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对牙龈退缩的治疗作用研究

2020-10-17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角化探针牙龈

马 金 爽

(天津市北辰医院口腔科 天津 300400)

牙龈退缩是常见的牙科疾病之一,病因较多,如局部解剖因素引起牙龈过薄、牙齿排列不齐、正畸治疗不当等,加上咬合创伤、刷牙不当以及修复体不良等均可引起牙龈退缩需要及时治疗,获得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韧带,以更好改善牙龈退缩。牙龈退缩可影响牙龈的美观,导致牙齿敏感和牙根暴露等,需要及时治疗[1~2]。本研究选择 2014年1月~2016年12月80例牙龈退缩患者分为两组,冠向复位瓣技术组采取单纯的冠向复位瓣技术治疗,而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组采取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平均探针的深度、角化龈平均的宽度,探讨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对牙龈退缩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年3月~2018年6月80例牙龈退缩患者随机分组。病例纳入标准:上前牙唇侧附着龈宽度>2mm,丰满度不足。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1~45岁,平均(35.71±2.88)岁;中切牙9颗、侧切牙10颗、尖牙11颗、第一磨牙8颗,前磨牙2颗;MillerⅠ度25颗,MillerⅡ度15颗。

冠向复位瓣技术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1~46岁,平均(35.89±2.21)岁;中切牙10颗、侧切牙10颗、尖牙10颗、第一磨牙8颗,前磨牙2颗;MillerⅠ度26颗,MillerⅡ度14颗。

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 手术方法

冠向复位瓣技术组采取单纯的冠向复位瓣技术治疗,而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组采取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治疗。局麻,给予冠向复位瓣,做沟内切口,双侧经斜行减张切口翻梯形的组织瓣,后在牙齿之间的软组织上做斜切口方便手术区域牙龈乳头冠向旋转,剥离组织瓣至膜龈联合界,实施水平粘骨膜切口,将肌张力解除,并完全暴露牙根面,去除牙龈乳头上皮,并彻底刮治受植区的牙根面、牙结石、炎性肉芽组织等,并做好根面平整工作,上颌前磨牙侧龈缘2~3mm部位做平型切口,后在切口两端做深度相同的垂直切口,掀起薄层半厚膜,充分暴露结缔组织,用骨膜剥离器将结缔组织瓣完全分离,适当修剪游离组织,清除表面脂肪组织之后放置在受植区,并用可吸收线缝合移植的组织瓣确保粘骨膜面完全朝向暴露的牙槽骨和牙根面。

1.3 指标

分析比对两组成功率;平均探针的深度、角化龈平均的宽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分别进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成功率分析比对

两组修复成功率相同,P>0.05,见表1。

表1 两组成功率分析比对[n(%)]

2.2 治疗前后平均探针的深度、角化龈平均的宽度分析比对

治疗前两组平均探针的深度、角化龈平均的宽度相似,P>0.05;治疗后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组平均探针的深度、角化龈平均的宽度优于冠向复位瓣技术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平均探针的深度、角化龈平均的宽度分析比对

3 讨论

在口腔科中,牙龈情况具有重要的美学和生理功能。牙龈萎缩将对个体的外观产生不利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可有效治疗牙龈退缩,获得新的牙周踝带,牙骨质和牙槽骨。结缔组织的存活率基本上取决于血管的形成和血浆的扩散,而移植组织覆盖暴露的根表面和接触并依赖于相邻的结缔组织,并且主要形成血管来自邻近的组织[3]。其血管由此形成圆形通路,值得注意的是,植入床和移植物的大小和形状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其稳定性和固定性是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因素;无血管区的大小将限制覆盖根表面组织的量,并且缺损周围的血管床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移植组织的厚度也影响移植组织的存活。当选择结缔组织瓣的供体部位时,由于上颌牙齿的牙龈较厚,因此通常选择上颌前磨牙的颞侧作为结缔组织瓣的制备区域。当获得结缔组织时,仅应切割固体层。黏膜下层的脂肪组织更丰富并且可以阻止血管形成和组织扩散。因此,必须在移植前切掉脂肪组织[4~5]。另一方面,剩余的上皮组织可能导致上皮囊肿肿胀,因此结缔组织不能具有上皮层。在制备冠状复位皮瓣期间,牙根表面应完全暴露。这是为了完全去除根表面上的细菌生物膜,同时使根表面的凹陷和凸起变平,去除浅表病变以帮助重新附着牙周组织。更重要的是,在手术前,医生应该尽量找到患者牙龈退缩的根本原因,并尽可能纠正原因,以进一步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6]。

本研究中,冠向复位瓣技术组采取单纯的冠向复位瓣技术治疗,而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组采取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平均探针的深度、角化龈平均的宽度。两组修复成功率相同,P>0.05;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组平均探针的深度、角化龈平均的宽度和冠向复位瓣技术组比较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牙龈退缩患者实施U形结缔组织反折瓣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维持浅袋,促进临床附着水平提高并增加根面覆盖,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角化探针牙龈
给牙龈按摩防萎缩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Xpert MTB/RIF对结核菌利福平耐药的诊断价值及rpoB基因突变特点的分析
牙龈萎缩怎么办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行为光纤探针测量方法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