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作用机制探究

2020-09-07王国新任子利

文教资料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建

王国新 任子利

摘   要: 党建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工作。为有效强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可通过经典原理进学生头脑、重大理论进思政课堂、重大节日进常规活动、主题活动进大学校园、学生党员进班级管理、主流平台进教学过程、警示教育进行为规范等方式方法,建立起包括理想共塑机制、学习共进机制、历史共鸣机制、行为共振机制、人员共通机制、载体共享机制、廉纪共勉机制在内的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系列机制,协助思政课共同实现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党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    协同育人机制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党的领导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旗帜和方向,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领导力量,党的建设作为党的一项常规工作,在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维护党的领导权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把党建工作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优势,强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形成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良好作用机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完成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理想共塑机制——经典原理进学生头脑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阐述,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的崇高理想信念”[1](10),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培养具有公民道德和法律意识的普通公民,要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标尺标杆,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前进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培养共产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继承者和接力者。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蓝本,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内容,重点厘清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理论推演和科学逻辑,重点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特性和实践特征,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信仰追求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同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理想憧憬密切结合起来,在塑造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的同时,塑造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远大理想,实现中国共产党人集体崇高理想和新时代青年学生个人远大理想的内容高度重合和思想无缝对接,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32-33),完成学生从遵纪守法公民向坚定共产主义者的身份跃迁。

二、学习共进机制——重大理论进思政课堂

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社会实践,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也依赖于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产物,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3](189)。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讲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青年学生的头脑,指导当代青年学生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充分利用党的各种重要会议,充分了解总书记的调研活动和讲话指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各种最新思想理论弄懂学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及时将其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让学生第一时间领会党的思想理论内涵,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及路线政策,与共产党员同学习,与共产党人共进步,让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新时代青年学生不断向党靠拢,不断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拢的思想指引。

三、历史共鸣机制——重大节日进常规活动

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既是对以往奋斗历程的回顾与铭记,又是对当前共产党员的教育与激励,是党建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纪念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直观震撼的形式,让大学生参与其中、融入其中,在群体共振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完成从历史事实到仪式活动再到思想认知的学习升华。我们要以党的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围绕“建党纪念日”“建军节”“国庆节”“马克思诞辰”“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改革开放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开展党建系列活动,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通过历史演绎、理论梳理、仪式活动、时代解读、思想升华等方式方法,重点了解党在某一方面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绩,了解党的历史经验和丰功伟绩在当前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特别要深刻理解整个事件过程与结果的历史逻辑和科学内涵,让学生在历史和现实、行动和情感、理论和实践中找到共鸣,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由衷产生与中国共产党同休戚共进退的同感心和同理心,完成从热血青年向共产党人的蜕变与升华。

四、行为共振机制——主题活动进大学校园

中国共产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开展的强化特定党建工作内容的超常规活动,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行为实践,加深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功底,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永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蕴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和感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影响力,达到主题活动专题教育的目标效果。我们要紧紧抓住党的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时機,把“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扫黑除恶”当成一个个主题突出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会党的思想理论,在实践中感受积极行为的先进性和正能量,实现党员教育和学生教育在主题活动中的同频共振,自觉把党的理论和党员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标杆,从内心深处完成一次次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飞跃。

五、人员共通机制——学生党员进班级管理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是时刻彰显党的先进性的主观因素和人员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要把党建工作中人的因素充分利用起来,把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两个身份重合起来,让学生党员成为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完成青年学生从群体跟从向身份认同的华丽转变。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党员这个关键群体,让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以班团干部、学习组长、临时负责人等身份协助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展示共产党员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貌,彰显共产党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积极作用,树立共产党员高大光辉的标杆形象,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向学生党员学习,向先进思想靠近,向党的组织靠拢,在常规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教育学生,在行为示范的作用下引导学生,在身份趋同的群体互动中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完成普通青年向学生党员的无缝对接和自然过渡。

六、载体共享机制——主流平台进教学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教育载体,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运行形式,担负着共产党员日常教育和自觉学习的重要职责,特别是新时代网络载体的建设运行,更是当代党员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员教育的时代选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网络载体的传播优势,发挥网络平台的共享功能和超时空特点,把党建工作主流平台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衔接起来,完成教学内容拓展、纵深、拔高质的飞跃,构建先进优良载体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我们要精选党建工作门户网站和主流平台,重点抓住“党建云平台”“党建公众号”“党建网”等网络载体,特别要抓住反响强烈的“学习强国”网络平台,通过规定任务学生必学、布置作业学生选学、考试出题学生研学、兴趣爱好学生喜学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党建知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主旋律和正能量方面,以此削弱和减少网络负面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先进思想熏陶,在潜移默化中纳受科学理论,帮助学生尽快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生动鲜活的信息呈现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完成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拔高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七、廉纪共勉机制——警示教育进行为规范

中国共产党对党员有着严格的内部约束机制,“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廉洁规范则是对党员廉洁自律的硬性约束,廉纪约束机制是党建工作的制度保障,目的是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从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廉洁规范入手,找出其中与思政课章节内容关联的地方,重点阐述廉纪约束机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强调组织性是党的力量源泉,纪律性是党的工作保证,廉洁性是党的宗旨要求,以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事迹感染学生,以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案例警示学生,使学生在理论认识和实践结果中油然敬仰学习先进人物,唾弃并远离腐败分子,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价值理念,以廉洁纪律作为自己的行动参照,以牺牲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日常活动,自觉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上端正航向、勇往直前。

党的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既有不同的內容构成和本质特点,又有相互贯通的目标任务和活动特征,不能把党建工作的内容环节原封不动地搬到思政课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党建工作对思政课的重大促进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尽可能寻找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契合点,探索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途径方法,促进党建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力争以党建带动和促进思政课教学,大力强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同向同行,同心同德,共同促进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目标的圆满实现。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课题名称:做“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课题编号:D20180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NET的信息化党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