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佛乡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2020-09-22李亚红谢晓玲李小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三生空间生态经济

李亚红 谢晓玲 李小春

[提要]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旅游逐渐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各方利益互相博弈、各种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空间遭受侵蚀等现象凸显。本文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以五佛乡为例,探讨一种宜游、宜居、宜业的综合旅游发展形式,以期为黄河沿线小镇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生态经济;特色资源;三生空间;旅游发展策略

一、五佛乡基本概况

五佛乡位于甘肃省中部,景泰县东北部,距离县城23公里,省道308线(景泰—五佛段)是其主要交通枢纽,还有简易公路通往周边地区,水陆路四通发达,交通便利。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四面群山环绕,濒临黄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域复杂多样,具有腾格里沙漠边缘少有的盆地湿润小气候特征,是景泰县唯一的万亩引黄自流灌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尤其适宜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五佛乡在景泰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中的定位为旅游型城镇,其拥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二、五佛乡特色资源分析

(一)特色农业资源。五佛乡境内拥有特色的渔业、红枣种植业以及优质蔬菜业。其中,全乡已建成7家生态渔业养殖示范点,截至目前,全乡养殖面积达760亩,改良盐碱地594亩,养殖品种丰富多样,年产量高达600吨。红枣产业是五佛乡支柱产业,自2003年五佛乡村民开始种植枣树以来,现已形成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公里的枣园经济林带,建成了兴水车木峡百万株枣树苗木繁育基地,种植面积达3.1万亩,鲜枣年产量达到4.5万吨以上。依托国家补贴政策发展精品蔬菜产业,推进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全乡共有投入生产的日光温室大棚530座,600亩。五佛乡特色农业为其自身发展旅游小城镇提供了基础。

(二)特色文化资源。据考古可知,距今4,500年前,先民们就在景泰这块土地上生存,从而繁衍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为代表。现今白银市境内有多样的历史文化遗址像半山遗址、古城汉墓、石器遗址、石窟遗址、明长城等以及在五佛乡内北魏时期的岩寺石窟。

五佛乡这片土地也孕育了多样的民俗文化。以儒家与佛教两文化的碰撞融合为核心,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宗教文化;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融合当地特色形成的年节文化;以当地社火、戏曲、黄河石、剪纸、蛋雕等形成的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

(三)特色生态资源。五佛乡特色五佛乡位于县域旅游规划布局的黄河景观带上,黄河自景泰县的东南部进入县境,流经景泰县东部,贯穿五佛全境,长约18公里。黄河景观带的塑造有效地整合了全县的旅游资源,串联黄河沿线黄河石林、景电提灌工程、五佛寺石窟等旅游发展片区,推动了五佛乡旅游业的发展。

黑山峡、车木峡属五佛乡境内两大峡谷,谷口狭窄,水流湍急,两岸山势陡峭挺拔,该两处峡谷经国家、省、市、县多次考察论证,认为适宜开发建设中小型水电站。

车木峡滩地有120多亩老枣树园,虽然有百年之上树龄,现如今仍然生机勃勃,是一片很好的景观经济林,开发利用价值很大。

(四)特色旅游资源

1、区域层面旅游资源分析。五佛乡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路线完整且多条,市内旅游资源丰富且相关旅游路线有6条。市内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织分布,拥有富裕多样的旅游资源,如以会宁会师圣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黄河石林奇观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以五佛沿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及丝路文化旅游资源,以白银公司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为代表的工业文化旅游资源,以会宁、靖远、景泰高扬程灌溉为代表的农业特色灌区旅游资源等高品质旅游资源。

景泰縣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位于甘、蒙、宁三省交界处,是河西走廊的东端门户,在西汉时期即为丝绸之路重镇,旅游资源丰富,长城、大漠、黄河、祁连山脉在这里交汇,黄河石林、大敦煌影视城、寿鹿山森林公园、五佛沿寺、永泰龟城,构成了骨架。

2、五佛乡境内旅游资源分析。黄河贯穿五佛全境,长约18公里,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境内不仅有著名的岩寺石窟、抗日促进会纪念雕塑、景电工程、黄河古渡等历史人文景观,也有车木峡风光、万亩枣园、稻田鱼池等自然生态景观。

岩寺石窟:岩寺,是一个军事要道。黄河南岸靖远北城滩有一古城(始建于唐代,今遗存),曾有将士驻守阻入侵者于黄河北岸。岩寺石窟是景泰境内保存最早的佛教古迹,始建于北魏,唐、宋、明、清四个时期都有修缮。窟内有大佛五尊,俗有“五佛寺”之称,窟内南北两壁塑有小佛各九排千尊,故又有“千佛洞”之称。现岩寺石窟已成为佛教文化圣地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抗日促进会纪念雕塑:1936年红军到五佛乡,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和革命道理,并帮助群众建立了“五佛抗日促进会”。红军进驻五佛后计划东渡黄河,挺进中卫,“抗促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西北地区最早的一个群众抗日组织。

中华之最——景电工程: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从五佛沿寺将黄河水提高365米到602米,浇灌景泰、古浪80万亩荒漠化的土地。景泰人民称“救命工程”。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中国最大的高扬程、大流量电力提灌工程,谓“中华之最”。

五佛乡境内农业、文化及生态资源丰富,由于各方利益相互博弈,至今没能整合各项资源使其成为旅游资源,从而建设成有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发展。近些年来生态经济视角下的旅游兴起,为我们提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双重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五佛乡旅游发展策略

在过去的城镇化建设中,人们只关注人口增长的城镇化、外观表面的城镇化,一味地去追求旅游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牺牲人类来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生态经济视角的旅游发展,要坚持从“三生空间”出发,积极规划并实施旅游发展策略,促进地方经济和生态共同发展。

通过五佛乡现有资源的挖掘,发现五佛乡拥有光明的旅游开发前景,未来将依托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好的交通区位发展旅游型城镇。基于生态经济理念,突出“生态智慧指导经济建设”的规划思路,秉承“继承与创新”的理念,立足突出的区位优势,依托特色农业资源、特色文化生态资源、特色旅游资源,以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纽带,形成以“农业观光+民俗观览+旅游服务+运动体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区,建成沿黄河旅游带上独具一格的旅游区。

围绕生态规划建设“3A级特色旅游、服务型小镇”的总体发展目标,着重围绕三个层次展开:

(一)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打造生态智慧小城镇。以山乡田野为背景,以黄河景观为依托,以传统古朴的黄河村落为核心,打造集娱乐体验、运动休闲,观光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态旅游之镇。具体设计田园茶屋、观光塔、采摘园、农业展览馆等生态农业观光设施,及以生态为背景打造滨河休闲走廊、水上影院、湿地公园、垂钓乐园等生态娱乐体验项目。

(二)以民俗文化为主题,营造适宜生活空间。融合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俗宗教文化,打造以黄河风情带、黄河渡口、关津古街、五佛沿寺为载体的多亮点文化生活小镇。具体规划关津古街、民俗工艺园、文化美食园、综合服务中心、佛渡广场、抗促纪念馆、景电水利博物等文化实体空间,目的是打造游客及居民满意的文化生活空间。

(三)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优化当地种植业,延伸区域产业链;以旅游服务业的提升发展为核心,丰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品质,推动产业向特色小镇集聚,全面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区居民就业,形成具有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探究以下几条发展路径:

1、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优化突出基础产业,确立乡村旅游和红枣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渔牧养殖产业、林果产业、旅游商贸产业及优质蔬菜产业。将现状以季节性旅游服务为主的单一旅游产业结构经过优化升级,转变为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高品质旅游服务产业链。优化渔牧养殖、特色林果、优质蔬菜等产业,突出特色红枣产业。最终确立旅游业和红枣种植业工两大主导产业。

2、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产业,增加服务产品线路。 围绕现状五佛沿寺、景電工程、黄河渡口、车木峡等景点延伸旅游路线、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增加居民收入。依托现状资源延伸打造古渡小镇旅游项目,将整个古渡小镇建设成为集“吃、住、行、游、娱、购”、“商、养、学、闲、情、奇”于一体的旅游服务基地,同时在发展区合适点位增加多种休闲、运动类的体验项目,提升游客吸引力,收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3、优化当地基础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保障村民基本收入。发展特色采摘、观光农业、渔业养殖等与旅游相关的农业产品,增加游客体验项目,丰富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旅游资源的价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适当开发操作简单、独特有趣的农产品加工体验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创建电商平台,完善小镇物流系统,扩大农产品市场,提升村民收入。

主要参考文献:

[1]倪毅,罗成书.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小镇带动思路与路径研究——以开化桐村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8).

[2]陈萍.基于生态经济视角的旅游发展策略探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1).

[3]朴佳子.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三生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J].北京规划建设,2019(4).

[4]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4).

猜你喜欢

三生空间生态经济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中相关问题探讨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珠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研究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乡村“三生”空间布局优化对策研究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