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方志所见陕西文学家族著述考

2020-10-09许勇强李蕊芹

唐都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举人进士家族

许勇强,李蕊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西安 710071)

本文所谓的家族是指以同一男性祖先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结合而成的若干家庭的总称。所谓的文学既指包括传统的诗词歌赋等纯文学作品,也指包括书表奏章等应用文和历史文化等学术研究成果。所谓的文学家族则是指同一家族中至少有三个及其以上的成员擅长文学创作,且留下文学作品(作品集)的家族,这些成员既包括同代的兄弟姐妹,也包括异代的父子叔侄爷孙。

自汉唐以来,关中地区之家族文学一直瓜瓞绵绵,长盛不衰。降至明清,伴随经济中心的南移,以关中为代表的陕西区域文学逐渐走向式微,但仍然涌现出了数量可观的文学家族和以康海、王九思为代表的杰出的文学大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那些名噪一时的文学家族和作家大多被历史的尘埃所堙没。为此,笔者以陕西(1)本文所谓的“陕西”是指今日地理和行政区划概念上的陕西省,与明代的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不同,不包括今天的甘肃省。下文中渭南市、咸阳市等均以最新行政区划为依据。方志为基础,以文学家族为基本脉络,钩沉出明清时期陕西若干文学家族著述史料,以期为陕西地方文学和家族文学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一、渭南市文学家族著述

1.大荔马氏家族

马自强(1513—1578),字体乾,号乾庵。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大学士、太子太保,谥文庄,《明史》有传,主修《世宗实录》。著《文庄公文集》二十卷,《西安志》[1]90,110。

马慥,马自强之季子,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南尚宝卿,“博学善属文”。著《肖德堂集》四卷[1]92,111。

马协(1542—1624),字恭甫,马自强之侄。万历七年(1579)举人,官至辰州知州。著《澄清一得》一卷,未刻;《宦中草》二卷;《广宗县志》,佚[1]91,112。

马朴,字敦若,马自强侄孙。万历四年(1576)举人,官至宗州知州。著《闻风馆诗集》二十二卷,《四六雕虫》三十一卷,《同州府志》十八卷,《日省近言》六卷,《客问》九卷,《寄园谭误》四卷,《谭字》四卷,《人鉴编》四卷佚[1]93,112。

马材,字达若,马材之弟,官至云南按察副使。著《余霞馆诗》八卷[1]92,110。

马嗣煜,字元昭,马朴之子,官至济南府通判,师从关学大师冯从吾,崇祯十五年(1642)死于兵难。“博洽刻厉,以古文词自任”,著《群玉阁诗草》八卷[1]95,113。

马稢土(1630—1709),字相九,号奚疑子,马嗣煜之子,马鲁曾祖父,顺治初补博士弟子员。马稢土精研理学,与王宏撰、李因笃、白焕采交游,师从大儒李。著《卷石斋语录》二卷,《白楼存草》六卷[1]96,120。

马鲁,字希曾,别号南苑,马嗣煜四世孙,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官至安远知县。马鲁继承家学,“论者谓副使家学,至鲁而后复兴”。著《读易麈谈》四卷,《南苑一知》十卷,《疏棂漫语》一卷,《左传偶评》四卷,《禅院纳凉志》二卷,《书题蠡测》二卷,《冷典精汇》二卷,《山对斋文集》一卷,《山对斋诗集》四卷[1]96,117。

马腾蛟,字天阶,号小坡,马自强九世侄孙。著《小坡识小录》[2]334。

马有德,字称之,马腾蛟之弟。道光举人,知县。与侄儿马先登俱问学于朝邑李元春,著《无逸子传》[2]335。

马先登(1807—1876),字伯岸,号龙坊,马腾蛟之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官至开封知府。著《勿得轩文集》十卷,《勿得轩诗集》二卷,《勿得轩诗话》二卷,《勿得轩杂志》二卷,《烬余志过录》二卷,《护送越南贡使日记》一卷,《再送贡使日记》一卷[2]324。此外,他还修撰光绪《同州府续志》,汇其先代遗集刊为《马氏丛书》。

2.大荔淡氏家族

淡如水,字莲洲,乾隆七年(1742)“登明通榜”,官至亳州知州。著《教家琐言》一卷,《幼学筌蹄》一卷[2]323。

淡士灏,字深东,淡如水之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官至叙州知府。著《霞山文稿》十卷,《覆瓿集》二卷[2]323,334。

淡士湻(淳),淡如水之子。嘉庆四年(1799)进士。著《糟粕集》六卷,《朴堂杂文存稿》二卷,《朴堂诗集》四卷[2] 323,334。

淡士涛,字汪波,号仰山,淡如水之子。乡试第一,与仲兄士湻同榜进士,官至平凉知府。著《仰山文集》若干,《仰山诗钞》二卷[2] 323,334。

淡士洪,淡如水之侄。著《游滇诗钞》二卷[2] 323,334。

淡廷棻,淡士涛之子,河间同知。著《剑南诗草》一卷[2] 323,334。

淡廷琳,淡士洪之子。著《石尊诗钞》一卷[2] 323,334。

3.朝邑王氏家族

王卺,字汝器,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苏州府同知。著《兵法纲目》《养浩论》各一卷[3]56,78。

王朝玺,王卺之长子,“气磊才豪,累试不第,入资为太学生”。著《律吕私解》见志,有《闲懒子》一卷[3]63,78。

王朝雍,字仲和,王卺之次子,正德二年(1507)举人,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著《燕石稿》二卷,《友山浪谈》一卷[3]62,78。

王三省,字诚甫,王朝雍之长子,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潞安知府,选辑《大明风雅》十卷。著《潼谷集》十卷[3]63,78。

王傅,字与习,王三省之子,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官至高邑知县,“以诗鸣”。著《西溟诗集》四卷,《画沙语》三卷[3]65,79。

4.朝邑韩氏家族

韩绍宗,字裕后,号莲峰,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副使。著《莲峰集》[3]51。

韩邦奇(1479—1556),字汝节,韩绍宗次子,学者称苑洛先生。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恭简。著《禹贡详略》《易占经纬》《律吕新书直解》《周易集说》,《苑洛集》十卷,《苑洛志乐》十二卷,《毛诗未喻》一卷,《正蒙拾遗》一卷[3]60,78。

韩邦靖(1488—1523),字汝庆,韩绍宗第三子,号五泉。“生而灵异,号为奇童”,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左参议。著《五泉集》二卷,《朝邑县志》一卷[3]58,78。著名文学家王九思称赞其诗“类杜子美”,“浸淫唐初,逼汉魏”。

屈淑,韩邦靖之妻,屈直次女,以邦靖官封安人,故称韩安人。“幼聪慧,解典籍,能为诗古文辞充其才学”,著《韩安人集》,康海为之序[4]391。

5.渭南南氏家族

南钊,字希古。天顺四年(1460)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司参政。著《休亭稿》十卷[5]243,291。

南大吉(1487—1541),字元善,号瑞泉,南钊侄孙。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绍兴知府。南大吉系关学大儒,创立湭西草堂,传播阳明心学。著《瑞泉集》二十二卷,《渭南志》十八卷,《绍兴志》若干卷,《少陵纯音》十卷[5]243,272。

南逢吉,字元真,号姜泉,南大吉之弟。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与长兄南大吉师事王阳明先生。著《姜泉集》十四卷,《越中述传》四卷,《订注会稽三赋》三卷[5]243,272。

南轩,字叔后,南逢吉长子。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山东参议。“诗文绳墨古人而有独诣”,著《渭上稿》二十五卷,《渭上续稿》十一卷,《续邑志》十二卷,《明关中文献志》五十卷[5]244,273。

南宪仲,字子章,南轩次子。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枣强县令。著《广川集》八卷[5]244,274。(按,本书南师仲传云“手辑《宪仲集》三十六卷”)

南师仲,字子兴,南轩第三子。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工古文辞”,编辑父兄及王允宁、刘东陵等人著作,著《元麓堂集》五十卷,《集杜》五卷[5]244,275。

南企仲,字伯雅,南大吉之孙。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著《痴醒子》三十卷[5]244,275。

南居益(1560—1643),字思受,南宪仲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收澎湖,抗倭,《明史》有传。著《晋政略》二卷,《致爽堂诗》二卷,《年谱》四卷[5]244,275。

南居仁,字思敦,南企仲次子。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侍经筵,卒赠礼部侍郎。著《遹修堂集》十卷[5]244,280。

南廷铉,字尔玉,南师仲之孙。顺治三年(1646)举人,官至礼部郎中。著《寿乐园集》《金台玉垒》《岷江》诸集若干卷[5]244,294。

6.渭南刘氏家族

刘芳,字尔声。万历四十三年(1615)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曾弹劾魏忠贤。著《兰露堂稿》二卷,《西台奏疏》二卷,《按盐摘疏》一卷[6]466。

刘懿宗,字孟常,刘芳之长子。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明亡隐居,清初举博学鸿词科不就。著《寓庵文集》十卷,《易经摘要》十二卷[5]244,281。

刘矩宗,字仲旋,刘芳之次子。与兄懿宗同师钱千秋,时称关中二刘。顺治五年(1648)举人,官至东欧司理。著《棣萼堂稿》八卷,《花友社诗草》二卷[5]244,294。

7.韩城解氏家族

解经雅,字岱瀛。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山东观察使。著《六事十苦十失疏》[7]86。

解经传,与长兄经雅同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著《仪曹奏稿》《抚宣奏议》《中和堂集》[7]86。

解经铉,字恒蟠,解经雅之弟,拔贡。“诗格淹雅,自成一家,善鼓琴,书法二王”[7]93。

解引樾,字拙存,解经雅之侄。崇祯元年(1628)进士 ,官至翰林院编修。雄才博学,不可一世。闯乱隐居,称韩山樵隐或龙门逸史,文为江西艾南英(艾千子)所重。著《素位篇》《华游草》《名胜志》《澹园稿》[7]93。

8.郃阳康氏家族

康惠民,字念劬,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官至临邑县令。与大儒冯从吾友善,所撰《养虚室铭》为思想家李所赏识。学者私谥清懿先生。著《春秋左翼》[8]43。

康国相,字芝函,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康惠民之侄。官至藁城知县。“弱冠负文名”,“著述甚多,遭寇乱,毁于兵”[6]92。

康懋典,字宪明,康国相之子。康熙时以恩贡官吴堡教谕,与李宏烈、雷学谦、宁林合称郃阳四大家。尤喜《离骚》《史记》、韩退之、苏明允、王半山之文,尝谓“古人文章至处,情耳,理耳。文生于情,情生于理也”,“诗在无言处,每一朗诵,即令人豁然以解”[9]54。

康姬冕,字退公,号约斋,诸生,康惠民之孙。著《居易堂丧礼钞》[9]61。

康乃心,字孟谋,号太乙,又号耻斋,康姬冕之子。清初著名诗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隐居不仕。受到王士禛等人推崇,问学于李颙,与顾炎武、李因笃、王宏撰等游,以诗名扬海内。著《毛诗笺》《莘野集》《太乙子》《韩城志》《平遥志》若干卷[9]61。

康无疾,字百药,号复斋,康乃心之子。雍正元年(1723)以选贡入成均,候选州判。“太乙文诸体多密,复斋以疏致脱化之,故笔劲而气清”,著《复斋文稿》五卷[9]64。又,《郃阳县乡土志》谓“雍正丁巳举博学鸿词,以老疾固辞”。

康体谦,字受之,号立斋。户部主事康姬鼎之子,康懋典之侄。康熙九年(1670)进士。著《来青阁制义》《麟经制义》[9]58。

康奕,字仲叶,号为斋,康体谦之子。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官至泾阳教谕。著《为斋诗稿》二卷,《南游记闻》二卷,《朱子纲目订正讹字》一卷[9]63。

9.华阴王氏家族

王之良,字虞卿,号邻华,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师从冯从吾,著《西台入告》《抚虔奏议》《剿妖志》《剿寇志》《东游诗草》《晋州志略》[4]374,393。

王宏学,字而时,号石渠,王之良之长子,廪生。著《孔氏达天图》《石渠阁文集》,《书斋述草》一卷,《书斋园草》一卷,《雪斋纪事》四卷[4]393。

王宏嘉,字玉质,号云隐,王之良第三子,岁贡生。“绩学善诗歌古文辞,与弟宏撰师友,当时有机云之称”[4]192。著《太华存草》《手蓉阁集咏》《信古斋诗集》《南游诗草》[4]394。

王宏撰(王弘撰)(1622—1702),字文修、无异,号山史、待庵,王之良第五子。顺治时应贾汉复之请参修《陕西通志》。与顾炎武、李楷、王建常、李颙、李因笃等游。康熙十七年(1618)赴京应博学宏词,以病未参加廷试。王士禛、汪琬、施闰章等至住地拜访。“诗歌古文,清健高超”,兼善隶草。著《周易图说述》四卷,《周易筮述》八卷,《正学隅见述》《古诗述》,《山志初集》六卷,《山志二集》六卷,《待庵文稿》十六卷,《砺斋集》十二卷,《卧云草堂集》《古今体诗》《南游诗草》,《诗借》一卷(实为集陶渊明诗),《待庵日札》《北行日札》《南游日札》《西归日札》一卷,《文可》《书斋□草》一卷[4]378,395。

王宏世,当为王宏撰同辈族人,未考。著《砢斋偶吟》[4]405。

王宜亨,字伯贞,王宏学之子。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南通州知州。著《乐英集》二卷,《中庸撮言》《五狼揽要》[4]405。

王宜章,字仲汉,王宏嘉之子。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官至丹棱知县。著《孝斋诗集》二卷[4]405。

10.华州王氏家族

王维桢(1507—1556),字允宁,号槐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参与《明会典》续修,著名诗人,其“文法司马子长,诗法汉魏”,著《存笥稿》十四卷[10]107。又,雍正《敕修陕西通志》卷七十五《经籍》云《存笥稿》三十八卷,《司成遗翰》四卷。

王庭诗(1546—?),字言卿,号莲洲,王维桢之族孙。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湖广左布政使。与名流王敬美、孙月峰、郑昆言等交往。著《长春圃稿》《秀岩阁诗》[11]224。

王庭谏(1569—?),字正卿,号莲井,王庭诗四弟。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官至户部主事。著《松鳞馆稿》《四书诗经训故》《百泉苏岭小纪》[11]263。

王承祉,字云屺,王庭诗之次子。官至国子监典籍,隐居孔园,“优游咏歌,诗文自娱”。著《云壑集》《杏湾诗》[11]257。

11.华州郭氏家族

郭性之,字德安,号鹿坪。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河南左布政使。著《抱瓮丈人稿》[11]225。

郭宗周,字允穆,号象坪,又号高闲逸士,郭性之长子。“诗宗汉魏盛唐,尤好孟襄阳”,善书法。著《高闲斋诗草》[11]255。

郭宗仪,字允甫,郭性之仲子,著《四礼考》[12]56。

郭宗振(?—1643),字允震,号九嵕,郭性之叔子。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官至刑部员外郎。著《葱玉堂杂记》《正气歌》[11]256。

郭宗昌(?—1652),字允伯,号宛委、沚园生,郭性之季子。“为文得《左》《国》司马法,卓然名世”,结“南玼社”,为魁首。又为青门诸君子邀入青门社。崇祯九年(1636)征辟入京,与诸名流结社都门,朝夕倡和,“得候题中书科,不就,飘然言归”。通书法篆刻,尤善金石之学。著《涉园杂著》《松谈阁稿》《金石史》《笔史》《印史》《二戎记》《六斋疏》等书[11]256。

二、咸阳市文学家族著述

1.武功康氏家族

康汝楫,字济川,洪武初举明经,曾为燕王相,永乐时官至刑部左侍郎,辅佐太子,洪熙元年(1425)赠工部尚书。著《东里集》[13]39。

康爵,字以德,康汝楫之长子。以父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著《留都奏议稿》[13]39。

康健,字自强,康爵之子。天顺初以祖荫授通政司知事。“诸子百家无所不谙,所制骚赋曲艺皆可传”,著《雪松集》[13]40。

康镛,字振远,康健之子,康海之父。世称康长公,以文章名世,目曰关西夫子。官至平阳府知事。与灵台杨重、长安李锦称关内三才。著《已庵集》[13]40。

康阜,字德瞻,康镛之子,康海之兄。七岁能诗,十八岁死。“名重金陵”,“所遗骚赋诗,弟太史公汇集百十有二篇,曰《德瞻集》”[13]40。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明代著名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明史》有传。著《对山集》《沜东乐府》《武功县志》《康氏族谱》《张氏族谱》[6]90。

康浩,康海从弟。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嘉定知府。著《旻斋集》[13]40。

康河,字德清,康浩之弟。官至赣州知府。“为诗冲逸清远”,著《川集》[14]129。

康栗,字子宽,康海之子,王九思女婿,二十二岁即卒。“所为诗出入三唐,纵横六代”,著《子宽集》,王九思序[6]90。

康梣,字子秀,号小山,康海之次子。万历举人,官至灵寿知县。“喜任侠,诗文有父风”,著《小山集》[15]194。

康万民,字公逊,康梣之次子。诸生,与兄康禹民均博学能文。著《增读苏蕙回文法》[15]194。

康焮,号后溪,康海之侄孙。庠生,博学工文。著《后溪集》[15]194。

康国,字济宇,康焮之子。庠生,赠户部主事。工书法,善文,有关西两绝之称。著《德庵集》[15]194。

康引叔,字延周,号继山,康国之子。崇祯举人,官至户部主事。著《野诗集》《积善录》[15]194。

康吕赐(1643—1731),字复斋,号一峰,自称南阿山人,康引叔长子。著名理学家,“绝意仕进,思欲倡明绝学”,“以致良知为宗主,以慎独为功夫,以体用一原内外两忘为究竟”,著有《慎独斋日录》“学宗阳明”,“其诗与文亦当在龙门少陵之间”,著《读四书日录》《读易日录》《读史日录》《读书日录节抄》《论理》《读春秋》《读诗书春秋》《草堂杂著文》《鹡鸰泪言》各一册(部),《问答语录》十四册。另同书卷五《艺文志》还大量引康吕赐的《南阿诗稿》[14]108。 此外,康吕赐在晚年还修订过康熙《武功县续志》,即今日常见之雍正十二年(1734)重刊本。

2.武功张氏家族

张鍊(1508—1598),字伯纯,号太乙,康海之外甥。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湖南按察司佥事。得罪权臣严嵩,隐居乡里四十余年。著《太乙稿》《经济录》《双溪乐府》《太乙词抄》[15]200。又,雍正《陕西通志》云著《太乙山人诗稿》五卷,《双溪乐府》二卷。

张汲,字不弃,张鎛之子,张鍊之侄。万历选贡,官至休宁县丞。著《南游稿》《仰滨乐府》[15]200。

张臬,字汝陈,诸生,张汲之子。泰昌选贡,与弟张桥、张相三人号称“关中三凤”,撰《陕西陵墓志》,著《二水山房草》[15]200。

张相,字爰立,张汲之子。万历选贡,官至邱县知县。著《安雅堂草》[15]200。

张桥,字叔济,号元珠,张汲之子。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行人司行,奉使朝鲜,卒。著《南游诗》,佚[15]200。

张文熙,字存白,张相之子,张臬嗣之子。崇祯举人,官至高邑知县。工古文辞,参修《陕西通志》,著《嶰谷集》《旅游草》《武功县续志》[15]200。

张封,字公慎,张文熙之子。康熙贡生,官至临汾县丞。“会诗文,工绘事”,著《蜀道吟》《浪游草》《平阳纪咏》[15]201。

张洲,字莱峰,号南林,张相四世孙。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德清知县。与大荔李法、武威孙俌、吴堡贾天禄、洛南薛宁亭、韩城王杰倡为古文学。时孙景烈主讲席,称之为“关中六士”。著《对雪亭文集》十卷,《对雪亭诗集》六卷,《对雪亭诗余》一卷,《论语讲义》一卷,《诗经讲义》一卷[15]201。

张玉树,字德润,号荫堂,张桥五世孙。乾隆三十年(1765)进士,官至云南临安知府。著《恒训阁志学录》《存辨录》《奏贤汇集录》各二卷,《惕终斋日记》十四卷,《诗文抄存》二卷[15]201。

3.三原温氏家族

温纯(1539—1607),字景文,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赠少保,追谥恭毅,《明史》有传。著《学一堂集》《杜律一得》《古文选粹》《汉魏诗选粹》《唐诗选粹》《二园诗集》《二园学集》《自省录》《二园续集》《齐民要书》《杜律颇解》《文法品汇》《诗法品汇》《宝剑鸾刀论》,《文集》三十卷[16]361,506。

温予知(1561—1615),字无知,温纯长子。理学家,从学于大儒焦竑和冯从吾。著《无知子集》《乾坤正气书》[16]378,507。

温日知,字与恕,温纯仲子。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其人“潜心坟典,文词古雅”,“论诗谓太合则成寻常套子,致来徐袁之厌恶;然太□则晦诡,失之牛鬼蛇神矣”。著《屿浮阁诗文集》《艺园图咏》《瓠中饮雅》《六貂部韵》《绸缪急著》《薮泽集》《曲徙先筹》《扪虱杂言》[16]379,507。

温自知(1597—1663),字与亨,温纯季之子。监生,明清之际隐居不仕,与董其昌、程端伯友善,李楷私谥“孝靖”。著《获音》《获音续集》《海印楼文集》《朝那游草》《秋感唱和草》《东游二记》《少华游草》《少华纪行》《北游草》《八行图说》《七歌》《悲秋耦吟》《获音遗集》《获音代集》[16]380,507。

温启知,字与乐,号禹嗣,温编之子,温纯之侄。著《禹山集》[16]507。

温渊知,字玄肆,号笑园,晚号脱落子,温纯族侄,温玉之子。诸生,工诗文,著《春感和熊》《笑园编年集》[16]380,507。

温溥知(1614—1654),字玄博,号如天,温渊知之弟。诸生,工诗文,著《镂心集》[16]380,507。

温克(1645—1699),字彦弘,号九堫,温树琴之长子。著《九堫小草》[16]380,507。

温度,温树琴次子。著《惟庵诗文稿》《南游纪略》[16]380,507。

温树珖,字虞白,温本知子,温纯族孙。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堂邑知县。著《清湄诗稿》[17]596。

温德嘉,温树珖之长子,康熙五十七年(1718)举人。著《北山集》[17]596。

温德裕,温树珖之三子。著《哀棣吟》《岸先近草》[16]513。

温德勰,字非同,号非园,温树珖之四子。著《非园集》《关中温氏族谱》[16]513。

4.三原马氏家族

马贵(1394—1443),字尚宾,号靖川,马理之祖父。精通《中庸》,著《语录》一卷,《周易杂占》一卷,《中庸讲义》一卷,《靖川先生语录》《靖川集》[18]507。

马江(1425—1510),字文渊,一字巨源,号云岩居士、浩然子、竹园老人,马理之父。精通诸经,弟子千人。著《遵述录》《云岩闲闲稿》《浩然子竹园近草》《通鉴节略》《小学论语直说》[17]595。

马理(1474—1556),字伯循,号谿田,马江子。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卿。著名理学家,三原学派代表人物,师从王承裕,与崔銑、杨一清、吕冉等善。所著文章被传抄至朝鲜国。著《溪田文集》[17]591。

郝节妇,马理之女。著《郝节妇遗稿》,“独存一二吊亡怆别之音以自见”[6]463。

5.三原来氏家族

来俨然,字望之。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兵部主事。著《自愉堂集》[17]585。

来复,字阳伯,来俨然长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布政使,备兵扬州。《列朝诗集小传》云“为诗文,敏捷如风……诗文书画之外,琴棋剑器百工伎艺,无不通晓”。著《留余草》《阅余草》《劳余草》《伯阳文集》《伯阳诗集》《清源近稿》[6]92。

来临,字驭仲,来复弟。博学宏才,以明经任屯留县,升蔚州守。著《丛筀斋集》三十卷。而《三原县志》则云“博学宏才,能诗义书法,选贡屯留知县……迁登州府同知”。著《御风阁集》《丛筀斋集》十六卷[6]92。

黄氏,来临妻,著《玉香馆遗诗》[16]506。

又,乾隆《三原县志》还著录了几位来姓作家,疑为来复族人(盖来姓比较罕见,一县之内为同族的可能性比较大),今抄录于此,以备考。

来贺,嘉靖十年(1531)举人。著《类定稿》[16]506。

来聘,字安国,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著《云峰近稿》[17]585。

来鉴,字宜公,恩贡,官至嘉鱼知县。著《云起阁诗草》十八卷[16]508。

来濬,号梅岑。著《金石备考》[17]589。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旧本题关中来濬撰。自署其字曰梅岑,不著时代,陕西地志亦均不载其姓名。考《太学进士题名碑》,陕西有来聘、来俨然、来复,皆三原人,濬岂其族欤?书中有万历间颍井出兰亭事,则是明万历后人。又称国学兰亭即定武本,则是赵孟頫、柯九思所藏肥、瘦二本尚未著录流传之日,其书殆著于明末。”[19]卷87

6.泾阳张氏家族

张鉴,字孔昭,号湛川。隆庆恩贡,官至河东运司。著《易占发蒙说略》《八阵推衍图》《诗文杂集》《历代事略发蒙歌》《天问词》《六壬新解》《哀思赋》[20]302,320。

张重龄,字九如,张炳璿之子。顺治五年(1648)举人,官至工部水司主事。著《临清楼文集》[20]304,324。按:道光《泾阳县志》卷17注云张重龄昆季同著,而《重修鲁桥镇志》注云张重龄、张潮问、张鼎望、张鼎梅著。

张鼎梅,字啸月,张重龄之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官至东明知县。著《啸月诗集》一卷[20]304。

张鼎望,字荆观,张重龄之子。监生,博贯古今,著述甚富。雍正十一年(1733)举博学鸿词,卒辞不赴。著《临清楼诗集》《鲁桥人物志》《鲁桥八景集》(后一种据道光《鲁桥镇志》补)(2)参见冯庚修《重修鲁桥镇志》,民国十二年铅印本。。

7.泾阳王氏家族

王应选,号浒北。著《算数歌欵》《浒北山翁训子歌》[20]365。

王徵,字良甫,号葵心,王应选之子。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佥事。著名科学家、翻译家,西方天主教传播者,与汤若望等善。明亡绝食而死,门人私谥端节先生。著《两理略》《奇器图》《了心丹》《百字解》《学庸解》《天问辞》《士约》《兵约》《元真人传》《历代发蒙辨》《道说》《山居咏》[22]95。

王永春,王徵子,官至副宪。著《集古藏书》《江游记》《旸谷尺牍》《江游鼯技》《旸谷集杜》《百忍斋诗稿》《萍萍草》《杂文诗》各一卷,《旸谷诗草》二卷[20]303。

王承烈,字逊功,号复庵,王永春之孙。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刑部侍郎。著《日省录》二卷,《文集》三卷,《诗经说》六卷,《尚书解》六卷,《家礼小祥酌仪》一卷,《鲁桥集》一卷,《庐墓集》一卷,《凤池集》二卷,《楚江集》二卷,《杂诗》二卷,《复庵尺牍》二卷,《宝田堂文稿》一卷[20]304,325。又道光《鲁桥镇志·经籍志》载有《王文正公文集》《王文正公制义》。

王锡绶,王承烈之子,官至庆阳教官。著《屾坡文集》二卷、诗集一卷[22]304。

8.三水(今旬邑县)文氏家族

文运开,字时泰,文彦博后裔。官至冀州学正。“以诗学世其家,三水多习诗,皆其传也”,著《江汉集》《京野集》[6]92。

文在中,字少白,世人号“关西夫子”。先后中解元、会魁,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祠部郎,未三十挂冠归,建乐育书院,负笈从游者甚众。著《观宇》《天经》等书[23]631。

文在兹,文在中之弟。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长古文辞,工八分楷字”[23]632。

文翔凤,字天瑞,文在中长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光禄少卿。著名学者,著述甚富,长于诗赋,“以辞赋为专门绝学,覃思腐毫,必欲追配古人”,其为诗“可与唐之刘叉马异争奇斗险”。著《太微经》《九极篇》[6]92。

文毓凤,字大彤,文在中次子。万历举人,官至武城县令。著《淼园记》《琳园学》《水园草》[6]92。

罗氏,文毓凤之妻。著《拾翠阁草》[6]467。

文氏,文在中女,文翔凤姊。著《君子堂集》《幽居草》《九骚》诸篇[6]467。

文倬天,文在中侄孙,顺治进士。著康熙《三水县志》[23]632。

三、西安市文学家族著述

1.鄠县王氏家族

王铉,字大器,王九思之祖父。“少涉经史,善书及诗对”,著述不详[24]584。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明前七子之一,著名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及李梦阳起而倡古文辞,九思一洗旧习从之……下及艳曲小令,亦新奇工美,极人情之致”。著《渼陂集》十六卷,《渼陂续集》《碧山乐府》八卷[6]89,462。

王九峰,字寿夫,王儒子,王九思三弟。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山西副使。著《白阁集》[24]588。

王氏,王九叙之曾孙女,赵崡之外甥女。与舅舅赵崡同时学诗歌于外祖父赵延瑞,“其诗温厚和平,虽崡亦自为不及”,有文集传世,另外有《暖泉八咏》组诗[24]467。

2.咸宁(今并入长安区)管氏家族

管楫,字汝斋,正德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著《平田集》[25]1714。

管俪,字礼初,管锡绶之堂叔。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官至镇番县教谕。著《朴斋诗集》[26]1073。

管锡绶,字金紫,管楫裔孙。岁贡生。“博通经籍,树志力行”。著《北窗成均诗集》[26]1073。

管瀛,管锡绶之子。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至金堂知县。“以辞赋擅名”,著《壶山集》[26]1073。

管鸿典,管锡绶之子,岁贡生。著《四书人物集解》[26]1073。

管鸿磐,字渐庵,管俪之孙。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官至费县知县。受业于管锡绶,著有文集,工书法[26]1073。

管鸿翔,管雨田子,管锡绶从子。能为文学,有诗稿藏于家[26]1074。

四、宝鸡市文学家族著述

宝鸡党氏家族

党鲁,字宗孔,党崇雅祖父。万历十五年(1587)恩贡,官山海卫教授。其人“持身方正,乡人则之,一经传家,式榖有后”[27]329。

党崇雅,字衡彬,号于姜,天启五年(1625)进士,入清后官至户部尚书,大学士。著《图南草》《意先草》《焚焚草》《前后疏稿》二十卷[28]135。

党恂如,党崇雅之子,清顺治八年(1651)举人。著作不详,乾隆《宝鸡县志》卷9存其《宝鸡八景诗》五首和《游太平堡记》等文[28]135。

党丕显,字知微,号亦姜,党崇雅重孙。康熙己卯副榜,官文县教谕。与里人赵碧、强良佐、卢士英、杨庭桂、张式仲、毛仪、张云汉、袁如几、杨之春九人结社,号千友。终日饮酒赋诗,草圣临池以为乐。精书法,著《亦姜集》[28]136。

五、铜川市文学家族著述

耀州左氏家族

左经,字栽道。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湖广佥事。著《漆厓余萃》[29]690。

左思忠,左经之子,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员外郎。“诗始学六朝,后学杜,作字自成家”,著《石皋集》[29]690。

左熙,字夏伯,左思忠之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著《鉴麓集》[29]690。

左思明,原名思聪,字季臣,左经之侄。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至赵州知州。著《宗约录》[29]690。

左史,字文箴,左思明之子。万历四十年(1612)以贡生授光州训导,累官至扶沟知县。著《别光致语》《龙麓集》《署固杂咏》[29]690。

左佩玹,字栗仲,左史之次子,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官至山东按察使。明亡后回归故里,隐于药王山准提崖石洞,以诗书自娱。著《左氏世美集》[29]690。

左佩琰,字纯叔,左史之三子。崇祯六年(1633)举人,官至合江知县。著《迁城论》等文[29]690。

左重光,字充倩,左佩玹之子。崇祯三年(1630)举人,明末死于闯乱。“好学,善诗文,工书法”,著《不窥园草》《续无如》[29]690。

六、榆林市文学家族著述

绥德郝氏家族

郝汝松,字茂甫,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副使。有《假我集》十六卷[30]257。

郝宗元,郝汝松之子,诸生。“寄穷愁于吟啸”,著《野云子》《天问集》[30]257。

郝濬,郝宗元子。精理数学,著《孟浪子》《醉中集》《西河吟草内外篇》,“又选稗说数种,皆寓辟邪崇正之意”[30]257。

郝鸿图,字简吾,汝松之曾孙。“博洽史坟,不务时艺,时以古文自励。顺治十八年修州志。”乾隆《绥德州直隶州志·艺文志》选诗文多篇[30]261。

从以上稽考钩沉的24个文学家族的著述史料来看,明清时期陕西文学家族地域分布情况如下:渭南市11个,占45.8%;咸阳市8个,占33.3%;西安市2个,占8.3%;铜川市、宝鸡市和榆林市各1个,各占4.2%。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陕西文学家族的分布与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渭南、咸阳和西安三市无论是经济地理环境还是人文教育都是陕西最好的。譬如以书院教育而言,在唐宋明清时期,陕西的书院大概在120所左右(其中明清时期大约105所),其中渭南就有49所,咸阳26所,西安23所[31],其书院拥有量和当地文学家族数量排序居然是惊人的一致。此外,从著名作家和学者角度看,明清时期陕西著名文学家如康海、王九思、王维桢、康乃心和理学家如冯从吾、马理、王徵、李颙等亦多是出生在这几个地区。

猜你喜欢

举人进士家族
四进士(上)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
清末科举:实践背离严密制度的困局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
进士桥
巧改对联
巧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