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

2020-09-16吴清宇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吴清宇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小古文教学篇目。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梳理了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的五种基本策略:以读为本,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教给方法,在主动学习中得法;强化语用,在语言实践中提升;比较发现,在深度学习中运用;适度拓展,在课外积累中丰盈。旨在努力为提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效率,丰实文言文教学策略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学策略;文言文教学

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先辈曾经说过:文言文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瑰宝,不但能提升孩子对汉语言的认识,激发崇敬之情,同时,也能够优雅孩子的言语,丰富孩子们的语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小古文教学篇目。那么,如何体现小学小古文教学的特征,实现小学小古文教学的价值?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以读为本,在反复诵读中理解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朗读。读通、读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在教材的练习编排上,文言文课后的习题都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要读得正确,借助拼音、注释把课文读正确,注意句子中的节奏、停顿,注意朗读时要声断气连。比如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中的“光持石击瓮破之”,课上师生一起标注了相应的停顿:“光/持石/击甕/破之”。尽管句子中间有停顿,但又要引导学生读得连贯,不能机械停顿,要声断气连。

2.要断句合理,还要准确地读出那些生僻字、通假字的读音,读得通畅自然。如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中的“因释其耒而守株”,笔者先让学生理解“因”“释”“耒”的意思,再让他们说说整句话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再标注停顿,然后创设情境,师生一起反复诵读,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又如,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的《学弈》,文中“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中的“缴”所表示的意思是“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去后可以将箭收回”,要读作“zhuo”,面对这样一个并不常用的读音,如果我们没有理解字义,就很难避免误读。

3.要读出韵味,想象文章的画面。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的“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应该让学生在理解整句话意思的基础上想象:孩子们看到这么多的李子,会说些什么,又是如何“竞走取之”,在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读懂课文,读出画面感,将文章的深意和情感带人朗读之中。

二、教给方法,在主动学习中得法

笔者认为,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首先要防止这两种倾向:第一种是置之不理型,认为学生能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把课文读懂;第二种是字字落实型,即对课文中的每一字每一词,古今对照逐句翻译。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对字词、文章内容的理解,要适度而为,防止囫囵吞枣,不加理解地朗读和背诵;不能拔高要求,逐词逐句翻译。帮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教材中课文练习提供的方法主要是“借助注释”“讲述故事”“结合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一课,第一题明确指出要“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紧接着第二题在泡泡中写道:“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能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这样的方法是怎样的方法呢?细读题目,我们发现,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来理解,比如“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一句,我们能在注释中找到“恭、通”两个字的意思,那么“倦”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以为“倦”字组词为“疲倦”。原来,教授这一课,除了看注释,我们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所以,教学时,我们要紧扣课后题,深入分析,充分领会编者意图,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最适当的方法。

三、强化语用,在语言实践中提升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加强语言实践,是每一节语文课的任务和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理解,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

例如,教授《守株待兔》一课,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让学生静心去读读文中的故事,与文字直接对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讲讲这个故事;最后教师进行示范,教学生“适当增加内容”“注意讲故事的语气”把这个故事讲完整、讲生动。整节课,教师把课后练习中的“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作为教学重点,“基于经验讲故事——读通读懂讲故事——学着把故事讲好”三个板块,层层推进,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关注表达,强化了语言实践。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比较发现,在深度学习中运用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读懂写了什么,即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与主旨,更要把视角引向文本深处,让学生充分比较、质疑、发现,在思辨中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师:大家注意看,现在,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条线,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条线(板书: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画?这里有些什么名堂?

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反义词。

师:哦!能具体说说你的发现吗?

生1:车盖和盘孟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样子大,一个样子小。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感觉冷,一个感觉很热。

生2:我发现第一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的样子,第二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给人的感觉。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刚才那位同学看到的是两对词语之间相反的关系,现在,你却看到了它们之间相同的关系。大家看,第一对词语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太阳的?

生:视觉。

师:没错!从视觉的角度。那么第二对词语呢?

生:感觉。

师:确切地说,是触觉。第一对从视觉的角度写太阳,第二对从触觉的角度写太阳,这是它们之间相同的一面。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吗?(师环视课堂)哦,没有了。那好,请找到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断中,王崧舟老师通过让学生充分比较、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车盖、盘盂”和“沧沧凉凉、探汤”之间的关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五、适度拓展,在课外积累中丰盈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倡导“1+X”的文言文学习方式。结合课本,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读读讲讲、读读议议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活动,比如讲故事、表演读、排演课本剧、制作人物书签等,进一步拓展学习途径,于活动中学习语言。

例如:学习了《守株待兔》一课,笔者结合阅读链接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推荐,引领学生继续学习《南辕北辙》《邯郸学步》等古代寓言故事。还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又如学习《司马光》一课,笔者组织学生一起把课文编写成课本剧,分小组排演课本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写剧、排剧、演剧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过程。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探索统编本教材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一定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教学定位,深入思考,大胆实践,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Ml.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于永正.于永正与五重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