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

2020-09-26林家健林育成伍焕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8期
关键词:肠套叠充气小肠

林家健,王 浩,李 彬,林育成,伍焕文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广东 佛山 528300)

肠套叠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婴幼儿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危险性高等特点,患儿中约76%为2岁以下,约35%为1岁左右[1]。一旦患病,患儿症状表现以腹胀、呕吐、便血、腹部存在包块等为主,如未得以及时有效治疗,极容易危急婴幼儿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以X线诊断该疾病,准确性较高,而常用治疗方法则为空气灌肠整复,治愈率高达90%以上,备受患儿家属的认可[2-3]。本文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150例肠套叠患儿为例,分析其X线特征,并阐述空气灌肠整复的措施及作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确立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选定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肠套叠患儿150例,包括男童91例,女童59例,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4岁,平均年龄(1.4±0.3)岁,病发时间短则0.5h,长则1.5h,平均病发时间(1.1±0.1)h。其中84例患儿出现腹胀情况,54例患儿出现呕吐情况,14例患儿出现轻度便血,90例患儿触及腹部感受存在包块。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治疗设备包括数字遥控空气灌肠仪(科瑞CAC-2000型)、数字胃肠机(万东ZC25SY-3)。治疗时需先为患儿拍摄腹部X线片,分别选择站立位和卧位两种体位,根据影像诊断患儿是否存在腹腔积液、肠道肿块、气腹征等,并确定肠套叠的具体位置。首先,在空气灌肠治疗时需为患儿选择平卧仰卧位,下半身需完全放松,并将Foley管经由肛门直接插入体内,深度控制在5cm至6cm之间,先在固定气囊内充气约30ml,以保证Foley管能够被固定在肛门内[4-5]。其次,将数字遥控灌肠整复仪连接进行充气,并通过数字胃肠仪监控肠道情况。起始充气压力需控制在8kPa,选择恒压模式缓慢充入肠道内,借助胃肠仪观察气体在肠道内运行情况,如发生运行阻碍症状,即肠道影像表现为“杯口”状区域,就是到达了肠套叠病灶处。将充气压力上调至10kPa至12kPa之间,以脉冲模式充入,同时护理人员以按摩方式推动肠套叠病灶所在腹部区域,空气灌肠时间为30min,压力需始终保持在12kPa左右,不得超过13kPa。第三,观察胃肠仪内影像变化,如肠套叠病灶区域“杯口”状影像逐渐回缩,并最终消失,且灌注气体进入到小肠内,说明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完成。此时将气压逐渐降低至8kPa,大约维持10min,将Foley管气囊内气体排空并取出,但仍需使用数字胃肠仪观察原套叠病灶区域30min左右,如影像无明显变化,患儿主观无不适感,即可返回病房休养[6]。

1.3 观察指标

分析全体患儿经X线检验的征象特点,计算空气灌肠整复的治疗成功率,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具体原因。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结果录入SPSS19.0软件内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间差异利用P值反应,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影像特征分析

经检查发现,150例肠套叠患儿中,89例患儿为回肠-盲肠型肠套叠,占比59.33%,47例患儿为回肠-结肠型肠套叠,占比31.33%,14例患儿为空肠-回肠型肠套叠,占比9.33%。其X线影像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局限性小肠充气扩张。部分患儿右下腹小肠处发生充气扩张情况,且程度不一,通常约25mm左右。扩张处小肠远端未见液平情况,结肠处发现较少气体。少数患儿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平卧时小肠扩张处低平,站立时小肠扩张处拱起;(2)液气平面征。通常表现为低位肠梗阻,且伴有十二指肠、胃扩张情况。患儿呈立位时,小肠扩张弯曲呈拱状,且肠内液平面伴随套叠时间的改变呈两种状态,其一为长液平面,即液平面没过肠曲下壁,其二为窄液平面,即液面相对较窄,气柱较高。较为常见的为长液平面征;(3)软组织肿块。患儿肝曲位置或右侧下腹出现弧形肿块,靠近结肠处无气体,部分盲肠处存在充气征;(4)小肠逆蠕动波。与X线透视下能够发现比较明显的小肠蠕动顺次推进至梗阻处,由于反作用力发生一段逆蠕动波。

2.2 空气灌肠整复效果分析

此次150例肠套叠患儿经过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后,133例一次成功,占比88.67%,17例患儿失败,其中9例患儿经二次空气灌肠整复后成功,4例患儿经三次空气灌肠整复后成功,4例患儿接受多次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

2.3 影响空气灌肠整复效果的因素比较

经分析发现,影响空气灌肠整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肠套叠类型、有无腹胀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影响空气灌肠整复效果的因素比较

3 讨论

肠套叠属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也是诱发肠道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超过95%的患儿为原发性,大约占婴幼儿疾病发病率中的4%左右,而其中超过90%者为12个月以下的婴儿,男性相对较多[7]。目前国际医学界对肠套叠产生的根本机制还未做出统一的解释,但大部分研究指出该病症与饮食结构变化、外源性病毒感染、回肠和盲肠部位肠系膜先天发育不足、肠系膜原发性炎性增生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此类因素均会导致肠系膜发生炎性病变,而炎性反应会使人体免疫因子过度合成和分泌,例如白细胞、巨噬细胞等,这些因子还会进一步引发肠道内壁的充血、水肿等症状,进而诱发纤维蛋白的外渗,最终导致肠道粘连症状。而随着肠道本身的蠕动,这种粘连的程度和范围也会逐渐增大,形成肠套叠的病变。一旦婴幼儿出现肠套叠症状,套叠病灶所在位置的肠道就会逐渐肿胀,肠道壁之间压迫力增加还会引发组织缺血,最终引起肠道壁组织坏死,继而产生全身性的炎性反应。因此对于婴幼儿肠套叠需早诊断、早确诊、早治疗,以防止病情继续恶化[8-9]。

X线检查是诊断婴幼儿肠套叠的主要方式,其属于无创诊断技术,对小儿的影响可降到最低,同时可将诊断与空气灌肠治疗方法相结合,实现快速治疗,也可缩减相应的医疗成份。在实际诊断时,肠套叠的病灶部位影像呈“杯口”状,识别度较高,也更容易发现,且不同病情进展时期的影像也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早期套叠病灶不会产生液平面影像,这是由于早期病变时肠道梗阻情况相对较弱,不会累积过多的气体,但也由于这一特征使得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低,而随着病情进展液平面会逐渐出现,说明肠道内累积气体量增加,诊断的准确率也相应提高[10]。空气灌肠治疗则是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推动肠道整复,在治疗时可借助X线观察肠道变化,以“杯口”状影像消失为治疗结束的标注,此时婴幼儿的不适感也会消失,表现为主诉性哭闹停止。

猜你喜欢

肠套叠充气小肠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一根小肠一头猪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一种可充气的自行车脚踏
一种可充气的自行车脚踏
养好女人小肠经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