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栏目特邀主持人:韩云波

2020-10-10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主持人简介:韩云波,西南大学期刊社编审,文学院教授。致力于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兼任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同时致力于学术期刊与出版研究,并从事学术期刊质量的优化提升实践,兼任重庆市学术期刊审读专家、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监事,曾获得“中国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等奖项,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重庆市期刊杰出人物”等称号。出版《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后金庸”武侠》等十余部专著;发表《参考文献国家标准GB/T 7714—2015 的修订特色与细则商榷》《回归论文本位和学者本位的期刊论文评价模型创新》等200 余篇论文。

主持人语:狄更斯《双城记》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正是在18 世纪的这个时代,借助政治上的法国大革命和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发展,巴黎和伦敦双城,引领世界进步潮流,人类文明得到飞速发展。21 世纪的今天,五千年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光彩。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伟大实践,一方面需要科学技术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术期刊显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充分彰显中国话语,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然而,目前中国学术期刊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2019 年版,中国学术期刊总体尚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237 个学科中仅有111个学科有中国期刊进入Q1(前25%)、Q2(前25%—50%)区,可见中国学术期刊的振兴任重而道远。

振兴学术期刊,最重要的是改变评价机制,同时优化办刊机制,提升办刊绩效。2018 年9月10 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联合开展了“破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教育部则针对各高校评价情况增加了“唯帽子”而形成“破五唯”态势。破则立,立则新。在“破五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而学术期刊正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在2020 年9 月11 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论文评价曾一度陷入“SCI 至上”的怪圈,并由此形成了学术期刊领域的顽瘴痼疾,根据“破五唯”精神,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坚决摒弃“以刊评文”,这无疑对学术期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将期刊与论文完全等同、挂钩,杜绝劣质论文、学术不端论文浑水摸鱼、滥竽充数乱象,让高水平学术期刊回归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名实相副的初心,是学术期刊发展中国学术、复兴伟大中华的义不容辞的使命所在。

在当前突破核心技术、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今天,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宏大格局为指导,研究学术期刊如何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期刊出的四篇文章,即重点探讨了学术期刊发展的若干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张曙光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之演进与思考》一文,在全面评述现有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的主流评价标准忽视学科差异性、评价观念异化、来源数据滞后、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进而提出“三维度五要素”,即真(学术价值、学术规范)、善(舆论导向)、美(编校质量、装帧形象),不失为一种有益探讨。但问题仍然存在:一是五个指标的权重及具体操作方式仍待细化;二是学术评价中学术共同体如何发挥作用;三是量性指标与定性评价如何融会;四是代表作制度如何促进学术期刊的精品化策略实施;五是学术期刊还要不要分类分级评价,等等。关于学术期刊评价的思考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元化探索,至今仍是一个需要全员、全程、全方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上海理工大学杨卫民和华东师范大学宣晓凤的《改革开放以来近现代出版生活史研究刍议》一文,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以上海出版史和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结合为例,揭示出版人精神气质的扩散和影响。社会生活史研究和整体史研究的一种方法,20 世纪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将其运用于出版史的研究,会给中国出版史研究带来新的机遇,有助于揭示中国出版的文化基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国出版业的整体质量。而对于作为出版业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期刊来说,这无疑也是提升全行业文化内涵的增长点。国防大学王波的《艺术院校学报的功能定位与艺术学学科建设》以行业全数据为基础,全面研究了全国34 所院校39 家艺术学报,并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为个案,提出了学与术、开放办刊与自我封闭、专业化与综合化三点思考。可见,要办好艺术学报,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但我们毕竟在今天已经把问题明确地提出来了,这就已经开了一个头。最后,南京林业大学莫弦丰、田亚玲的《更名转型期刊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一文,以《林业工程学报》为例进行研究,该刊原名《林业科技开发》,是一份技术期刊,变更为学术期刊之后,定位不同,做法自然不同,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办刊成效看,据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 版)》,该刊复合影响因子1.899,在林学学科69 种期刊中排名第一,效度优异,说明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说明该刊的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借鉴价值。

总之,挑战与机遇并存,明了天下大势,致力于办好一流学术期刊,苦练内功,中国学术期刊必将在世界上获得应有的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