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传统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对比分析

2020-10-17陈汉明夏俊标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脑组织

陈 宇 陈汉明 夏俊标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肇庆 526040)

高血压脑出血(HCH)属于神经系统急危重症之一,起病急、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可导致脑疝,有极高的病残率及病死率[1],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外科干预。传统骨窗开颅术对颅内血肿清除较好,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预后。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微创穿刺引流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促进HCH患者术后的恢复。对于HCH患者,临床对术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2]。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传统骨窗开颅术治疗HCH患者的效果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科收治的HCH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82±11.41)岁;平均病程(5.12±1.01)h。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95±11.22)岁;平均病程(5.21±1.0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患者、家属知情同意,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骨窗开颅术:进行术前麻醉、消毒、铺单等,取最佳手术位置,在血肿最大截面、距头皮最近处,作一长约6cm的直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再去骨膜、骨瓣,钻孔、咬骨,形成直径约3cm左右的骨窗,切开硬骨,做固定及悬吊,再切开硬脑膜,术中选用脑穿刺针探查血肿位置及深度,并释放部分,于显微镜下切开约2cm左右皮层、反复冲洗清除血肿,止血彻底,放置引流管、缝合、包扎。

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术前麻醉、消毒、铺单等,在血肿中心的后下方1~2cm处选择手术穿刺点,通过计算测定该穿刺点的坐标、穿刺深度,再作一长约3~4cm的直切口,将硬脑膜锥开,在CT的提示下,选取一次性脑穿刺套管进行穿刺,直至血肿部位,退出针芯、接引流管,再以温生理盐水进行有效冲洗,缓慢、匀速抽出30%~40%的血肿量,再于引流管内注射尿激酶2万单位(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485,1万单位)+0.9%生理盐水3ml,然后夹闭3h。退针、创口加压包扎。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过急性期后早期进行高压氧、功能锻炼等康复。

1.3 观察指标

(1)随访6个月后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症状、体征消失,NIHSS评分下降46%及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NIHSS评分下降19~45%,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加重,NIHSS下降0~18%,甚至升高,为无效。(2)随访6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恢复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预后越好。(3)观察患者在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记录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B型脑钠肽(BN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间NIHSS、GO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NIHSS、GOS评分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NIHSS、GO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在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再出血(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而对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7例)、再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切口感染(5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15/4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4 两组间CRP、IL-6、BN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CRP、IL-6、BNP水平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CRP、IL-6、BNP水平比较

3 讨论

HCH目前发病率高,且趋于年轻化,发病前常伴有头晕、头痛、剧烈呕吐等不适,随之可出现神志不清,甚至脑疝导致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救治可一定程度的改善预后,越早救治预后越好。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改良的传统骨窗开颅术,采取小骨窗进行血肿清除,有研究显示其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影响病情预后,而微创穿刺引流术创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3]。本研究亦发现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HCH患者疗效更好,预后更佳,且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HCH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其原因可能是骨窗开颅术中需开一约3cm作用的骨窗,可造成周围组织损伤较大,亦引起切口、颅内感染,术后愈合时间长,增加肺部感染机会,严重影响病情恢复及预后。而微创穿刺引流于CT的引导下,进行血肿部位穿刺,对脑组织损伤下,并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颅内组织长时间暴露,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更利于恢复。

CRP属于炎性因子,其组织损伤、感染后可明显上升。IL-6属于白介素因子,能介导机体炎症反应。两者水平的高低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程度。BNP为脑尿钠肽,在脑组织严重损伤时,其分泌明显增多,并释放入血,其水平的高低能反应脑组织损伤的程度[4]。本研究显示术后两组患者CRP、IL-6、BN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说明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更好减轻HCH患者炎性反应。这是因为传统骨窗开颅术中对脑组织创伤大,在解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引起应激反应,且传统骨窗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迅速,造成颅内再灌注损伤,加重炎性应激反应。而微创穿刺引流在清除颅内血肿时,为缓慢、匀速进行,且对脑组织创伤小,有效的避免了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较传统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HCH患者疗效更好,预后更佳,且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脑组织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