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健康成人颈部血管弹性功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2020-09-26叶思婷孟令萃周俊合张建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8期
关键词:收缩压颈动脉弹性

叶思婷,周 婷,孟令萃,赵 琳,周俊合,张建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30)

心脑血管意外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及意外的最主要因素[1]。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对粥样硬化动脉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临床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动脉弹性功能减低是As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最初阶段,是先于血管结构发生改变的功能改变[2]。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本文通过近年来越趋成熟的极速脉搏波技术(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ufPWV)获得不同IMT的健康人群的动脉弹性参数,评价其与IMT的关系,并探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参数的影响,为动脉硬化发展最初阶段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6月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志愿者51例,每人取双侧颈动脉共102支,其中男39例,女63例,年龄22~58,平均年龄(44±9.75),内膜厚约(单位:mm):0.4~0.9(均取小数点后1位)。根据不同内膜厚度将受检者分为三组:内膜厚0.4~0.5共28例,为内膜较薄组;内膜厚约0.6~0.7共61例,为中间组;内膜厚约0.8~0.9共13例,为内膜较厚组。本研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本研究纳入受检者均无As危险因素,健康成人入选标准为:①颈动脉IMT<1.0mm;②BMI<24;③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 mmHg;④心率为60~100次/分;⑤空腹血糖<7.0mmol/L-1;⑥TC<6.2mmol/L;TG<2.3mmol/L;HDL-C>1.0mmol/L;LDL-C<4.1mmol/L[3]。排除标准:①动脉炎及颈动脉斑块患者;②合并各种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③有吸烟、酗酒史。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uper Sonic Imagine AixPlorer ufPWV成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15MHz,选取条件为颈动脉PWV检查条件。患者保持静息平卧,头部居中,下颌略抬起,行双侧颈动脉二维超声检查,选取长轴下颈动脉远端距离颈动脉球部约2cm处测量内中膜厚度,点击PWV键,在2s采集时间内保持患者静止极探头稳定,系统自动跟踪描线并测值,保持描线与内膜线基本吻合,得到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beginning of systole,BS) 及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end of systole,ES)及各自的标准差,控制标准差在BS及ES值的20%以内。同一颈总动脉重复测量至少3次,对BS及ES分别记录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值。同时记录每位受检者的动脉硬化独立危险因素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条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S、ES的动脉硬化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硬化指标IMT及BS、ES采用Person's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比较

三组间的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糖、TC、TG、HDL、LDL、均值见表1。三组间除BMI、心率,其余各指标均随着组间IMT增加而升高,三组间所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指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1)。

表1 三组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s)

表1 三组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s)

?

2.2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与动脉硬化参数BS、ES关系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BS、ES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糖、TC、TG、HDL、LDL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能够影响BS和ES的因素。影响BS的因素主要为年龄、BMI、收缩压、血糖、LDL,影响ES的因素主要为年龄、收缩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水平与动脉硬化参数BS/ES关系

2.3 不同IMT组间血管弹性参数比较

随着三组间IMT的增厚,其BS和ES均成升高趋势(表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颈动脉弹性参数比较(±s)

表3 颈动脉弹性参数比较(±s)

?

2.4 颈动脉硬化指标IMT与BS、ES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示,颈动脉IMT与BS、ES值呈正相关,(r=0.436,P<0.01)及(r=0.447,P<0.01)。

3 讨论

As由最早期的血管管壁弹性减低,管壁增厚至管腔狭窄闭塞,直至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其发展呈动态进展,故早期诊断及临床干预对病情控制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价动脉硬化的指标是通过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是否增厚及斑块是否形成,但该检测方法为动脉结构已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然而在As发展进程中,动脉结构未发生变化之前,动脉的弹性可能已发生改变。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一种无创的检测血管弹性的技术,被认为是评价动脉硬化程度的金标准[4]。传统的测量PWV方法,如测颈-股动脉PWV和肱-踝动脉PWV,测量的是血管间的平均速度,不能体现局部血管的传播速度,并且人体血管走形迂曲,测得的数值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影响对血管弹性的评估[5]。本研究应用的ufPWV是通过超高速成像检测PWV的新技术,其帧频高达2000帧/s,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算法,获取记录动脉壁的微细运动速度和方向,自动计算所测局部血管收缩期起始时和收缩期结束时的PWV,获得BS、ES值,从而评估动脉弹性变化情况[6]。目前已有相关报道证实,ufPWV在血管弹性测量方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可作为评估颈动脉弹性的良好检测手段。

动脉硬化的程度与年龄有着明确的相关关系[8],本文纳入的研究对象年龄及性别在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排除了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颈动脉弹性值的影响。本研究纳入的健康人群中,随着组间IMT增加,动脉的BE及ES值也随之增加。且IMT与ES、BS值呈正相关性,表明动脉硬化过程中弹性功能和形态病理改变具有一致性。并且ES与IMT的相关性较BS高,表明ES对动脉硬化改变的探测更较BS敏感。BS、ES值与IMT的正相关性,表明ufPWV获得的BS与ES值不仅与传统二维超声指标IMT一样能评价动脉硬化程度,并且其量化程度更精准,可在动脉形态发生改变前探测出弹性的改变从而更早评价动脉硬化情况。

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通过探讨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指标异常人群与健康人群颈动脉弹性值的差异[9],证明动脉弹性指数BS、ES在评价动脉硬化风险的有效性,尚缺乏在健康人群中结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对动脉硬化风险评价的研究。本研究将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与动脉硬化指标BS、ES作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收缩压、血糖、LDL是影响BS及E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BMI与BS呈负相关,这与目前部分文献报道两者呈正相关的结果不同。但亦有部分文献报道结果与本文相同,为两者呈负相关[10],其原因可能与采用不同PWV检测方法相关;另一原因,因BMI的测算未能反应肥胖类型及可能合并的代谢异常,削弱了PWV与BMI之间的相关性,故此次结果未将BMI作为B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收缩压、血糖、LDL与BS、ES值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纤维破坏,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纤维层之间的粘连增多,使得血管内中膜增厚并血管硬度增加[11]。收缩压增高、血糖代谢异常可使血管内皮受损,炎性物质及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皮下导致内中膜增厚,继而导致血管弹性的改变[12]。因此,可认为年龄、收缩压、血糖、LDL作为BS、ES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上述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指标的升高,对应的动脉硬化弹性参数BS、ES升高的机率也随之增加。这也提示了BS、ES的变化反映了其动态的病理生理基础,能从无创的影像学方面反应动脉硬化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总之,较传统二维超声而言,ufPWV技术操作方便、检测快速、可重复性高、能更精确、全面地检测局部血管壁的弹性情况,能在无创影像学上反映动脉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血糖、LDL对动脉硬化的影响。BS、ES值可作为动脉IMT正常或增厚至斑块形成前的一项指标定量评估血管弹性从而预测血管硬化程度,为早期评价颈动脉硬化病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猜你喜欢

收缩压颈动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