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论文“前言”的语类结构分析

2020-09-07曹杨

文教资料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语步

摘   要: 本研究以Swales的语类模型为分析框架,选用40篇中美两国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前言为分析对象,对前言中各语步及步骤进行分析,探讨中美硕士论文前言的语类结构特征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中美学生前言的语类结构与Swales的语类模型相一致,但在语步循环次数,以及文献引用、反面论证、小结研究方法和陈述研究价值等步骤的使用上还存在较大区别。差异表明语类结构的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我国硕士论文写作体裁规范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学术语篇   语类结构   论文前言   语步   步骤

引言

语篇分析,作为语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已对各类学术语篇及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如标题、摘要、引言,文献综述、讨论、结论及致谢语等(何晔,2015;曹杨,2014等)。近年来,研究者对语篇分析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分析,有的学者就学术语篇中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语类特征做了对比,如摘要和引言的体裁关系(韩萍,2012),有的学者对跨文化或跨学科背景下的学术语篇的特点及差异进行了分析,如中英学术论文标题的差异(陶坚,2010;纪昌娥,2016)。丰富的语篇分析研究为后续研究做了良好铺垫,也对实现论文写作的规范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学术论文的开篇,前言承载着独特的交际功能,起着向读者介绍论题、阐述研究价值及引起阅读兴趣的关键作用。“而几乎所有学术作者都坦言,此部分撰写难度要远远大于论文的其他部分”(Swales,1990),因此,前言写作的优劣是衡量学术论文写作成败的重要标志。1981年,随着Swales提出学术语篇前言部分的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语类模型, 很多学者开始采用此模型对前言进行深入的分析。Samraj(2002)研究了生物学两个相关领域的论文前言,发现不同学科之间在语步构成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孙迎晖(2010)通过探讨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的语类结构特征,发现虽然Swales语类模式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但不适用于所有学术语篇,进而提出较为完善的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语类结构模式。徐有志(2007)对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的硕士论文前言的研究表明,不同方向的前言的必要步骤的相对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结构、社会功能和认知模式不甚了解,建议将体裁认知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实践,以规范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这些围绕学术论文引言展开的研究,证明不同学科中前言部分存在的体裁差异,与此同时,学者们也探索对比了跨文化背景下前言写作修辞结构的异同。基于CARS语类模型,Arvay(2004)对英语和匈牙利语理论语言学论文的前言部分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CARS模式未能囊括匈牙利论文的某些语步特点,因此对CARS模式进行了修订。Soler(2011)对英语和西班牙语博士论文前言修辞结构进行对比后发现,英文博士论文的前言使用了更多的嵌入语步和循环语步,因而较西班牙语更复杂一些。Taylor & Chen(1991)对中美科研论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英文前言语步结构相似,但在长度、语步结构和自引方面存在差异。随后Loi(2010,2011)以心理学论文为样本,从东西方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分析了中英文前言的差异,揭示了不同社会文化造成的学术语篇中修辞结构的复杂性。

回顾现有文献,关于前言的语类分析研究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为了丰富目前关于不同学科学术论文的体裁知识,更多地了解学术论文前言宏观和微观结构的组成,本文将以中外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为样本,探讨中外学术论文前言语篇的修辞结构特征及差异,旨在为中外学术论文语篇对比分析提供实证,帮助该领域的研究生和学者撰写出准确规范的学术论文。同时这项研究会使我们对该语类在修辞结构、社会功能和交际目的等方面有新的认识。

1.体裁分析的理论背景

虽然很多学者在表述前言语篇认知结构时各有差异(Bunton, 2002; Dodley-Evans, 1986),但他们对前言体裁特征的归纳是一致的。Swales在研究不同学科的科研论文前言部分时发现学术研究论文在体裁的组织上有极为相似的地方,他分别于1990、2004年提出了两个语类分析模式,即CARS语篇模型。目前Swales的CARS语篇模型已被学术界所公认,“并且该模型已成为最有效的描述学术科研体裁的分析模型之一”(Anthony, 1999)。

Swales(1990)模型建立了以语步(Move)和步骤(Step)为出发点的语篇结构分析模式,“前言的语步是涉及论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希望交际内容的单元,而步骤是语步的分支语篇单元,是论文作者为实现该语步的交际目标而进行的选择性详细描述”(Swales,1990)。模型从三个方面解析了学术论文前言的交际过程,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论题内容和阐述研究价值。具体如下,语步1:确立研究领域,通过回顾前期研究成果阐述研究内容,由建立中心议题—概括议题内容—文献回顾三个步骤组成;语步2:设置合适的研究地位,通過指出前期研究差距而描述研究价值,由指出研究差距—提出问题—反面论证这三个步骤组成;语步3:占领研究地位,是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发现和文章结构,由以下三个步骤构成:概述研究目的—通报主要结果—介绍论文结构。

和Swales(1990)相比,Swales(2004)模型更全面。语步1中由三个步骤减少到一个:概括议题内容,并且指出文献综述不仅仅局限于语步1,可以贯穿前言始终;语步2的步骤由原先四个减少到两个,分别是:描述已有内容—陈述正面观点;语步3的步骤由原先三个增加为七个,新增的四个步骤均为可选步骤,分别是:提出研究问题、明确定义,小结研究方法、陈述当前研究价值。

Swales(1990,2004)语类分析模型表明学术论文“前言”部分不仅有特定的语类结构,同时构成该语类的语步还呈现出“规则性(regularity)”和“循环性(cyclicity)”的特征,这些研究结果为学者们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学术论文语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Swales(1990,2004)CARS模型为分析框架(见表1),以中美两国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为语料,主要分析以下問题:中美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论文前言的语类结构有何特征?两国学生在论文前言的语类结构方面有何差异?

2.研究方案

本研究选用中美两国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前言部分共计40篇为分析对象,其中中美硕士论文各20篇,论文均用英文撰写。两组语料是从2016年—2019年期间的CNKI和ProQuest两个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抽取的论文所在院校都是两国综合排名前50位的院校。

本研究抽取的20篇中国学生硕士论文前言语料总句数为792句,平均长度为39.6句,最长的一篇63句,最短的22句;美国学生硕士论文前言平均长度略长,共1224句,约是中文前言的1.5倍,平均61.2句,最长的一篇82句,最短的30句,见表2。

本研究以Swales的CARS语类结构模式为分析框架,分别从语步和步骤两个层面对语料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前言中各语步的分布频率、语步模式及语步循环,然后对各语步中的步骤进行分析,探讨中美硕士论文前言的语类结构特征,并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语步分析

3.1.1中美学生硕士论文“前言”中语步的频率分布

由图1可见,中美学生论文前言在宏观结构上都采用CARS模型中的三个语步,然而语步1和语步3的使用频率都大于语步2,可见语步2在一些研究论文前言中不占主导地位,这一结论和Taylor & Chen(1991)相一致。虽然两组语料中语步1和语步3的使用频率都大于语步2,但两者侧重点不同,中国学生论文前言中必定出现的语步是语步1,美国学生前言中必定出现的语步除了语步1外还有语步3,说明中国学生在前言中注重介绍相关研究背景及研究重要性,美国学生前言则更善于通过对研究项目的介绍,将读者的注意力由以往的研究转移到当前的研究。

3.1.2中美硕士论文“前言”的语步模式及循环分析

中美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步模式(move pattern)有较多相似之处。两组语料中多数前言都以语步1开头并以语步3结尾。

在语步模式组合上,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前言大多具有规则性。中美学生论文前言中占主导地位的语步模式都是M1-M2-M3的线性模式,可见大多数作者都是按照CARS理论模式展开前言的撰写;其次是M1-M3模式,但是美国学生论文前言的语步模式在组合上更丰富些。两组前言语步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步的循环上,表3和表4是两组语料中两个常见语步循环模式的统计:

表中显示占主导地位的M1-M2-M3模式中,中国学生前言有12篇有一次循环,3篇有2次循环,美国学生前言中更多地使用了2次以上循环。同样在另一个常用的M1-M3语轮模式中,中国作者最多使用了3次循环,美国作者的循环次数从1次到6次不等。由此可见,美国学生论文前言中的语步高循环次数是不同于中国学生的显著特征之一,美国学生前言的语步模式显得更复杂和多样化,在前言写作策略的选择上更灵活多变。

3.2步骤特征

3.2.1语步1“确立研究领域”中的步骤分析

作为确立研究领域的第一个步骤,“建立中心议题”起着引出议题的重要作用,不仅说明了研究的重要性,还指明了当前研究的现实问题。在两个语料中都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75%和80%)。这一发现与Soler(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他的20个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博士论文前言样本中,这一步骤的出现频率均为60%,他认为“这是实现确立研究领域这一语步的重要步骤之一”;步骤2“概括议题内容”作为对步骤一的补充说明,是这一语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被大多数作者采用(70%和75%)。

语步1中的步骤3“文献回顾”在两组研究样本中是唯一同时出现频率为100%的,可见它在论文前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体裁分析的角度讲,具有三个功能(Weissberg & Buker, 1990):1.有助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充分了解论文论题的研究背景;2.使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确信论文作者已对论题的前期重要研究有了充分了解;3.建立当前研究与前期研究的关系,使它成为前期研究成果的发展和拓广。它的另一作用是对语步2“确立研究地位”做重要的铺垫。中美前言作者在回顾前期成果的同时阐明了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空白,表明“文献回顾”这一步骤不仅向读者提供了本领域有价值的研究背景,而且在前言的语篇结构中体现了重要的修辞功能。

在此语步的使用上,两组前言的不同之处体现在美国学生论文前言通过使用更翔实的文献综述使这部分论述更为清晰。分析数据显示,美国作者在前言部分平均每篇引用文献18次,中文作者是12次,表明美国作者更善于使用文献突出研究的重要性或使其论证更具说服性。Bloch & Chi(1995)指出,当研究者要体现本领域工作的不足之处时,需要指出前人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缺点,而中国作者在引言中文献引用频率较低则表明中国作者可能试图回避指明文献中的缺点所在。可能归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外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各自文化的影响,使论文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在此环境下,中国作者表达会相对委婉、谦虚。

3.2.2语步2“设置合适的研究地位”中的步骤分析

在语步2“设置合适的研究地位”中,最受学者普遍关注的是步骤1“指出研究差距”,中美论文前言中的出现频率分别是50%和80%。这一发现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Taylor & Chen(1991)认为在某些中文研究论文中“指出研究差距”不占据主要地位。这一点也反映在语步的循环上,美国学生前言中含有此步骤的循环出现频率为60%,中国学生前言只有40%。

由上例可見,美国学生在陈述研究方法及步骤时更详尽具体,对研究方法的翔实描述有助于读者了解研究过程,为文章更清晰地展开及后续讨论做了铺垫。

步骤6“陈述当前研究价值”是本语步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步骤,中国学生论文占30%,美国学生论文占70%,说明美国学生引言更趋向于把指出自己工作的意义作为前言重点从而强调自身工作的价值,这一点体现在步骤2“提出研究问题”上,同时反映在中美论文前言中“自引”的频率上(35% vs. 60%),(Swales,1990)指出“作者使用自引可以更好地展示或提高自己”,由此可见美国作者更加善于突出自己的工作。从文化背景分析,(Loi & Evans, 2010)认为东方文化不提倡用过于张扬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优势,可能是中文作者在前言中不善于突出自己研究中的重要性的原因,将其融入文章其他部分。表明中国硕士论文作者受中庸、含蓄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尽量避免过于张扬地突出自我,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语篇结构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结语

本文通过对40篇中美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硕士学位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对比分析,发现中美学生在语步选择的宏观结构上基本和Swales的语类分析模型相一致,说明两国学生在前言写作的语类结构上都遵循国际惯例,并且掌握了前言的写作方法。然而分析数据同时表明,两组前言在语步循环次数及步骤使用的频率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这些差异主要包括中国学生前言语步循环次数较少,普遍缺少文献引用、指出研究差距、反面论证、小结研究方法和陈述研究价值等步骤。因此,美国学生论文前言部分显得更翔实、复杂和多样化,在前言写作策略的选择上更灵活多变。反映出语类结构分析和社会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各自文化的影响,使论文在修辞结构和交际目的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跨文化背景下研究语篇结构,更深入地揭示其在特定社会场合中语言使用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差异表明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论文的语类结构方面的运用还不够规范。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增强学生的语类意识,语类意识是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一项指标,应该把语类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大纲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杨信彰,2015),帮助研究生及科研工作者构建学术写作规范和知识,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Anthony, L.. Writing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How Accurate Is a Standard Model? [J]. IEEE Transactions of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1999(42):38-46.

[2]Arvay, A. & Tanko,G..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Hungarian Theoretical RA Introduction[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42):71-100.

[3]Bloch, J.& Chi, L.. 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Citatio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cademic Discourse[A]. In D. Belcher, & G. Braine (Eds.), Academic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Essay on Research and Pedagogy[C]. New Jersey: Ablex.

[4]Bunton, D.. Generic Moves in Ph. D Thesis Introductions[A]. In Flowerdew, J. (ed). Academic Discourse[C].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2.

[5]Loi, C. K..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 Comparative Genre-based Study[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0(9):267-279.

[6]Loi, C. K.. & Evans, M. S.. Cultural Difference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from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English and Chine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0(42):2814-2825.

[7]Dudley-Evans, T.. Genre Analys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 Section of M. S. Dissertations[M]. Birmingham: English Language Research,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1986.

[8]Samraj, B.. Introduction in Research Articles: Variations Across Discipline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2(21):1-17.

[9]Soler, C. & Carbonell, M..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Rhetorical Organization of English and Spanish Ph. D Thesis Introduc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1(30):4-17.

[10]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1]Swales, J. M.. Research Genres: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Taylor, G. & Chen, T.. Linguistics, Culture, and Subcultural Issues in 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 Anglo-American and Chinese Scientific Text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1(12):319-336.

[13]Weissberg, R. & Buker, S.. Writing Up Research: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port Writing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 Prince Hall Regent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90.

[14]曹楊,赵硕.科技论文标题的结构和语言特征——以Science和Nature为例[J].外语教学,2014(2):35-39.

[15]韩萍,贺宏.从批评体裁分析的角度看学术论文摘要和引言的体裁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53-57.

[16]何晔.文献综述结构图式——以学位论文为例[J].中国外语,2015(1):82-89.

[17]纪昌娥.基于语料库的中外护理学论文标题的特点比较[J].文教资料,2016(31):30-31.

[18]孙迎晖.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J].中国外语,2010(6):54-60.

[19]陶坚,黄大网.基于语料库的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标题对比研究:学科及文化的双重维度[J].当代外语研究,2010(9):34-39.

[20]徐有志.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J].中国外语,2007(4):47-51.

[21]杨信彰.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类意识与外语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3):25-28.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014J24);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研究”(编号:SGH140543)。

猜你喜欢

语步
面向学术检索系统的摘要语步识别效果测评与应用策略研究*
法律类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类分析
裁定书的语步结构分析
以英语为母语与非母语学者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对比研究
英汉石油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类结构对比研究
语步分析视角下的等离子体物理国际SCI期刊论文写作范式研究
中外光学学术论文摘要非常规语步的对比分析
专家作者与学术新手间的摘要修辞对比研究
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基于语料库软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