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秋沅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教育价值探析

2020-09-10张蔚玲

今古文创 2020年44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

【摘要】 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构建精神世界、孕育真善美、滋养知情行的有效助推器。本文以李秋沅《天青》为对象,从历史文化教育价值、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对儿童表达能力的促进进行探究,以此揭示其创作的魅力。

【关键词】 李秋沅;《天青》;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4-0017-02

随着人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儿童文学被愈来愈多的人所关注,儿童文学家园中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冰心、老舍、叶圣陶等,还有张弘、张洁、李学斌、陆梅、李秋沅等崛起的新秀。李秋沅本名李靖,笔名阿蒙,其作品有《天青》《天目》《木棉 · 流年》《木棉 · 离歌》《茗香》《惟有时光》《走过雨落时分》等。在2016年福建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上,林跃奇评价《天青》具备了曹文轩小说的三个理论层次:道义、审美、悲悯情怀。学者晓玲叮当认为:其“故事构思巧妙,以天青作眼,以曲相传……讓历史走进孩子们的心。”[1]因此,对该作品具有的教育价值进行探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发掘“真”——对儿童历史文化的教育

文学作品要让读者产生认同感和信念感,前提是作品具有“真实性”品格。文学作品承担着提供知识的功能,在阅读中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社会。儿童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和是非准则。此时,让儿童阅读到真实性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李秋沅作品源于史料,这使儿童在对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文化的品读中感受历史,并增加对历史的兴趣。《天青》以宋朝自宋徽宗赵佶起始的历史为背景,对复杂的历史事件:东京之战、靖康之变、黄天荡之战、岳飞北伐、崖山海战、戊戌变法等进行简而精地概述,以汝窑天青瓷为线索,以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降、谭嗣同为法献身三个故事为主线,为儿童讲述了多位英雄义士奋起救国的故事。塑造了宗泽、岳飞、文天祥、谭嗣同形象的胸怀大义、奋力救国、宁死不屈、为国献身等优秀精神品质。并结合儿童阅读特点,对知识进行“儿童化”,唤起孩子心中榜样的力量,唤醒良知,弘扬爱国正气,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天青》中还写有不少诗词,如赵佶所写的词阙《聒龙谣 · 紫阙苕峣》《宴山行 · 北行见杏花》;岳飞《满江红 · 登黄鹤楼有感》《满江红 · 写怀》;文天祥《过零丁洋》《断雁》《正气歌》;谭嗣同《狱中题壁》。这些诗词大多蕴含作者的人生理想,饱含情感。李秋沅将诗词穿插在作者的人生遭遇间,即使儿童在阅读中对古诗进行累积,又能使小读者明确写作背景,理解、感受诗作者情感的深厚和其中寄予的期望,陶冶了儿童心灵,培养了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天青》姊妹篇《天目》,融合了中国《山海经》神话传说、古代宋瓷文化和闽南地域文化等元素,又一次将辽远、厚重的历史文化编织进构思中。新书《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以传记形式讲述了人民英雄钟南山的人生经历和在一线抗击病毒的真实故事,为小读者们展现医者风骨、传递奉献精神、体现中国力量。

二、追求“善”——对儿童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儿童成长中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终生受用的。培养人文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相比于成人,儿童的三观还处于形成过程中,此时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最为有效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培养儿童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李秋沅作品在对儿童人文精神培养方面有三点突出作用:

一是树立儿童正确的生死观。海德格尔认为,生命诞生之后就附有“向死性”。美国萝丝认为,死亡的意义就是成长的最后阶段。但儿童对生死的认知是浅显的,甚至是无知的。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是儿童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一课。苏联作家波罗耶波利斯基认为:“我主张写全面,不能只写善,那么恶就会成为绚丽的珍品。”[2]李秋沅作品中,不但描写正义、温暖、光明,也不避讳死亡、黑暗、悲剧,常将现实融进作品,使儿童在阅读中认识生活中的阳光和阴暗。《天青》中英雄义士们生而为国,生而为民,生而为天下之太平,独不为己,视死如归。肉身死后,魂灵便去往光明、清明永驻的“清明城”,用肉身奏响“人曲”,将正气洒满人间,爱国精神代代相传,虽死尤活。此外,番婆、周先生、李校长为抗战事业牺牲自我(《茗香》),阿磊因英勇救人被捅穿腹部而亡(《惟有时光》),姨婆病逝(《你的样子》),谢家兄弟因抗日惨死(《谢园之殇》)等。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但从儿童对于生命的宝贵形成完整认知,轻视生命,漠视生命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是有必要的,李秋沅对死亡坦诚客观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儿童正面教育,激发他们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命的热爱,从而为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奠定基础。

二是对无私的爱的歌赞。爱是教育的前提和纽带,连接着父母与子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家和读者等。引导儿童正确的理解爱亦是使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李秋沅写了不少关于爱的篇章。《天青》中父亲为女儿向天帝求情,天帝才答应留其精魂。天青化身为汝窑天青的千百年来,父亲都在等待着她归来,不断呼唤着附身于青瓷上的女儿,不断请求着天帝让其归来。《走过雨落时分》中的罗晓与父亲相互误解的爱;《我希望你们微笑》的主人公直至死仍渴望亲身父亲的关爱;《你的样子》中的姨婆临终恳求亲人继续寻找遗失的孩子;《月华》中月华把父亲当作生活的盼头和希望;《虞美人》里二姨婆与大姨婆“隔着棺材喃喃低语”等。李秋沅书写父爱和母爱、朋友间纯净的爱、姊妹间“跨越”生死的爱等,有助于儿童全面认知、感受和理解生活中无私的爱,体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

三是拓展思维和视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拓展儿童思维,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之一,李秋沅的创作就是在做着这种努力。《天青》《天目》《水花园》《千恒 · 流光》《虞美人》等都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关系。在阅读过程中,儿童对其产生疑问、进行思考,思维能力就在困惑到解惑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拓宽。《天青》中,宋徽宗统治下的宋朝政治混乱,奢靡之风盛行。从政治看,赵佶是懦弱无为的,但他使宋代绘画艺术有了空前的发展,还自创书法中的“瘦金体”,花鸟画中的“院体”。儿童对作品中人物好坏、社会矛盾的思考有利于锻炼其思维能力,避免形成单一的思维模式。

三、创造“美”——对儿童表达能力的发展

个体语言形成在儿童期发展最为迅速,充分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能激起儿童语言表达的潜能。李秋沅在将艺术构思转化为内容时,常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的轮廓”进一步外化为精美的文学作品。他曾说过希望作品能给儿童带来思考与美感,特别是汉语言文字之美。在其作品中,瑰丽的语言自成一派、沁人心脾。那些丝丝入扣的景物描写、战争描写、人物描写,似乎能够以最轻巧的方式抵达每一位读者的神经末梢。象征手法也弥漫在整部作品中,使人余味无穷。《天青》《天目》《别了,老屋》《锦瑟》《流年》等是以一种诗意化的语言讲述故事,《天青》优胜。古典清丽的语言充溢着整部作品,优雅秀美的语言与千百年前的宋朝背景相交映,将读者带入唯美的文学世界。阅读李秋沅作品,能够积累丰富优美的词句,提升对文字的审美力,从而影响其运用与再创造。

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情感、思想和概念的象征是其常用的手法。使小读者在认知范围内对作品间的人物、社会、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天青》中,血色浓云象征着金军,秋风渐起象征战争的硝烟弥漫,青瓷逐渐冰裂象征国家逐渐走向危亡,清明城象征着天下太平、河清海晏的理想国家,“人曲”象征自古以来英雄义士奉献自我、舍生取义且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唯有时光》中阿磊不肯卖出雕塑作品“红孩儿”,因它象征着阿磊的初心;《千瞳》中KU是兽心木体,象征着树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象征的运用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更为深刻的意蕴,也促进儿童对本体和象征体的思考。

总之,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与社会往来的一扇窗户,儿童通过对不同种类的作品阅读,认识和生活中得到真、善、美、假、恶、丑,以此积累经验,为其面对真实世界做准备。李秋沅执守内心的信仰,执着而不屈,其作品对生命有着深沉的爱与理解,是优秀的儿童读物。期望李秋沅越走越远,写出更多的如《天青》般的作品,以飨食儿童读者。

參考文献:

[1]树红霞.福建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榕举办[N].福建日报,2016-07-05(9).

[2]波罗耶波利斯基.白比姆黑耳朵[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2.

作者简介:

张蔚玲,女,大理大学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本文指导教师:邓家鲜。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
挖掘课本例习题教育价值的几点体会
“绳”采飞扬 顿悟绵长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探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好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师生关系
浅析游戏在信息课堂中的使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