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探讨

2020-10-17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盆底器官康复训练

王 清 玲

(郑州市卷烟厂康复医院 郑州 450000)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女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尿失禁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压力性尿失禁是这种表现的主要类型。现阶段临床主要以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肌功能进行恢复,从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因此盆底康复训练对患有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产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科室对42例产妇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并将恢复效果与参照组实施比较,下面就具体内容作详细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间本科室收治的84例产妇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研究者均为自然分娩;产妇同意并接受治疗;遵医行为较好者。排除标准:人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精神、语言障碍;遵医行为较差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8±5.6)岁;分娩体重52~80kg,平均体重(65.5±4.1)kg。实验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5±5.6)岁;分娩体重53~82kg,平均体重(67.5±4.1)kg。两组一般基线资料行独立样本检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对。

1.2 方法

予以参照组常规训练指导,主要包括分娩后的健康教育指导、基础训练、日常检查等[1]。给予实验组盆底康复训练:(1)对产妇采用Kegel法进行训练:以尾骨-耻骨为主对其实施盆底肌肉组织的收缩性训练,在此过程中需对产妇的阴道和肛门行多次收缩练习,从而更好的为盆底肌提供血流量和肌肉力量,收缩保持3s后缓慢放松,训练时间保持在15~20min/次,2~3次/d[2]。(2)护理人员要向产妇讲解正确的缩阴方法,并尽量在排尿后进行相关相关训练:若采用凯格尔运动方式,要确保产妇呼吸顺畅,不能屏住呼吸,防止在缩阴中伤及臀部肌肉、大腿肌肉组织等。(3)康复训练饮食干预:在盆底康复训练中,护理人员需为产妇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食谱,禁忌烟酒、浓茶及咖啡一类的饮品,因为这些饮品中含有大量的利尿成分,会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多食用新鲜的食材和水果,保证排便通畅,促进新陈代谢,从而降低腹部的压力;产后1月以内不可进行坐浴,2月内不能发生性生活。(4)健康宣教:向产妇告知盆底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促使其意识到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的积极作用与重要价值,从而提升治疗依赖性,提高自信心。在具体的康复训练中,产妇应学会阴道哑铃练习的方法[3]。若产妇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此项训练时,可通过以下方法行适应性训练,如深蹲、拎拿重物、徒步上下楼、反复跳跃及咳嗽等。当产妇可以自主完成上述训练时,说明其肌力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可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以保证其训练效果。在整个训练期间,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产妇每天的身体情况及相关指标,如发生异常需及时处理解决。(5)心理干预:由于产妇分娩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再加上一些外界因素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如焦躁、烦闷、抑郁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心理指导,缓解疼痛症状;了解和熟悉产妇的兴趣喜好,通过讲述趣味性故事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也可以通过观看电视、收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4]。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评估产妇盆腔器官脱垂至I度的发生率及压力性尿失禁情况。

(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指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制对两组产妇实施评估,评定内容有:心理能力、生理功能、社会领域、躯体能力及总活力[5]。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恢复效果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盆腔器官脱垂至I度及II度发生率

产后6周,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落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12个月,实验组经盆底康复训练后盆腔器官脱垂至I度及II度的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盆腔器官脱垂至I度及II度的发生率[n(%)]

2.2 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n(%)]

2.3 对比两组产妇生活质量情况

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产妇生活质量情况分)

3 讨论

盆底肌肉损伤是产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可导致产妇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等功能性障碍疾病,严重影响产妇分娩后身心健康和产后恢复质量[6],因此对产妇实施产后康复盆底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盆底康复训练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就是本篇文章所研究的生物反馈法,能够将受损的肌肉及神经进行修复,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7]。康复训练旨在循序渐进、适量适时及坚持不懈,故此过程治疗时间较长,需要产妇积极并长期予以治疗。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盆地器官脱垂程度及产妇治疗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优,且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明显较参照组优异,说明针对产后盆底肌肉组织恢复采取盆底康复训练效果优良。盆底康复训练是一种集多种康复训练方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训练方式,根据不同产妇的身体情况予以其不同程度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并进行盆底肌肉收缩性训练,最终实现理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训练过程中需控制好盆底组织的收缩度,避免累及产妇腹部、臀部及大腿肌肉组织[8]。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采取盆底康复训练效果优良,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促使其早日恢复,并有效提升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盆底器官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类器官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ORGANIZED G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