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细节,写好人物

2020-09-24丁卫军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丁板书细节

丁卫军

师:同学们好,看着丁老师,微笑着看丁老师。露出牙齿(生笑),很好。大声告诉丁老师,你们来自哪里?

生(齐):高新一中八年级A6班。

师:很好。在家里孩子们都喊我,要么是老丁,要么是小丁。喊小丁的比较多。那我们来问候一下啊。同学们好啊!

生:老师好!

师:那个男生你提醒一下,你看起来很着急。

生:应该叫小丁老师好。

师:就按他的来!同学们好!

生:小丁老师好。(生笑)

师:我来自江苏南通,一个叫通州的地方。(板书:通州)一个有山有水、有江有河有海的地方。去过吗?(生摇头)听说过吗?

生:听过。

师:好的,欢迎来我们通州。我们今天来上一节作文课。初一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写人物,说要寫出人物的什么呀?(生沉默)很多同学都忘记了,是要写出人物的特点。(板书:特点)初一上册第三单元教我们的,还记得吗?在下册第一单元又教我们要写好人物的精神。(板书:精神)丁老师有一种理解,就是要写好人物的精神,当然要抓住特点。如果这个特点不能够反映人物的精神,我认为就没有抓住、抓好这个特点。能理解吗?(生点头)那么要写好人物的特点和精神,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方法呢?

生:抓住细节。

师:对了,要抓住细节,写好细节。(板书:细节)这是我们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到的。

师:什么是细节呢?

生:我觉得细节就是扩大一个人物平常做的比较细小的一个动作。

师:扩大、放大。先要聚焦,然后放大它。你说的这是方法。那什么是细节呢?

生:我觉得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更细致入微的刻画。

师: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做细致入微的刻画。我想问的是,小伙子,做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这就是细节吗?

生:我觉得应该就是这样子。

师:他说应该就是这样的,说得很严谨。你觉得呢?(转向另一生)

生:我觉得这样细致入微的刻画不一定是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就像老师刚才说的,应该表现人物的精神。这个细致入微的刻画应该挑一些能表现人物精神的。

师:说得很好。你听到了吗?(转头向前一个男生)他说得比你准确了。细节,书本上给我们的定义里除了细致入微,还有两个词语——以小见大,画龙点睛。通过小的地方能洞见大的特点,能够见到人物的精神。(板书:以小见大、画龙点睛)刻画得再细致入微,如果不能展示人物特点或者表现人物的精神,只能说是写得比较细腻而已。下面我们就写起来吧!(板书:初见小丁老师)以“初见小丁老师”为题写一个片段。8分钟。

(生动笔写作)

师:好了,我们放下笔。谁愿意来第一个        分享?

生:初见小丁老师,飘逸而又挺拔有力的字迹,端庄而又开朗活泼的面孔中,透露出这位小丁老师不一样的那一面。弧形的微笑,镌刻在脸庞之上,言语之间几颗洁白的牙齿羞涩地露出,伴着同学们的欢笑声,小丁老师的脸上洋溢出和煦如春风般的喜悦与开朗。

师:你写得很好。你告诉大家要表现丁老师什么样的特点和精神呢?

生:我想表现出小丁老师的开朗,对学生是有说有笑的。您先让我们称呼您小丁老师,可以体现出您开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师:你从哪几个细节表现丁老师开朗的?

生:我是从微笑,还有飘逸的笔迹表现的。

师:从字和微笑来表现出丁老师的开朗。你的语言非常美。还有吗?

生:特级教师在我心中一直是一种高大威严的存在。可是当我走进课堂时,这个面貌可亲得像隔壁老爷爷的人,真的是特级教师吗?我的心里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他的身材并不算十分高大,格子衬衫和灰色西装紧紧裹着他那微微有些驼的身板,双手背在身后,这样的一身打扮,更显得他像我那位退休的教师爷爷。

(在场教师鼓掌,笑)

师(转向旁边):你说下面老师给予她的文章掌声,是因为什么?

生:她的文章非常有趣,文字很灵动,让人忍俊不禁。把丁老师比作退休的老爷爷,生动形象。

师:她抓住了丁老师的什么细节来展现丁老师的什么特点和精神?

生:外貌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丁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

师:你很会评,她很会写。你来说。(转向另一位学生)她给你最大的启发除了要抓住丁老师的肖像和神态,还有什么?

生:我觉得她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她联系到别的人来表现平易近人的特点。

师:你的思维也很敏锐。一下子从眼前的丁老师就联想到了邻家老爷爷,联想到了她熟悉的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由此及彼,思维非常开放。抓得很准。其他同学继续说。

生:初见小丁老师,他看起来心态年轻,说话带有一点口音,走动的时候手拘谨地放着,好像是有点紧张。高高的鼻梁,淡淡的眉毛,有两颗小小的黑痣,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老师要我们叫他小丁老师,可能是让我们觉得更亲近吧!

师(转向旁边):你来说,他跟前面发言同学不一样在哪里?

生:她写的小丁老师的外貌更细致一点。

师:具体说说。

生:比如说脸上的黑痣。就是因为老师离她更近。

师:这几位同学都写了丁老师的肖像、神态,此外我们也可以写动作和语言。(板书:肖像、神态、动作、语言)有同学也写了动作是吧?还写了丁老师的心理。她看到丁老师的心理了吗?

生:看不到。

师:那怎么写的呢?

生:她写丁老师在给我们授课时,手微微颤抖或者紧握。

师:然后用了什么词?

生:拘谨,紧张。中间用了一个“好像”。

师:“好像”,表明不是看到的,而是她揣摩老师的心理。有时候上课听比说更重要,认真听就学到了别人的方法。这位同学一开始没有座位,后来有了。她和大家看丁老师的视角本可以不一样,可这里体现得不多。你来读读你写的。

生:走进宽敞的讲堂,一位衣着整洁,面带微笑的老师映入眼眸。他那笔挺的衣着,首先吸住了同学们的眼球,迈着自信的步伐在我们面前踱来踱去,一种名师的口吻窜入耳间。他那和善的脸上有一双富有知识的眼,目光仿佛可以穿透人的心房,看清人的内心,闪着智慧的光芒。

(掌声起)

师:“丁老师的眼睛真小。”“丁老师的眼睛真小啊。”“丁老师的眼睛真小啊,但是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这三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生:他仔细观察了您的动作,然后还观察了您的目光。应该也是因为您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师:你说的也对。如同这三句话,其实不仅仅要写眼睛看到的,也要写心里看到的。经过心的过滤,才能够更生动,才能直抵人心深处。她有一句话特别重要,她说“走进宽敞的讲堂”,交代了    什么?

生:交代了见到小丁老师的地点。

师:这个地点不是平日里我们上课的教室。偌大的报告厅,明亮的灯光,我们在这样一个情境之中与丁老师的初见。(板书:情境)有没有同学写   到的?

生:白炽的光束,各个角度的摄像机与扛着它们的人们,以及礼堂座位上陌生的老师们,就有如千百只眼一般将你暴露在这偌大的讲台之上。同学们端坐无一不严肃,无一不紧张,手中的汗已将笔濡湿。蓝色胸牌、灰色正装,小丁老师的出现就像一块救场的幕布一样,走进了课堂。温润的南方口音,不经意间流露,渗入。一双细细的眼睛,仿佛收容了今日的喜悦与智慧。

(掌声起)

师:特定情境下的丁老师。这种智慧和形象被描摹出来了。人物的故事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展开了。(板书:故事)他说跟丁老师的初见是什么样的感觉啊?

生:感觉丁老师是来救场的。

师:你本来是怎样的?

生:本来是很紧张,很严肃,丁老师的出场把气氛变得像平常一样,感觉遇到了一个熟悉的    老师。

师:他把内心的这种变化与丁老师出现后形象的不断丰富作为两条线展开。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丢掉一个人,就是……

生:我。

(板书:“我”)

师:如果用你的视角,用第一次的所见来写,你没有桌子,没有凳子。见到丁老师有什么故事呢?这个角度肯定跟其他人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来表现故事的主题。(板书:主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刚才第一个女生教会了我们一个方法,告诉我们要学会聚焦。同学们都做到了,写了丁老师的神态、肖像、语言、心理。聚焦细节进行放大,进行分解。(板书:聚焦、放大、分解)好了,我们来把自己的文字进行修改。看看我们需要补充什么,细化什么。在原文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改。5分钟。

(生修改)

师:好了,哪位同学改了以后愿意再来展       示的?

生:小丁老師是一位来自江苏南通的老师,他的眼睛很小,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眉宇间透露着平和。他丝毫没有一般老师讲课时的严肃,反而给人一种慈祥宽厚的感觉。在众人瞩目之下,他依旧讲得井井有条,说话也比较有趣,带着一丝调皮。当讲到重点时,他就走到讲台前,拿起桌上的笔缓缓地在黑板上写下来。

师:你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细节,但是里面还有比较概括的语句。你这里也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把丁老师跟一般老师做对比,这种对比思维非常好,还可以细化。请坐。

生:我补充了一些外貌描写。略微苍老的面庞挂着几缕头发,鼻子高高的。在这种严肃与陌生的场合,却带给人一种亲切与娓娓道来的惬意。

师:他补充了丁老师的外貌。你把整篇完整地读一读。我们掌声有请。

生:白炽的光束,各个角度的摄像机与扛着它们的人,以及礼堂座位上陌生的老师们,就如同千百只眼一般,将你暴露在这偌大的坐台之上。同学们端坐着,无一不严肃,无一不紧张,手中的汗已将笔端濡湿。蓝色胸牌,灰色正装,小丁老师的出现就像一块救场的幕布一样。他有略显苍老的面庞,额头上挂着几缕头发,高高的鼻梁,在这种严肃与陌生的场合却带给人一种亲切与娓娓道来的惬意。温润的南方口音,不经意间流露、渗入。一双细细的眼,疏疏的眉,仿佛收容了一切的喜悦和智慧。

(掌声起)

师:同学们,写好人物要聚焦细节。首先要抓准细节,抓住细节,才能写好细节。语言的表达首先是真实的呈现,其次是要典型。“高鼻梁小眼睛”“还有温润的南方口音”,注意到了典型。还有语言的生动性。语言生动的前提是准确。他说大家都“暴露”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丁老师的出现像“幕布一样”拉开,语言非常干净准确。(板书:真实、典型、生动)这位女生举手了,最后一个机会给你。

生:老师实在算不上高大,着一身端庄的浅灰色西服,脸上留下了年岁的痕迹。加之之前早已清楚老师是特级教师,就更觉其严谨。只是当那抑扬顿挫的话语,带着轻松与自然从麦克风中传开时,之前的忐忑也随之消散。无意间碰上老师的双眸,他的眼睛实在称不上大,笑起来像个月牙,但仿佛从中就可窥得一二分语文的雄浑博大。老师慈爱地笑着,鼓励着发言的同学,也无意间落在我的心里,镌刻在我的心里。突然就有了在课堂中与长辈朋友长谈的心境了。

师:这位同学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启发。她修改了心理变化的内容,还把听到丁老师是个特级教师时的想象跟现场见到了丁老师进行对比。抓得准,写得细。同学们,我们把人物描写归为一个系统,就可以看到写人物时可以抓的东西很多,但是一定是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一定是自己的心凝聚而成的。要把人放在特定的情境中,你的故事和主题才会具有你所想要表达的模样。今天我们初见,有一种愉悦的美好,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我们还会再见。同学们下课!(板书见P18页的写作系统图一)

(本文系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学习任务群:初中写作教学序列重构的实践研究”(批准号:E-c/2018/19)研究成果。)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226300)

猜你喜欢

小丁板书细节
找一找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小丁写作文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细节取胜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