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调查

2020-09-07黄婕卢红梅陆妮芬韦晓钰

文教资料 2020年18期
关键词:现状大学生

黄婕 卢红梅 陆妮芬 韦晓钰

摘   要: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最直接的传递者,但在当今智能化时代却面临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高素质群体,对汉字的掌握能力最直接反映了国民对汉字的认知水平。本文选择当代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大学生的汉字认知水平现状开展研究,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借此引起当代大学生对汉字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汉字认知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关键词: 大学生    汉字认知    现状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智能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汉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新技术的影响下汉字可以更快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同时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在智能化背景下,以汉字作为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已不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和使用的主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电话、语音、视频等现代通信技术。再者,在使用汉字的情况下,手写汉字也不是大家输出文字的唯一方式,拼音打字、语音输入文字、智能识别文字等文字编辑方式花样百出,依赖电子产品输入文字已经是社会的常态。这说明数字电子时代人们的汉字书写方式不可避免地从传统手写向智能输入转变,出现汉字认知能力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智能产品的使用者中,大学生是主要代表。

对此,我们针对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现状开展调研,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数字化时代下当代大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水平,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探讨原因,从不同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汉字认知现状

本课题组使用自制问卷“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调查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该问卷共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被调查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二是大学生对于汉字认知的态度;三是大学生的汉字书写习惯;四是常见汉字的测试。本次调查共发放538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38份,有效率为100%。本次问卷遵循调查的广泛性和科学性原则,样本涵盖大一到大四不同学科专业、高校的学生,其中文科229人、工科125人、医科40人、理科112人、藝术32人。以下是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的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现状:

(一)写错别字

我们对大学生书写中出现错别字的情况进行了具体调查,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得出,有63.01%的同学表示平时书写中较少出现错别字,只有4.28%的同学表示在书写中出现错别字的概率比较多。在“你如何看待书写中出现错别字这一情况”这一选项中,有91.64%的同学表示“需要进一步端正”。说明在错别字这一问题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意识,都重视在书写中出现错别字这一现象。

在问卷的自我检测部分,我们进行了成语检测。要求同学们选出所有含有错别字的选项,然而仅有10%的同学能够正确选对所有选项,其余90%的同学有些选不齐全或者错选。值得注意的是,题目中出现的成语皆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如题目中设置的“廖廖无几”仅有21.88%的同学看出来有错别字。由此可见,大学生还应该提高汉字学习能力,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扎实学习汉字。

(二)提笔忘字

提笔忘字也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人习惯电脑和手机上一敲键盘或屏幕即出字,当他们真正拿起笔的时候却无法忆起文字的“真实面目”。通过本次调查问卷数据采集,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遇到这种情况时,93.49%的同学会选择查资料重新记忆文字。说明大学生的学习意识比较强。在自我测试部分,我们设置了一个词语——干(biě)让被试者写出括号里的字,结果显示有58.55%的同学写不出该字。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提笔忘字现象较为严重,应当引起重视。

(三)读音错误

在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调查中我们还设置了有关汉字读音方面的选项,采取自我检测的方式对被试者提问几个词语,题目中涉及的几个词语为:针灸、粗犷、棕榈。能正确选出这几个词语的读音的同学比例仅为13.2%,反映出大学生在汉字读音方面较为薄弱。

(四)笔顺错误

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997)确定了规范的笔顺[1](9-12)。大学生书写汉字的笔顺也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内容。问卷数据结果显示,有84.39%的同学认为书写中笔画顺序很重要,但是另一项数据中却显示大家在书写过程中不够重视笔画顺序。

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笔画顺序的重要性,没有在平时书写中付诸行动。在问卷后的自我检测部分,我们同样对被试者进行了题目测试,用最简单的“匕”字和“九”字进行书写中的笔顺考核,结果显示有35.87%的同学写错“匕”字的笔顺,有65.8%的同学写错“九”字的笔顺。

本次调查问卷调查的虽然只是538名大学生,却反映出了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改变现状已经迫在眉睫。从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转变视角,不难发现,在国人的汉字书写调查报告中,全民汉字水平低下,引起“汉字危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成因。

二、大学生出现“汉字危机”原因

(一)社会原因

1.网络社会对于汉字书写冲击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普及,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给汉字书写带来很大的挑战,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认为大学生出现错别字、提笔忘字、笔顺错误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时,有88.1%的同学认为是由于“依赖现有的输入法”,说明越依赖输入法打字,汉字书写频率越低,书写汉字的频率越低,书写时就越容易出现提笔忘记、错别字等现象。在问及更倾向哪种写作业的方式时,相较于手写作业而言,更多同学青睐电子版的形式,因为打字更加快捷、方便,并且没有太多条件限制,只要有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办公,方便修改和传达。电子输入明显更具有优势,更符合大学生追求的高效率、绿色环保。因此,电子媒介是影响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的主要原因,愈依赖电子输入会使汉字书写时出现错别字、提笔忘字、笔顺错误的现象愈多。

2.学校教育对于汉字书写要求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上课的首选形式。在大学课堂中,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多媒体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有文字、视频、音频等,使教学内容丰富化、趣味化。很少有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这样,教师在汉字书写方面的示范作用大大降低。在布置作业的形式方面,部分老师为了批改方便,只收电子版作业,有的老师则是电子版或者手写的都可以,无疑会使一些大学生误以为“汉字书写不重要”。升入大学后,学生学习重心开始转向专业课领域,曾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据教学中心的汉字教学在课程教学重难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汉字书写课往往是汉语言文学或者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其他专业则没有设置此类课程,学生无法进一步通过学校教育了解汉字相关文化知识和汉字书写技能训练[2](271-272)。在大学里,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书写方面的重视度大大降低。另外,大学里很少设置关于汉字书写的考核,使汉字书写教育出现漏洞。由此看来,客观条件是影响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个人原因

1.对汉字认知的态度

大学生对汉字认知态度有着明显差异,調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汉字认知的态度较为积极,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书写中出现的错别字这一现象时,8.3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的”,91.64%的同学认为“需要进一步纠正”;当被问及“遇到提笔忘字的现象时你会怎么办”,93.49%的人选择查资料,47.96%的人选择求助他人,13.2%的人选择用其他字代替,3.53%的人选择将错就错;当被问及书写中笔画顺序是否重要时,84.39%的人认为重要,15.61%的人则认为不重要,但是当被问及自己书写是否注意笔画顺序时,53.9%的人不太注意,42.19%的人十分注意,与之前想法相矛盾,说明大学生书写时应更注重笔画顺序;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汉字书写时,89.41%的同学认为“不但要认识,还要会写”,只有10.59%的同学觉得“认识就好,不会写,无所谓”。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不论是错别字、提笔忘字还是笔顺,大学生对汉字认知的态度都非常良好。由此可见,个人对于汉字认知的态度与汉字认知能力没有必要联系。

2.汉字书写习惯

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人除了写作业之外“偶尔”有书写的习惯,仅有18.03%的人平时经常有书写的习惯,19.52%的人除写作业之外没有书写习惯;在写作业的形式方面,完全手写作业的同学只占20.82%,28.44%的同学喜欢电子版的方式,50.74%的同学则二者皆可。调查结果说明汉字使用上,电子输入的频率大于手写频率,而且大学生汉字书写时间和场合都较少,大多数是为了写作业。现在人们更多地使用电脑打字,无论是笔画输入还是拼音输入,丧失锻炼写字的机会[3](77-79)。因此,汉字书写频率和汉字认知能力呈正相关,经常使用汉字并且手写汉字的同学出现错别字、提笔忘字的情况较少,经常使用电子输入,平时很少书写汉字的同学经常出现提笔忘字、错别字的情况,可见提高汉字的使用频率及书写频率对于汉字认知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当问及认为大学生出现错别字、提笔忘字、笔顺错误等现象的原因时,47.58%的同学认为是书写时粗心大意导致的;29.55%的同学认为和自身汉字基础量少有关,说明大学生在书写时更加仔细,并且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扩大知识储备,增加汉字基础量。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对汉字认知的态度、个人书写习惯、自身的汉字基础量、汉字书写场合少、依赖现有的输入法、学校教育对汉字书写的漏洞等,其中书写习惯、依赖现有的输入法是影响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的主要因素。

三、解决大学生“汉字危机”的方法

提高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刻不容缓,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第一,大学生必须先从思想上端正对汉字的态度。大学生需要认识到汉字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大学生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学习和使用汉字,如多读书习字,尝试让书信、手稿、日记等手写体走进自己的生活。同时,意识到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避免使用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使用智能输入文字时多注意字形结构,少用错别字。课余时间多关注汉字知识,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有关汉字的活动。

第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汉字认知能力培养。学校完善课内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汉字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4](75-77+83)。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书法实践和书法鉴赏课,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语文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注意拼读规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汉字书写平台,开设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例如成立汉字协会,举办汉字书法或汉字拼读大赛等多样化活动吸引学生对汉字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第三,社会媒体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汉字认知能力,外界推动力必不可少。互联网的快速性、全民性、广泛性使《神奇的汉字》《汉字听写大赛》《汉字英雄》等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使汉字书写备受关注,潜移默化地影响全民的汉字书写意识。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应当大力宣扬汉字的重要性,推送有关汉字知识的有趣丰富的文章,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汉字认知。同时,宣传过程中规范用语,切忌滥用网络用语。

四、结语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解决当代大学生“汉字危机”情况,最重要的是平时学习生活中多学习和使用汉字。正确认识汉字,不仅是孩童学习识字启蒙的问题,更是当代大学生甚至每位华夏子孙的基本要求。汉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代表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根基,当代大学生的汉字认知能力是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汉字认知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梁叶.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与分析[J].汉字文化,2019(232).

[2]张洁.云南省独立院校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分析[J].智库时代,2019(206).

[3]夏习英.当代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差异比较研究——基于天津市731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

[4]李海,李秀林.师范类大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及对策探究——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J].品位经典,2019(09).

资助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1810594252)

项目名称:大学生汉字认知能力调查研究

猜你喜欢

现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