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山黑木耳特优区建设研究

2020-09-22田佳钰田文芳李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平山黑木耳

田佳钰 田文芳 李磊

[提要] 2020年河北省预计创建3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平山县作为河北省黑木耳主产区,很有机会冲击本年的特优区选创。本文对平山县黑木耳特优区创建基础、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平山黑木耳特优区发展建议。

关键词:平山;特优区;黑木耳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三部门首次联合印发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旨在鼓励做大做强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把一些具有乡土特征的土特产和当地发展特优的小品种做成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大产品、大产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特优区)是指具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产业聚集区,地方农产品品质优良、具有本地特色,地区产业基础良好,当地相关产业链条相对完善,能够很好地带动产品增产、农民增收。截至2019年,全国共公布了8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包含8个食用菌特优区,结合中国特优区的认定标准,河北省认定了95个省级特优区,其中包含5个食用菌特优区。2020年,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将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突出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主抓地方特色农业发展,预计年内创建3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平山县正积极建设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因地制宜,凭借当地资源禀赋优势,根据地方自然人文规律科学规划食用菌发展,利用现代产业园区带动河北省食用菌“一環五带”全面发展,提高区域发展优势。

平山县是河北省黑木耳的优势主产区(以下简称平山黑木耳特优区),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东南距省会石家庄30公里,东北距北京260公里、距天津350公里,处在京津冀生态、经济、文化和旅游产业带的突出位置。虽然身处太行山区,但交通发达,周围有1条国道、5条省道、6条县道。由于黑木耳适宜在岗坡地和浅山地种植,且其基础生产操作简单,适宜小农户种植,利润空间较大,近年来平山县将其作为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发展建设了营里乡、大吾乡、古月镇等多个黑木耳生产基地,共建设推广食用菌种植专业村32个,带动农户达到1,600多户,黑木耳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2019年全县黑木耳栽培面积2,500亩,产量11,643吨,产值0.9亿元。就目前平山黑木耳的销售情况来看,鉴于其品质较优、价格较低且营养丰富的特性,黑木耳在河北省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已成为西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特色产业,前景广阔。

一、平山黑木耳特优区建设成果

(一)科技平台搭建完备。平山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业研究院等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润众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成立了河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研究院、综合服务站,联合开展食用菌菌种繁育及栽培方面的研究及培训;与河北农业大学签订了食用菌战略合作协议。平山县食用菌从业人员依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整合县内外的科研力量,积极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通过政策性资金、市场性资金和社会性资金三种投资性质,以国家农业政策为导向,结合平山黑木耳特优区生产实践,研发集成了一套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优质液体和固体菌种扩繁的工艺技术、配套设备和质量标准,有效提高了菌种的生产能力。

目前,平山县共引进推广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其中黑木耳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5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及品质,更有力地推动了平山县黑木耳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建设有标准化菌种生产厂3座,标准化菌棒生产厂10余座,年生产菌棒约1亿棒。近年又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液体菌种生产线2条,无人值守全自动温控发菌车间5座,有力地促进了黑木耳菌棒生产效率及质量。建设发展立体栽培大棚1,000亩,大大节约了土地占用面积,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

(二)黑木耳品牌建设效果显著。在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由价格导向逐渐转为质量导向,品牌的力量变得越发强大,一个打的响亮的品牌可以带动整个片区的农业发展,具有极其显著的市场优势,良好品牌的创建可以顺势推动当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平山黑木耳特优区充分发挥润众、国脉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市场各个主体增强品牌意识,加快“三品一标”工作体系建设,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创建了扶持一批品牌价值高、综合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已经注册了“脉源”、“孟绿”、“进学”、“田映绿”等多个食用菌品牌。其中,“脉源”、“田映绿”品牌已取得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平山黑木耳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平山县正在整合黑木耳产业资源,以平山县食用菌种植协会为主体,申请“平山木耳”地理标志的认证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平山黑木耳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带动黑木耳的品牌发展,形成稳定的市场份额。

(三)公共服务机构初步建立。目前,对黑木耳种植、生产科技的需求对象主要是小规模兼业户、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他们对农技的需求内容、供给途径、服务方式等均不同,由此,平山县初步建立了公共服务机构,例如平山食用菌协会,定期组织生产、加工、销售,从不同的经营方向对黑木耳生产、加工、销售等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使生产者、加工方更加清楚市场导向,引导生产消费者更喜爱的黑木耳产品;另一方面使得销售企业了解生产一线情况,及时了解生产动态。目前,平山县食用菌种植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良好,公司提供优良菌种,基地拥有良好生产设备,农户进行基础生产,公司再进行产品收购,进而加工出售。

营里乡为把黑木耳真正做成助力农民增收的产业,做强平山黑木耳产业链,乡政府集中财政扶贫资金,通过梯次推进整村种植、连片开发建设食用菌工厂,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解决了农户生产种植所需的木耳锅等生产设备,并定期聘请高校专家对农民进行栽培技术培训,大力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国脉菌业发展,助力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成立“绿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免费为食用菌从业者传授技术,免费进行种植技术普及,免费为农户与联系收购商,助产助销。

由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扶贫龙头企业河北盛滨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组建了河北省西柏坡太行珍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单位包括平山县食用菌产业最具代表性的4个龙头企业、11个农民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搭建了从菌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生产、采耳收耳、采后处理、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品牌创建、市场开拓、观光休闲、技术服务、信息物资综合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合作平台,积极培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推平山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提档升级。

(四)食用菌产业链纵向延伸。目前,平山在黑木耳的培植技术、加工贮藏技术均有很大的提升,产品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食用菌产业分工不断细化,链条不断延长,品牌意识逐渐加强。其中,河北华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被认定为“河北省重点扶贫龙头企业”、“石家庄市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主要从事食用菌菌种繁育、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等食用菌产业支链。该公司不单单进行食用菌的菌种制备与种植生产,同时也进行食用菌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在此基础上还进行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与市场开拓,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型企业。

目前,平山县食用菌种植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良好,公司提供优良菌种,基地拥有良好生产设备,農户进行基础生产,公司再进行产品收购,进而加工出售。

(五)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特色产业。平山县的地理现状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岗坡地、山地较多,而黑木耳种植可充分利用岗坡地和浅山地的地形地貌。平山县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之一,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和农业生产条件使其先后形成了红薯脯、果品和食用菌等生产、加工专业村庄,一个村庄均从事相关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建了八个种植基地、八大林果基地、四大畜禽基地、四大水产品基地。这种小范围的聚集产业使得平山各农业产业均得到快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平山现已发展建设了营里乡、大吾乡、古月镇食用菌生产基地,共推广营里乡、合河口乡、古月镇、平山镇、苏家庄乡、下槐镇、大吾乡等多个乡镇,涉及平山县32个食用菌种植专业村,带动农户达到1,600多户。2019年全县黑木耳栽培面积3,000亩,产量1,500吨,产值0.9亿元,就目前销售情况来看,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前景广阔,已成为西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特色产业。

此外,平山县委、县政府对食用菌工作非常重视,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促进平山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县规模发展黑木耳产业的扶持意见,县财政每年整合资金2,000万元,连续三年专项支持黑木耳产业发展。对种植黑木耳的农户,每棒补贴1元。对初发展菌棒培养大棚的农户,日产5,000袋菌棒以上的培养棚补贴2万元,10,000袋以上的补贴4万元。对成片种植300亩以上的企业、村、户,有发改部门对建设项目给予立项支持。在资金方面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外资企业投向黑木耳产业,促进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二、平山黑木耳特优区发展中的问题

(一)农民生产技术含量低。农民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受到地理和传统因素的综合影响,山区农民,特别是移民后代受教育机会和程度偏低,接受先进思想、信息、技术、文化的意识差、意愿低、能力弱,改变缓慢。农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对先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接受性差,转化周期长,导致生产力提高慢,难以复制优良的种养加模式。许多黑木耳种植农户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先进产业技术的系统影响和培训,所掌握的栽培技术不够规范,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初级产品达不到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影响了特优区特色黑木耳产业的长久发展。

(二)缺乏统一规划,规模小且布局分散。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源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分散小生产,目前平山的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也仍然普遍是这种生产模式,全县黑木耳的生产种植仍以农户分散、零星种植为主,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很小,全县总面积虽达到3,000亩,但最大规模基地面积也不足200亩,大部分村分散种植,没有统一规划,面积不足20亩。在生产过程中,管理较为粗放,生产效率低下,导致黑木耳成品的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严重,很难满足国内外市场上消费者对需求量、产品质量的要求。另外,全县没有较好地进行资源整合,未来生产黑木耳所需原材料资源可能会出现短缺不足的现象,将制约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建立。

(三)企业、农户过度依靠政府支持。一是政府投资的目的性较强,追求短期的明显成果,而有些企业将发展寄托于政府资金支持,缺乏科学发展的意识,为了得到资金支持冒险开发某些自己不能力所能及的附加产业,盲目改变企业发展方向,造成企业的盲目扩张。企业依赖政府支持而发展的压力以及风险太大,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危及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以及平山县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与企业发展出现信息不对等的情况,未与各企业进行足够的沟通,以协调利用一切可支配资源为目的从平山食用菌产业的宏观角度全面制定发展计划,所以极易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农户加入黑木耳生产行业多半是为了领取补助而进行黑木耳的种植,按照政府相关要求获得补助资金之后,只进行简单粗放的管理,再加上缺乏黑木耳生产管理的相关技术及经验,导致出耳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缺乏发展动力。

(四)未形成健全的食用菌产业链。一是表现在市场体系不健全。“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由于全县种植规模小且布局分散,全县食用菌以外销灵寿,石家庄和商贩收购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因此,卖难问题仍然存在,且价格低,制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二是表现在黑木耳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大品牌。目前,全县没有一家专业从事黑木耳加工销售的独立企业,销售加工能力较弱,虽注册有“脉源”、“孟绿”商标,但相较于国内其他品牌而言,缺少大品牌、知名品牌,从而影响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三是表现在企业定位不准确。龙头企业对产品、品牌、企业自身的定位不准确,消费者受众不明确,并未通过产品或品牌的影响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独特的个性、文化和良好的形象,企业管理缺少科学、健康的企业发展规划,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低。

三、平山黑木耳特优区发展对策

(一)加强科研开发,支撑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在平山县现有的合作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基础上,依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做好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和产品推广工作。一是要加强菌种繁育。引进抗性强、耳质优、生长力强的优良菌种,针对不同品种研发创建集优質菌种扩繁、配套设备操作、成熟木耳采收和加工质量标准相协调的针对性生产方案,有效提高菌种生产能力。二是加强黑木耳产品创新。寻求产品多元化的发展路线,对黑木耳产品实施多元化的开发创新,例如生产黑木耳饮料、黑木耳饼干、黑木耳果酱等黑木耳食品,满足城市消费人群高标准、高品质、高颜值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发挥黑木耳产品自身的营养功效。

(二)培育有力的产业龙头,助力黑木耳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发展规模大、组织方便、受众广、带动力强、成长潜力大的农民专业生产、消费、销售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依靠壮大龙头企业的企业影响力和品牌效力带动全县黑木耳产业的提质增效。龙头企业要积极发挥作为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最大范围联合周边农户,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黑木耳跨区经营,发挥龙头企业的行业标杆作用,推动全县黑木耳产业升级与发展。与此同时,建立一批技术性强、辐射面广、标准化程度高的黑木耳栽培示范大户和示范园区,实施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发展策略,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的栽培技术。

在企业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配合政府政策,积极培育良种优种、开发菌棒升级、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开发销售渠道、改良贮藏物流、发展餐饮文化、创建名优品牌,开拓省外市场。使得加工基地、产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助推力量,不仅帮助加工农户开展黑木耳种植,而且助力当地政府及农户有效完成土地流转,引导部分农民转向二三产业,完成当地黑木耳加工种植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三)依靠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升级。目前,平山黑木耳产品主要以干制品为主,要增加对黑木耳产品的科研投入,加强采收后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加快节能、高效、简易、实用栽培技术研究和优质新品种培育,加快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成果的转化推广,借助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运输及销售模式,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珍稀优质品种,在保证单产的基础上形成多品种生产格局,以传统品种生产为主,不断培育具有市场前景的木耳品种,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逐步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继续鼓励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有研发、有创新、有推广的引导食用菌产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初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企业由种植型转为加工型企业,继续延伸产业链条。

(四)加强农民培育工作,推行标准规范的栽培技术。平山食用菌产业发展离不开普通农户的积极种植,有机生产高质量的黑木耳产品在企业方面可能会有较大成本,将简单低级的生产分摊到农户身上成本就相当于零,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所以,要加强食用菌业务培训,积极与各大院校、组织合作社、种养基地、种养大户合作,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黑木耳种植农户定期进行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开展农民培育工作,不仅可以对平山县食用菌行业进行积极宣传,让更多农民积极参与到食用菌生产的行列中来,还可以提高农民的食用菌生产水平,推行标准规范的栽培技术,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提升产业活力。

(五)打造质量品牌,强化市场营销。一是根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出口产品质量要求,研究制定高档黑木耳生产销售的标准体系,认定具有地理标志的高品质农产品,只有符合标准的黑木耳产品才能经过县级、省级认定流入市场,供消费者选购,通过绿色防控研究制定并严格落实能产出优质高档黑木耳产品的标准体系,引领产品高质量发展。二是指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注册产品品牌,加强已有传统品牌的文化强化、理念升级,聘请专业宣传团队打造本地人民认可的地方品牌,同时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媒介开展知名、著名商标宣传,充分做好品牌形象公关,做好品牌产品,讲好品牌故事。从我国消费市场品质导向需求出发,积极拓展本地消费市场,培育强化专业营销团队,通过网络等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范围,提高本地黑木耳产品的议价能力,促进销售畅通、产销衔接。

主要参考文献:

[1]冀农宣.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0个左右[J].河北农业,2017(12).

[2]王晓聪.平山县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

[3]唐进会,闫开杰.浅谈平山县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9(5).

[4]毛晓红,傅琳琳,毛小报,王瑾.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SWOT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

[5]梁乐.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研究——基于地理标志农产品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3).

[6]谢国辉.庆云县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7]刘喜梅,潘立军.大众传媒对食用菌行业品牌效应的提升作用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0.39(1).

猜你喜欢

平山黑木耳
辽西地区黑木耳吊袋式栽培技术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德江黑木耳
《平山雪色》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佛心艺境——平山郁夫的艺术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河北·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