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优秀男子手球队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表现评价体系的建构与运用

2020-09-25王珽珽阎智力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男队队员球队

王珽珽,阎智力

手球是一项“攻—防”之间快速切换的团体合作项目,其中非守门队员攻防技战术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是球队在比赛中取胜的关键。OLIVEIRA T等[1]从比赛地点、比赛时间和比赛质量对优秀手球队成绩的影响中,以投射次数作为结果性预测攻防表现的因子,分别统计了胜方球队与失利球队非守门队员在6 m、9 m 和Wing 的投射次数,而得出投射次数与区域组织的进攻次数呈正相关,同时指出对手的投射次数也能反映出己方区域组织联防的能力。MONTOYA FERNANDEZ M[2]对欧亚男子手球锦标赛冠军队的进攻阶段进行统计与比较研究中,将球门前6 m area(6 m 攻防区域)、9 m area(9 m 攻防区域)、Wings area(底线侧翼攻防区域)3 个区域的得分数(进球数)、射门数指标作为结果性指标,来评估球队非守门队员的区域攻防表现的全面性。PRIETO J 等[3]以比赛状态、比赛对手、比赛位置、比赛时间和比赛类型5 个情景变量,来探讨球队暂停超时对精英球队非守门队员在6 m、9 m、底线侧翼等区域攻防得失上是否具有时间效应,其研究结果显示,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得失上存在时间效应,即暂停超时对非守门队员的联攻得分和联防成功具有促进作用。FLORIN V 等[4]对2004—2016 年期间的4 届奥运会上男子手球比赛1~4 名球队和5~8 名球队非守门队员的技战术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后,得出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表现强弱可以由6 m、9 m 和底线侧翼(Wing)4 项指标的进球数和形成的射门数来反馈。SAAVEDRA 等[5]对 2004—2016 年期间的4 届奥运会上男子手球比赛胜负队非守门队员的技战术进行了统计,也得出6 m、9 m 和底线侧翼4 项指标的区域进球数和区域联防失败数可以较全面的评估球队非守门队员的区域攻防表现水平。MANUEL JIMENEZ-OLMEDO J[6]以1982年—2012年期间的世界锦标赛、欧洲锦标赛和奥运会三大类型赛事共32个决赛赛事数据为契机,统计了非守门队员6 m 左—中—右区、9 m 左—中—右区的投射数据,并运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处理显示了每个区域的投掷进球次数的时间演变趋势,即9 m 中路投掷次数高于两侧,而6 m 左右侧的进球数大于6 m 中路。可见,国外的有关男队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表现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区域宏观(如6 m、9 m、底线翼区域等)逐步过渡至区域微观(6 m、9 m左中右路区和底线左右翼区),且均认可6 m、9 m和底线侧翼3 个区域的联攻进球数、联防失败数两项结果性指标是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球队非守门队员攻防表现的水平。结合国内CSSCI 刊源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国内重要研究结果契合了国外的研究结论,如王珽珽等[7-10]的系列研究、张冰雨[11]和李典等人[12]的研究中,均采用了各区域的进球数、射门数两项指标来反映男子手球队攻防技战术表现水平;赵刚等[13]采用动态研究法等,对高水平比赛中的进攻表现进行研究中同样得出进球数、射门数两项指标或两者转换为效率后,均可以作为量化球队在比赛情景下的攻守表现。以上国内外的重要文献,一方面为本研究提供了支撑——分别统计了非守门队员区域进攻表现反馈指标和防守表现反馈指标,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全面而认可度较高的指标池源;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未从结构化视角,将非守门队员区域联攻表现与联防表现进行整合而建立评价体系,人为的忽视了“攻—防”二维表现共存的比赛情景;此外,也没有揭示非守门队员“攻—防”二维能力表现的内在结构特征;这样对表面数据统计比较的研究范式,不能深入地揭示球队非守门队员的整体表现水平。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在以往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2007年至2019 年期间的7 届男子世锦赛1~8 名球队集合成强队的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数据为依据,把区域进攻成功数、联防失败数两项结果性指标数据作为球队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二种能力表现的评判标准,建立诊断世界手球队非守门队员攻防表现水平高低的评价体系。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思路

首先,本研究基于实用主义视角搭建模型。遵循结果反馈过程的思路,选取手坛界普遍认同的结果性指标(进球数、联防失败数)来反馈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表现;与此同时,将从“左、中、右”三路的6 m 区、9 m 区和底线翼区来搭建非守门队员“区域联攻和区域联防”两维度的指标模型,从而提出4 个假设结构模型。假设结构模型Ⅰ:非守门队员进攻表现的单因等价三阶模型;假设结构模型Ⅱ:非守门队员防守表现的单因等价三阶模型;假设结构模型Ⅲ:非守门队员攻防表现的双因三阶模型;假设结构模型Ⅳ:非守门队员攻防表现的单因等价四阶模型。

其次,将采集强队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表现数据,通过SPSS24.0 的 Random sample of cases 功能[14]分别搭建“验模 1 数据库1(33%N≈166个样本=2 656个数据)、验模Ⅲ数据库2(33%N≈167个样本=2 672个数据)、验模Ⅳ数据库3(34%N≈175个样本=2 800个数据)”,以递进式处理方式,其中结构模型Ⅰ和结构模型Ⅱ分别验证成立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结构模型Ⅲ的验证,结构模型Ⅲ验证成立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结构模型Ⅳ的验证。

再次,以成立模型中的路径系数确定各指标权重,建构评价体系;以此体系得出评价方程后,将1~8 名强队非守门球员数据回带至评价方程,研制出诊断标准;

最后,将2007 年—2019 期间的共7 届世锦赛参赛球队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数据带入体系进行诊断,明确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各区球队非守门球员的攻防表现发展水平和优劣势,以给我国男队提供一定参考。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以第20 届、第 21 届、第 22 届、第 23 届、第 24届、第25 届和第26 届男子世锦赛中1~8 名强队非守门队员的508场比赛表现数据为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Internet 在ECBhost、WoS、CNKI上以本文关键词为主题进行检索,了解其国内外男子非守门队员比赛表现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展开提供资料支撑。(2)数理统计法。1)数据采集:原始数据来源于IHF官方[15]发布的竞赛统计报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与此同时,结合现有文献,选择性的采集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比赛表现结果性指标,即“区域联攻进球数”和“区域联防失败数”两层面的指标来反馈非守门球员区域联攻表现与区域联防表现能力,其攻、防表现所采集的数据量各为508(比赛场次)×8(反馈指标数)=4 064个数据,合计达8 128个数据;属于大样本、大数据量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数据处理:运用Kolmogorov-Smirnov test和Frequencies处理,明确本研究涉及的多变量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如符合多变量正态性,其AMOS中的内置算法则选用极大似然法(ML);如不符合多变量正态性,则算法采用一般化最小平方法(GLS)[16]。3)数据验模:依次启用验模数据库1、2和3,运用Amos 24.0软件依次对所建模型Ⅰ与Ⅱ(单因等价三阶模型)、模型Ⅲ(双因三阶模型)和模型Ⅳ(单因等价四阶模型)进行验证,以证伪所建模型。(3)专家访谈法。从实用主义和可行性等视角出发,通过电话、邮件、面访等形式,对国内有关同场对抗运动球类的教练员和训练学方面的专家等10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反馈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表现的可操作性诊断指标选取层面的问题,这为本研究实施提供资料支撑。(4)指标统计说明。1)指标统计区域说明。以国际标准场地、PHMS系统生成数据报告依据,绘制成区域球队非守门队员“攻—守”统计指标界定示意图(见图1)。“攻—防”左右路区分别由9 m区、6 m区和底线组成,“攻—防”中路区由9 m区和6 m区组成。2)采集的指标说明。依据图1解析官方PHMS比赛数据报告,采集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能力表现

图1 区域攻防指标采集标示图Figure1 Definition of Regional on a Representation of Indicator Data Collection

(ODAP)反馈的结果性指标:一类是反馈区域联攻表现的结果性指标,而另一类则是反馈区域联防表现的结果性指标,在这两类指标中,国内外普遍认同地可以反映出非守门队员区域攻防能力表现的指标则是区域联攻进球数和区域联防失败数。因此,反馈非守门队员区域联攻能力表现的结果性指标由“6 m左—中—右路进球数、9 m左—中—右路进球数和底线左—右路进球数”共8项指标构成,其代码分别为“OAPL6M、OAPM6M、OAPR6M、OAPL9M、OAPM9M、OAPR9M、OAPLW和OAPRW”;反馈非守门队员区域联防能力表现的结果性指标由“6 m左—中—右路联防失败数、9 m左—中—右路联防失败数和底线左—右路联防失败数”共8项指标构成,其代码分别为“DAPL6M、DAPM6M、DAPR6M、DAPL9M、DAPM9M、DAPR9M、DAPLW和DAPRW”;以上代码中OAP表示Offensive Ability Performance(联攻能力表现)、DAP表示Defensive Ability Performance(联防能力表现)、ODA 表示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bility(攻防表现)、L表示Left(左路)、M表示Middle(中路)、R表示Right(右路)、6M表示6—Metre Zone(6 m区)、9M 表示 9—Metre Zone(9 m 区)、W 表示 Wing Zone(底线翼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世界优秀男队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表现理论模型的搭建与验证

依据本研究的总体思路,评价体系建构的前提是模型Ⅰ、Ⅱ、Ⅲ和Ⅳ逐步搭建与逐步验证成立的背景下完成地;因此,首要任务是搭建模型,而后进行验证,其具体流程如下。

2.1.1 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表现的单因等价三阶理论模型搭建与验证 (1)联攻与联防能力表现理论模型的独立搭建。依据比赛中非守门球员在6 m区、9 m区和底线翼区的攻防表现指标,分别搭建区域联攻能力表现(Offensive Ability Performance,简码OAP)和联防能力表现(Defensive Ability Performance,简码DAP)理论结构模型(见图2)。

图2 区域联攻与联防能力表现的单因等价三阶理论结构模型Figure2 Single Factor Equivalent Third-Order Theoretical Struc‐ture Model of Regional Joint Attack and Joint Defense Performance

图2 是基于比赛实践和结合专家整合意见而分别搭建的进攻与防守表现的单因等价三阶模型。模型中显示,非守门球员的区域联攻表现由左路联攻能力表现(OAPL)、中路联攻能力表现(OAPM)和右路联攻能力表现(OAPR)三路组成;防守表现则也是由左路联防能力表现(DAPL)、中路联防能力表现(DAPM)和右路联防能力表现(DAPR)三路组成;其各路进攻与防守表现下又涵盖了不同区域的效率指标。该模型的最大优点在于结构化特征,明确了层级指标的贡献率,不同于以往研究中,仅仅局限于区域效率的表面统计而未揭示各层级的关系。如果此模型验证成立,将能客观地佐证假设结构模型Ⅰ和结构模型Ⅱ搭建合理;与此同时,也给我们探究攻防并行的“双因三阶理论结构模型”提供了有利支撑。

(2)进攻能力表现与防守能力表现理论模型的独立验证。依据验模1 数据库(33%N),运用K-S 检验对该数据库多变量的正态性进行检验显示:不符合多变量的正态性;因此采用AMOS 24.0 内置的GLS 算法,对单因等价三阶理论假设结构模型进行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17-18]与验证(见图3)。

图3 区域联攻与联防能力表现的单因等价三阶理论模型验证图Figure3 Single Factor Equivalent Third-Order Theoretical Struc‐ture Model Verification Diagram of Regional Joint Attack and Joint Defense Performance

由图3 可知:单因等价三阶模型经AMOS 软件进行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后显示,标准化路径系数(也叫通径系数)未出现大于1 的情况,表示验证良好,参数匹配解值适当,结构模型Ⅰ、Ⅱ成立;提示研究者可以进一步搭建“双因三阶”理论结构模型。

2.1.2 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表现的双因三阶理论模型搭建与验证 (1)联攻与联防表现理论模型的联合并行搭建。依据研究思路,将世界男子手球强队非守门球员区域联攻、联防两种表现的独立模型进行联合并行搭建,其结构模型见图4。

图4 区域联攻与联防能力表现的双因三阶理论结构模型Figure4 Two Factor and Three Order Theoretical Structure Model of Regional Joint Attack and Defense Performance

图4呈现的是非守门球员比赛攻防表现的双因三阶理论结构模型。如果此模型验证成立,将能客观地佐证假设模型Ⅲ搭建合理;与此同时,也给予我们探究更高一阶的“单因等价四阶理论结构模型”提供了有利支撑。

(2)进攻与防守表现理论模型的联合并行验证。同理,依据验模2 数据库(33%N),运用K-S 检验该数据库显示:也不符合多变量的正态性;因此采用AMOS 24.0 内置的GLS 算法,对双因三阶理论假设结构模型进行路径分析与验证;一方面,揭示强队非守门球员联攻能力表现(OAP)和联防能力表现(DAP)之间的关系,判断并反馈世界男子强队非守门球员攻防两层面表现是否同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明确各指标在攻防体系中的贡献率,其模型验证结果见图5。

图5 区域联攻与联防能力表现的双因三阶理论结构模型验证图Figure5 Two Factor and Three Order Theoretical Structure Model Verification Diagram of Regional Joint Attack and Defense Perfor‐mance

由图5 可知:双因三阶结构模型经AMOS 软件进行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后显示,标准化路径系数未出现大于1 的情况,表示验证良好,参数匹配解值适当,模型Ⅲ成立。这一方面,揭示出当今强队非守门球员的区域“联攻能力表现(OAP)和联防能力表现(DAP)”的共变系数为0.29,可见,世界男子强队非守门球员攻防两层面表现呈现非同步化发展现状;这一现状又给我们抛出了“一个疑问”:究竟是联攻能力表现(OAP)对球队获胜的贡献率大,还是联防表现(DAP)对球队获胜的贡献率大?带着这一问题,依据 DAZA G 等[19]和 HANSEN C 等[20]的研究中均有球队攻防并重思路,可以假设强队非守门球员的联攻表现与联防表现对球队获胜的贡献是等价的,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继续搭建并探究更高一阶的模型——单因等价四阶结构模型。

2.1.3 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表现的单因等价四阶理论模型搭建与验证 (1)区域联攻与区域联防表现理论模型的融合搭建。依据文章内容支撑,搭建非守门球员攻防能力表现(ODAP)的单因等价四阶理论结构模型(见图6)。

图6 区域攻防能力表现的单因等价四阶理论结构模型Figure6 Single Factor Equivalent Fourth-Order Theoretical Struc‐ture Model of Regional Joint Attack and Joint Defense Performance

图6呈现的模型是基于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的双因二阶理论模型基础之上而搭建的,该模型将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两方面的反馈模型进行了融合,其与搭建的双因三阶模型的最大亮点在于:1)进一步了揭示非守门球员的区域“联攻能力表现(OAP)和联防能力表现(DAP)”在男子手球强队攻防表现层面的贡献率分布情况,为我国男队非守门球员的训练提供了一定向导;2)在从结构上,试图揭示“各阶层指标”的贡献率大小,而呈现出男队非守门球员攻防体系的结构化特征;3)从系统视角上,为试图研制男队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反馈评价的标准而提供支撑。

(2)区域联攻与区域联防表现理论模型的融合验证。同理,依据验模3 数据库(34%N),运用K-S 检验该数据库显示,仍呈现多变量非正态性。因此,采用AMOS 24.0 内置的GLS 算法,对单因等价四阶理论假设模型进行路径分析与验证,以便深入揭示各指标在男队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体系中的贡献率情况,模型验证结果见图7。

图7 区域攻防能力表现的单因等价四阶理论结构模型验证图Figure7 Single Factor Equivalent Fourth-Order Theoretical Struc‐ture Model Verification Diagram of Regional Joint Attack and Joint Defense Performance

由图7可知:单因等价四阶模型经标准化估计验证显示,标准化路径系数未出现大于1的情况,则验证良好,参数匹配解值适当,模型Ⅳ成立,即系统评价世界男子手球强队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的单因等价四阶模型建构合理,能反应其内部结构化特征。进一步从细节上看:1)一维攻防表现指标上,非守门球员的区域“进攻能力表现(OAP)和防守能力表现(DAP)”在男子强队非守门球员攻防体系中的直接贡献率依次为0.59 和0.48,这进一步印证了“OAP 和DAP 呈现非同步发展现状”这一观点。与此同时,又揭示了男子强队非守门球员的区域进攻能力表现(OAP)在球队制胜中起着相对主要的作用。MELNYK V 等[21]研究手球进攻战术行为训练时也指出:非守门球员犀利的区域进攻表现是球队最好地防守行为,而坚固的区域联防则是犀利进攻行为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球队获胜的助推剂。可见,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兼备能力的强弱是球队获胜的主要特征。这提示中国男队执教者在安排非守门球员训练时,应侧重围绕6 m、9 m、底线翼区联攻联防技战术跑动、突破、快攻等阵地攻防行为的训练;安排诸如不同区域位置球员的1×1(一对一)攻防训练、比邻位置球员1×2(一对二)、2×2(二对二)、2×3(二对三)攻防训练。与此同时,结合WEBER J 等[22]的研究结果,即世界强队攻防方式以不同位置球员之间的“三位传切”配合所创造的“空间错位”得分制胜为主要手段,即中路多以中卫(CB)、中锋(P)和左卫(LB)或右卫(RB)之间的配合为主要得分方式,左路多以左卫(LB)、左锋(LW)和中锋(P)之间的配合为主要得分方式,右路多以右卫(RB)、右锋(RW)和中锋(P)之间的配合为主要得分方式;这又为中国男队执教者在安排非守门球员训练内容时,提供一定的参考。2)二维攻防表现指标上,非守门球员的区域“左路攻/防能力表现指标(OAPL/DAPL)、中路攻/防能力表现指标(OAPM/DAPM)、右路攻/防能力表现指标(OAPR/DAPR)”对其“进攻能力表现(OAP)和防守能力表现(DAP)”的直接效应量分别为0.73、0.78、0.64 和0.84、0.93、0.69,呈现差异化特征而揭示了非守门球员中路攻防能力表现(OAPM/DAPM)是强队攻守制胜行为的第一内因,其次是左路攻/防表现,贡献排位最后的则是右路攻/防能力表现(OAPR/DAPR)。3)三维攻防表现指标上,“OAPL6M、OAPL9M、OAPLW、OAPM6M、OAPM9M、OAPR6M、OAPR9M、OAPRW、DAPL6M、DAPL9M、DAPLW、DAPM6M、DAPM9M、DAPR6M、DAPR9M 和 DAPRW”16 项指标对“OAPL、OAPM、OAPR、DAPL、DAPM、DAPR”6 项二维攻防表现指标的直接效应量依次分别为:0.56、0.63、0.64、0.82、0.88、0.61、0.70、0.83、0.53、0.71、0.57、0.68、0.92、0.57、0.92、0.65,这 16 个效应量揭示了世界优秀男队非守门球员临场比赛攻防分布的强弱现状。

2.2 世界优秀男队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表现评价体系

2.2.1 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评价体系的建构 以单因等价四阶模型验证图中的路径系数为支撑,运用标准化转换,即依据阶层的通径值核算各阶层指标的权重值,核算式为:Wij=( 其中i为指标路径系数,j为指标所在的阶层数),例如:OAPL6M)的权重值计算则是:W =0.56/(0.56 + 0.63+0.64)≈0.31 ,同理依次计算出指标的相应权重,并依据权重值建构评价体系(见表1)。

表1呈现了世界男子强队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表现评价体系,该体系由2 个一级指标、6 个二级指标和16 个三级指标构成,该体系是在以往国内外研究基础之上而搭建的,其最大的亮点在于“联合整体评价优于以往表面数据的割裂式评价研究范式”,且联合评价所得结果较“割裂式评价表现出更具全面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表1 世界优秀男子手球队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评价体系Table1 Evaluation System of Attack and Defense Performance of Players in World Excellent Men's Handball Team

2.2.2 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评价标准的研制 依据表2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并结合2007 年—2019 年期间共6 届世锦赛男子强队(1~8 名)508 场中相应指标数据,运用综合评价计算式:其中i为指标的效应量,j为指标所在的维度),计算出指标的综合得分,而后以此为基础,运用SPSS24.0 进行Descriptive Statistics 模块中 Frequencies 处理,即:“百分位法”对各维度指标得分所组成的数据系列进行“优(10%)、良(20%)、中(40%)、弱(20%)、差(10%)”五等级评价[23],得出诊断值范围,并建立“整体至微观”四维度五等级评价表(见表2)。

由表2 中各维度各指标的计分等级,对世界男队非守门队员的区域攻防表现情况给予整体至微观的诊断,从而能帮助男队教练员了解球队非守门球员各区域的攻防表现水平,突出其优劣势,并针对劣势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案,以规避劣势所在。

表2 世界优秀男子手球队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表现的四维五等级评价标准Table2 Four-Dimensional and Five-Grad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Regional Attack and Defense Performance of Players in World Excel‐lent Men's Handball Team

2.2.3 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表现评价体系运用 将以2007 年—2019 期间的共7 届世锦赛为契机,采集了有过世锦赛经历球队信息数据和各球队非守门球员数据,通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诊断,析出全球五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有过世锦赛比赛经历的国家球队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表现情况。其具体操作如下。

(1)2007年—2019期间的7届世锦赛参赛球队名录分析。由表3可知:剔除每届重复的国家后,在2007—2019年期间举办的7届世锦赛上,共有40个国家有过世锦赛比赛经历,其中欧洲有22个国家参加过世锦赛经历,分别是丹麦、德国、法国、克罗地亚、西班牙、冰岛、波兰、俄罗斯、匈牙利、马其顿、挪威、瑞典、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捷克、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波黑、黑山、乌克兰;亚洲有7个国家参加过世锦赛经历,分别是韩国、卡塔尔、沙特、巴林、日本、科威特和伊朗;美洲有5个国家参加过世锦赛经历,分别是阿根廷、巴西、智利、格陵兰和古巴;非洲有5个2国家参加过世锦赛经历,分别是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摩洛哥;大洋洲只有澳大利亚1个国家参加过世锦赛经历。可见,这40 支球队的竞技水平代表着全球五大洲共195 个国家和38 个地区的男队手球水平。

(2)世界男子手球队非守门球员的区域攻防表现分析。基于上述部分分析,依据IHF 官方发布的比赛报告,获取2007 年—2019期间共7届世锦赛所有球队比赛数据,以洲归属分别统计各国球队非守门球员的攻防比赛数据后,带入“世界优秀男子手球队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表现评价体系”进行诊断,从而得出各球队非守门球员的区域攻防表现情况,其诊断结果见表4。

表4 呈现了全球五大洲40 支球队非守门球员攻守表现等级优劣情况。一方面,有利于明确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各区球队非守门球员的攻防表现发展水平和优劣势;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男队在与上述球队相遇时,针对对手的攻防表现优劣势,制定出因队施策的个性化技战术,做到“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表3 2007—2019年期间全球五大洲各国参加世锦赛信息一览表Table3 List of Information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in 2007—2019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通过逐步建模与验模的研究过程,建构世界优秀手球男队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能力表现的单因等价四阶理论结构模型,该模型将“区域联攻能力表现和区域联防能力表现”两维度进行整合,而揭示了球队非守门球员“区域联攻能力表现和区域联防能力表现”发展的非均衡现状,以及明确了二者的贡献率大小。

(2)依据世界优秀男队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能力表现的单因等价四阶理论结构模型中的各指标的路径系数,而构建了世界优秀男队非守门球员攻防表现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

(3)依据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对全球五大洲共40 支球队非守门球员的区域攻防能力表现进行了诊断,以明确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各球队非守门球员的攻防表现发展水平和优劣势,以便我国男队在与上述球队相遇时,针对对手的攻防表现优劣势,制定出因队施策的个性化技战术。

3.2 建 议

手球男队教练员、运动员等人士,可以运用本评价体系监控球队非守门球员的区域攻防能力表现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此同时,中国男队执教者在安排非守门球员训练时,要注重非守门球员区域攻防兼备能力的培养,安排非守门球员训练时,因侧重围绕6 m、9 m、底线翼区联攻联防技战术跑动、突破、快攻等阵地攻防行为的训练;安排诸如不同区域位置球员的1×1(一对一)攻防训练、比邻位置球员1×2(一对二)、2×2(二对二)、2×3(二对三)攻防训练。

表4 五大洲40支国家队非守门球员的区域攻防指标等级评价列联图Table4 List of Regional Attack and Defense Index Grades of Players in Forty National Teams from Five Continents

猜你喜欢

男队队员球队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浙江男队:闷声发大财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外媒评出的中国最有价值俱乐部球队
球队年利润最多排名
真人CS PK战
NBA总决赛
一个城市和他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