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0-09-22许晶晶

关键词:合格率医疗器械器械

许晶晶,陈 艳,黄 平*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消毒供应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5)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的工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部门,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不断的持续质量改进,才可以更好服务于临床科室、医生及患者。本文总结了我院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灭菌的医疗器械300份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手术器械220份,临床科室器械80份,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份。对比两组样本在污染程度,器械数量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的常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按照消毒供应中心规定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以及发放等工作。

1.2.2 实验组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1)首先成立科室持续改进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作为组长,成员由科室高年资骨干护士和消毒员组成。组员定期对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以及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质量安全标准进行综合性质量检查,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发放质量。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对改进的效果及时检查并反馈。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分享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经验[1]。(2)完善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确保操作流程安全,提高操作流程规范执行率。对消毒供应中心加强区域化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及时发现问题妥善解决,保证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以及灭菌的工作顺利进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达标。(3)定期对小组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在培训后进行考核。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考核人员的工作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解决,进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质量。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细化工作流程,完善科学管理模式,减少工作中差错的发生[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医疗器械清洗、包装和发放合格率。其中清洗合格是指清洗后的器械表面无污渍、血渍、锈渍等,器械性能完好;包装合格是指器械包装后无破损且标识正确清晰,符合包装规范;发放合格是指无菌后的物品各项监测数据正常,包装完好无破损,标识清晰在位,无湿包,未发生发放科室错误等。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1.0的数据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分别采用百分比(%)和(±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结果采用x2和t检验,对比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此次观察后显示,实验组样本清洗合格率为98.67%、包装合格率为97.33%、发放合格率为97.33%,明显优于对照组样本的清洗86.00%、包装88.00%以及发放的合格率86.67%,x2=16.998/9.614/11.594,P<0.05。见表1。

表1 2组清洗、包装和发放合格率情况对比[n(%)]

3 讨 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目标就是“确保无菌物品的安全供应”,其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导致问题的原因,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平时科室质控小组的质控活动,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差错,及时组织科室成员开会讨论,对导致缺陷和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并整改,组织科室人员培训,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及时督查并反馈,质控小组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优化工作流程,提出质量持续改进意见,保证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每个环节质量和安全,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不合格率,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提高了医疗器械在清洗、包装以及发放的合格率,同时也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合格率医疗器械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