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2020-09-22张柏晶

关键词:丁苯急性期比值

张柏晶

(吉林市化工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1)

脑梗死具有高发、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临床特点,脑梗死急性期的基本生理机制为脑细胞缺血、缺氧引发不可逆的坏死现象[1]。丁苯酞注射液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病灶区神经功能修复的药物[2]。本研究利用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关注加权成像(DSC-PWI)技术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9~69)岁,平均(56.8±6.0)岁。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0~70)岁,平均(57.0±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丁苯酞注射液(厂商:石药集团恩必普药液有限公司;批号:618170222),静脉输注,每12 h用药25 mg,每次输注时间>50 min,连续用药14 d。

1.3 评价指标

核磁共振(仪器为S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扫描和PWI-DSC扫描,记录治疗前后缺血区血流灌注参数指标,包括脑血容量比值(rCBV)、脑血流量比值(rCBF)、平均通过时间比值(rMTT)、平均达峰时间比值(rTTP)。所有指标相对值为病灶区兴趣区(ROI)信号平均值与其镜像点信号平均值的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者rCBV、rCBF、rMTT、rTTP指标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者rCBV、rCBF、rMTT、rTTP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rCBV(ml/100g) rCBF(ml/min) rMTT(s) rTT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2±0.3 3.0±0.6 0.6±0.2 1.4±0.4 1.3±0.5 0.4±0.1 1.3±0.4 0.4±0.1对照组 1.3±0.4 1.5±0.5 0.7±0.2 0.8±0.3 1.4±0.5 1.2±0.4 1.2±0.3 1.2±0.3 t 1.183 11.362 2.092 7.099 0.837 11.479 1.183 14.96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其主要成分为人工合成消旋正丁基苯酞。用药后能够通过提高脑血管皮NO与前列环素水平来抑制血小板聚集,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脑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脑血流从而保障半暗带血流供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CBV、rCB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MTT、rTT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邬刚等人的报道相符[3]。用药后rCBF、rCBV的提高表明缺血区血流速度增加、出现了明显的血流代偿,提示局部高灌注。而用药后rMTT、rTTP水平降低反映出缺血区局部微循环瘀滞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脑血流灌注水平。

猜你喜欢

丁苯急性期比值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丁苯草酮原药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