质电活动,将原动作电位功效进行放大及平衡,进而改善脑组织生理功能[2]。于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改善患儿脑皮质功能不全,诱发患儿大脑皮层兴奋性,间接改善患儿语言、认知等功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治疗ASD患儿,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提高疾病预后。

猜你喜欢

经颅康复训练量表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