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探讨

2020-09-10刘宁

南北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

刘宁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重视培养声乐人才,高校成为我国声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声乐教学内容众多,声乐表演属于其中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因此,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也开始成为教育主题。本文将以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作为主要讨论目标,并对现代声乐教学过程中有关课程设置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讨论,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期望能够不断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表演人才。

【关键词】声乐教学  声乐表演课程  设置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71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进步,现如今声乐教学已然进入全新历史发展阶段。在该阶段内国家与社会对于声乐人才的需求开始大幅度增长,高校作为声乐人才的主要培养场所,需要根据国家及社会需求合理安排声乐表演教学课程,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满足国家与社会对声乐表演人才的需求。声乐表演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当前声乐教学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结构单一化

高校声乐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科目较为广泛,为了能够提升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在安排课程教学过程中遵循科学培养、合理设置的原则。根据相关文献以及自身观察可知,目前高校声乐表演课程设置仍然存在结构单一化、课程内容不完全、未形成体系化的课程设置问题,严重影响了声乐表演课程的质量与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存在不利影响。结构单一、内容不全、不成体系等问题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主要表现为:过于重视声乐的理论课程教学,忽视了声乐实践的重要性,声乐艺术史、声乐研究曲式分析、合唱指挥等在实际课程设置中的占比极小,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不利于学生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导致学生难以构建完全的声乐知识体系。增加了培养优秀声乐表演人才的难度。同时,培养优秀的声乐表演人才还需要重视培养其舞台素质,但根据现有的课程来看,关于艺术表演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还存在不足,这对培养学生舞台心理素质与表演积极性存在较为不利的影响。

(二)声乐表演课程教学质量不佳

声乐表演课程教学是培养声乐表演人才的具体方式与途径,声乐表演教学质量不佳对于高校培养声乐人才是极为不利的。就目前我国高校声乐表演教学进行分析,教学质量方面确实有待改进提升,只有先提升声乐表演的教学质量,才能让科学的课程设置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声乐表演课程教学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一是高校声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任何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根据时代发展与人才个性变化而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否则其课堂教学便无法发挥原本的作用。现如今,课堂教学缺乏个性化、教师的新知识储备不足,根本无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满足现代学生对声乐表演课程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便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沉闷,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二是部分高校对于声乐表演课程教学并不重视,所以存在课堂教学设备与工具投入不足的现象,缺乏教学工具的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地联结理论与实践,更无法提升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声乐表演课程设置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高校之所以开展声乐表演课程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较强的声乐人才。但就其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高校在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占比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理论与实践无法实现有效统一,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与理论自然也无法通过实践进行锻炼和表现,这对于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同时,高校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声乐表演实习机会存在不足,且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演空间,可提供给学生的表演机会与岗位较少,这些都导致了声乐表演人才培养的困难性。

二、声乐教学中关于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重视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完善性,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对我国高校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需要构建完善的声乐表演课程体系,改变单一化的课程设置结构,让课程设置能够符合人才培养需求,以此来提升高校声乐表演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想要改善声乐课程表演设置结构单一化、未形成体系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实改善高校声乐表演课程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以国家为主导者,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关注高校声乐课程的设置,并给予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相应的指导,以时代发展过程中声乐人才的需求为根据,并根据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具体提出我国声乐人才的具体培养要求与方向,让高校能够以此為依据不断优化自身的声乐表演课程教学设置,从而培养出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声乐表演人才,推动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二是在声乐表演课程设置过程中,高校需要明确自身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向优化声乐表演课程设置,让声乐表演课程的相关科目都能够实现有效的联结,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声乐知识体系。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关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科学分配,比如对声乐艺术史、声乐研究曲式分析、合唱指挥、声乐心理学等课程都需要加以重视,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有关声乐表演的内容与知识,不断完善学生的声乐知识体系建构;三是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案例及成功经验,并对其成功要素进行深度分析。然后,对自身声乐表演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将成功要素以适合高校声乐表演的形式融入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去,掌握声乐表演课程设置与教学的规律,以此来提升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在运用成功教学案例过程中,决不能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案例,从而实现预期效果。

(二)重视声乐表演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声乐表演课程除去上述需要改善的内容以外,还需要对声乐表演教师的个人能力加以关注,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关乎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要提升声乐表演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方能让课程完善并起到应有的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对原有声乐表演授课教师进行专业且系统化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让其能够接触新鲜的声乐教学内容,从而将其带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声乐表演教学工作较为复杂,且教学人才的培养时间较长,所以无法短期内对所有的授课教师进行更换或者提升其能力,这也是有违客观规律的。对此,高校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定期安排声乐表演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提升教师声乐表演教学能力,了解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关于声乐表演教学所产生的新理论与方法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让其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达新时期发展中的声乐表演知识;二是需要不断引进优秀的声乐表演教学人才,既可以从外部引进,也可以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择想要留在学校任教的声乐表演人才,不断扩大和丰富声乐表演教师人才队伍,引进新人才的同时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不断为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但是,在优秀人才引进过程中,高校不仅需要关注人才学历情况,还需要对其自身能力与教学能力加以考核,争取引进理论知识、教学、实践等综合能力较强的声乐表演教师。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发展

笔者针对目前高校声乐课程教学设置存在理论与实践不统一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两点能够改善此种现象的建议:一是要在学校内部为学习声乐表演的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为其提供实践的场地。比如通过开展个人音乐会、师生音乐交流会、年级声乐大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展示与比赛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理论知识吸收情况等进行检验,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声乐表演内涵。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举办文艺晚会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声乐表演活跃活动气氛,拥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二是学校可通过与外部单位建立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商演、地方文化团等外出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社会对声乐表演的需求,从而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成为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声乐表演人才。

三、结语

声乐教学的科目与内容较多,本文主要对声乐表演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由于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有限,所以对于问题的分析也并不全面,还需要在實践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相应解决方式,期望能够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不断地优化现代声乐表演课程设置,推动声乐表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J].黄河之声,2017(04).

[2]张汝瑶.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J].艺术研究,2018(03).

[3]刘佳.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发展途径[J].当代音乐,2019(05).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
高校声乐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