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教研的探索与思考

2020-09-24江苏常州市钟楼区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讨教研深度

◇(江苏:常州市钟楼区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长期以来,提起幼儿园教研的模式,更多会与面对面的研讨交流模式联系起来。最常用的方式是小组讨论后总结性发言。由于会议时长等因素,这样的模式只有少数的教师能有机会真正发声,无疑会伤害一部分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教师的情感,容易产生消极参与教研的态度,会不可避免地遗漏教研过程中的闪光点。特殊疫情给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带来的新问题,更使线上教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研不能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如何让暂停的教研培训步入正轨?如何让幼儿教师高效进入学习成长状态?如何不让外在因素影响教师团队建设的长远规划?如何让线上教研更深入,不流于形式?下面,针对上述问题,谈谈我园在一系列教研活动中整合新媒体技术手段,为解决园本教研中问题所进行的探索与思考。

一、深入开展“云”教研的过程

(一)园长线上领读

业务园长提前将教研要求、任务分配、时间节点、信息整合等协作工作进行合理分配,以便更加高效地完成在线协作教研。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园长在充当教研理念“翻译官”的同时,根据教师不同需求选择内容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格调上有温度的专业书籍,带领全体教师检索各项课程实践案例。以每周精选篇章的领读模式,更有方向性地指引全园教师汲取“N+1”力量,更高效地实现在同一时间内研读其他任何一位教师的观点,并给予教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二)共读及前思考

首次的线上研讨针对关键章节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与组织策略,以及幼儿园“艺趣儿童工作室”新学期创设方案预设。借助线上话题讨论、倒追教育现场。围绕综合探究活动的拓展(如何拓展)、综合探究活动中儿童的思维发展(发展哪些能力)及综合探究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如何记录谈话内容、如何推进拓展、调查表的作用、如何激发孩子兴趣、家长不配合的对策、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这些内容进行。

(三)呈现思维导图

教师围绕综合探究活动的组织策略进行探究准备期、探究推进期的具体组织策略和案例分享。各年级组在线上共同讨论确定班级主题后,对班级主题进行推进预设的思维导图呈现。教师在求同存异中追寻思维导图轨迹,在相互的思辨与碰撞中,带着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将头脑中的设想结构化、可视化,让教研思路更加清晰。

(四)形成探究可行性分析表

进一步围绕综合探究活动总结期的探究策略、质量评价及走进探究现场的综合探究案例进行。班级两位教师通过线上讨论后,分别就班级上周分享主题案例中探究路径和探究准备期的探究可行性分析表,进行线上分享。关于综合探究活动,线上系列实践教研分享案例结束后,各班又基于共同阅读,梳理多元尝试。园长及时研读教师的反馈,适时地从过程的完整性、内容的适宜性、方法的多样性、语言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指导,为每位教师的方案指明修改方向,优化教研质量。具体可见例表:

探究可行性分析表项目名称:神奇的眼镜1.探究的可操作性幼儿好奇心探究材料家庭和社会资源参访场所开展难点教师兴趣2.探究的教育价值幼儿获得的学习幼儿可掌握的技能幼儿可能面临的挑战幼儿提出过哪些有趣的眼镜及用途?镜片的材质:近视眼镜、护目镜、老花镜、太阳镜等收集各种各样的眼镜学校、小区、超市、医院等区分不同材质的眼镜教师会关注幼儿视力的发展变化,能够有机会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保护视力的重要性预防近视、隔离病毒会正确配戴眼镜,并能区分各类眼镜近视的幼儿,如何克服内心的不安

(五)深耕《指南》

依据给出的研讨主题,围绕“指标,读懂幼儿发展的支架”:如何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匹配,读懂幼儿的情绪、行为和心智;“关键词的启示”:《指南》发展指标中关键词的筛选与解读;“十分钟对对碰”研讨案例:幼儿园如何通过对对碰的研讨,答疑解惑,更好地读懂《指南》,为我所用。对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本年龄段六个评价领域:习惯与自理、自我与社会性、语言与交流、探究与认知、美感与表现,选择其中的一个领域进行指标解读,在自我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年级组答疑解惑,共研共读。年级组细化任务后形成教研点,秉持“研讨从真问题中来,为解决真问题而去”的原则,积极捕捉教育闪光点,使在线教研的路线更加明确,将教研点按步骤逐一攻破。

(六)跟进“艺趣”儿童工作室

基于前期各班级“艺趣”儿童工作室创设方案的审议和困惑,幼儿园“小倪课程工作室”领衔人倪静燕老师对“单项深度法”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鼓励幼儿园的全体美术教师和青年教师,通过引入、拓展、创作、反思四个阶段,引导深入体验,进行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从而达到发展幼儿的艺术感知力和艺术表现力的目的。美术教师将班级“艺趣”儿童工作室预设方案,以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思维碰撞,生发与“单项深度法”相关课程的个案分享。

小班教师:在“玩色儿童工作室”中,幼儿通过涂鸦不断印证自己力量的成长变化,引导幼儿尝试更多的不同介质(牛奶、洗洁精、酒精……)与各种颜料混合,基于班级主题进行多元美术探究。

中班教师:“版画儿童工作室”将呈现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填彩、漏印、凸版、升级版、木刻等。让幼儿在已有版画刻版技术基础上,融合各种美术元素,进行多通道探究。

大班教师:“纸言片语”儿童工作室以“纸”为主要材料进行深度探究,通过多种手法开展以平面—半立体—立体拼接—立体组合—创意想象的深度探究形式,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

我们鼓励教师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勿入瓶颈期,强调单项深度法课程探究需基于幼儿,给予引导支持,并给出了三个切入点:材质、手法、作品的呈现方式。教师不断迁移“云”教研经验,各级部进行年级组单项深度法探究的课程预设,围绕材料感知、探究、迁移制作等方面,分别进行在线共享。引领教师梳理归纳,厘清思路,力求在每一次园本教研中,全体教师都能大胆尝试方法,开拓思维,研出创意,成为主动的教研者。

二、深度开展“云”教研感悟

刘海粟美术幼儿园一系列基于园本特色开展的“云”教研,打破了幼儿园传统教研模式,促使教研产生新的突破点,是幼儿园线上深度教研的典型案例。在深入思考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后取得的成效,用实践证明深度开展的“云”教研有以下优势。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方式,除了自身学习之外,更好的方法就是幼儿园团队同研磨、共进步。通过领读的可行性初探,以深度教研实现学习价值,以提升思维视野充实教研力量,更能精准、循序渐进地给予教师崭新体悟,并成为幼儿园园本教研新的内驱力,更能有效提升教师真实的参与度,帮助教师在教研中真正拥有专业成长的动力。这样的研讨氛围更浓厚,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主动分享,实现线上教研落地有声。

精准明确的线上教研模式,节约了记录教研内容的时间,实现教研资料的在线实时跟进。“云”教研结束后,教师养成及时梳理研讨过程性内容、提炼要点的习惯,既是对于研讨过程的有效记录,也便于教师团队反思协同的过程和方法,不断吸取经验,为后续教研奠定基础。

因疫情而产生的不聚集研讨新模式——线上教研平台的开放,不仅能节约集团园教师集中研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还有利于教师在宽松的线上平台敢提真问题,会提真问题,勇于尝试解真问题。后期自主生发的各类线上教研,也有利于实现教师随时随地产生的教研共鸣、共情。

三、结语

教之惑,思有识之士指引切磋;研之路,寻同道中人倾谈互勉;云教研,渴他山之石引以攻玉。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研讨模式,教师通过教研内化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应在时间和实践中逐渐积累和体悟。幼儿教育正加速与教改同步,幼儿园教研的新生态正加速到来。在“云”端求索的这段日子里,幼儿园的全体教师以吐故纳新之态提升专业素养,在思辨中共度了“疫”去春来,在汲取、回应、碰撞、交互中不止前进的脚步。通过开发“云”教研模式的可行性初探,我们更加坚信,通往远方的路,就在脚下。后期幼儿园会继续不断积累教研经验,摸索出更适合幼儿园教研发展的多元模式,让线上线下教研同频共振,对每位教师成长起到激励的作用。

猜你喜欢

研讨教研深度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