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自信看高校思政教育新命题

2020-09-07黄汝婷

文教资料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黄汝婷

摘   要: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探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应当紧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纳入书法文化教育作为拓展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坚守传承文化基因。本文从文化自信视域,解析纳入书法文化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当前高等书法中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如何探求导入书法化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书法文化

引言

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目前,高校思政工作应密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文化教育,深入探索思政教育新资源,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书法,以无与伦比的丰富汉字为载体,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在重大的国事活动中,我国积极履行文化自觉意识推崇中国书法,这能够导出一个深入浅出的道理: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就是对民族文化自觉的表现,也是对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进而提升到全方位的文化自强,作用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因此,在多元化的各国文化交流及转型中,强化文化自觉的意识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力量。

一、从文化自信看纳入书法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教育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复杂的联系。“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只知道这条河的表面形态,摸不着它的本质特征,只有彻底地把握住它的源头和流淌了五千年的活水,才能彻底地认识中国教育的精髓和本质”①(1)。陈宝生明确提出:“书法等传统文化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书法教育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因为就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年来,中国书法一直以独特的文化姿态,传承记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从历史追溯看,中国古代书法家们自觉地或主动地创造书法文化的种种承传机制,通过自身不断地对书法应用的理性思考,将书法理论运用到实践、创作过程中。诸如“神采论”“尚意”“尚法”“气韵”“取法乎上”等理论从不同角度贡献书法美学的观点,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理论的艺术宝库,需要发扬继承,要通过书法教育传承书法文化,便是书法教育的价值和职责所在。唐人张怀瓘《书断·书断序》中提到:“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乎近书。”②(154)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通过书写,书法教育可以唤醒学生文化的自觉意识,书法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利于人的主体自尊、能量自信、用娴淡怡静的心境面对人生际遇,在虚静的空间中沉潜于书写过程中,形成造化神思,冲破“法度”,最终获得“意”表达情感。从现实需要看,全球化的挑战一方面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书法文化不仅是一门纯粹的艺术,而且是一门具有底蕴深厚和欣赏价值的行为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深入对中国历史、民族精神的了解并增加民族荣誉感。所以,书法教育有益于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打造和培育服务社会发展的优秀书法文化。书法,不是牟取个人商业利益、追逐功名的工具。

二、高等书法教育中文化自觉的缺失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间,“书法热”现象一直持续升温,同时作为专业的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开设书法本科、硕士、博士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百所。2012年,国家教育部还修改了高校本科专业设定的目录。将书法学作为独立的专业进行招生,与中国画并列为美术学专业下面的两个特设专业。从大背景来看,书法作为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但我们应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审视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就会发现书法教育中明显存在文化自觉的缺失。

1.高等书法教育出现功利性和失衡现象

中国书法的发展虽然呈现出勃勃生机,但繁荣的背后是市场的利益驱使。高校培养书法专业学生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专业书法家的素质,从学识、技法等方面均能显现个人的书法能力体现。学生适当参加研习会可以提高眼识,和同道间切磋交流互相提高,适当参加书法展览可以检验自己近期作品的认可程度。书法教育在文化发达的地区得到了长足发展,发达地区有战略眼光的教育领导者把高等书法教育作为品牌专业隆重推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正是在他们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书法专业人才。经济发展优渥的地区,人们受教育的文化程度高,对文化有着强烈的觉悟和警醒。但从全国看范围来,高等书法教育在偏远省、市地区尚属空白。以西北地区来说,据不完全统计,青海、宁夏、新疆等区的高等书法教育尚属空白,甘肃的书法教育情况尚有起色。甘肃书法在老一辈书法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曾在二十世纪末出现过群众性书法創作和书法的复兴教育,几乎与全国书法发展的形势趋于同步,有些方面还走在全国的前列。可见,设置高校书法专业,完善学校学科建设,培养师资队伍,推动全社会书法教育的全面发展等需要加强普及。不仅在发达地区,更要在偏远地区加强书法教育培训,让全中国的学生享受到书法文化的趣味性、欣赏性。

2.高等书法教育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

我们需要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传播途径的反思、比较、展望,研究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文化教育方式和传播途径。精准有手段地抵制不良文化的侵略,正确对待外来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面对问题选择回避是懦弱无能的表现,积极应对才是英雄自信的气概。关键是不忘初心,做到文化自信,继续前进。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对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的思考

信息化时代,键盘文化已经融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书法作为一门中国特有的艺术对传播中国民族文化有着深远意义,高等书法教育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因此,在多元化的各国文化交流及转型中,强化文化自觉的意识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树立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力量。高等书法教育必然具备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这是书法教育当前要面临的问题和思考方向。书法教育担当的文化传承功能愈来愈重要,需要受书法教育的对象即学生及传授知识的师资队伍具备文化自觉的意识。诚然,作为全社会关注的艺术,更需要全社会的监督和支持,有共同的文化归属感。

1.组成专业教师队伍编写书法教材并开设书法课程保证专业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的确,书法教育是一种慢慢净化心灵的熏陶,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师写好字、教好书,他们的书法创作行为对推动文化自觉发挥重要的作用,书法作品要体现时代精神,让教师感到肩上责任与使命。其次,鼓励有书法特色的地方结合当地编写具有地域型特点的文化优秀读本,出版多层次、有系列读物。当代大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辨性地研究书法文化艺术,自觉吸取书法文化的精髓营养,自信地挥洒书法艺术,弘扬“中国国粹”艺术,使“中国精神”之书法的骨气和底气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2.带领跨专业学生积极投身到文化活动中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以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在教师带领下去当地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一次中华传统文化与外语文化的“火花碰撞”。例如,以学院为例,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活动一与越昌书院小朋友共同写“福”字进行互动交流,弘扬传统文化。送“福”互动,东语学生会志愿者与越昌书院的小朋友近距离互动,写“福”字以寄托春节的期盼,志愿者们与书院小朋友们也动手写了起来,他们在一起互动的过程关系慢慢变得亲密,没有初见时的拘谨与害羞。活动二东语学子利用语言专长(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教书院小朋友说新年快乐等祝福语,利用语言专长传递祝福——日韩阿新年祝福语。学院寒假开展系列活动成效良好,通过这样的志愿活动,发挥优势,走出校园,弘扬文化的传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3.书法教育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中华文化繁荣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也深刻阐明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传承中华文化,不仅需要包容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辩证对待外来文化,而且需要对话交流世界文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书法教育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让全世界的人共同了解、认识、接受中国优秀文化。目前,高校留学生很多,高校可以增设书法课程,与此同时,不少国家派留学生来中国的书法根基之地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国书法。这些教育活动无形中加强了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提高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结语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书法教育中体现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书法文化绵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坚定信心,体现了文化自豪感。中华文明在岁月长河中历经磨砺和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气质和沉着自信、自如舒张的文化态度。书法教育是发展民族文化、坚守民族文化阵地的文化手段,可将本民族文化理念、精神品质和意志品格展现于世界。高等书法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继承中国文化的后备力量。高校思政工作纳入书法文化教育,是探索思政教育的新资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认真践行新时代赋予历史使命,是高校思政老师必备的课题。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承担起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注释:

①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②历代书法论文选上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参考文献:

[1]黄惇.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历史负担[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4).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中下[J].红旗文稿,2010(8).

[3]盛敦荣.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J].中国发展,2014(2).

[4]黄正平.从自信、自觉到自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视野[J].艺术百家,2014(2).

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课题立项(Z2018004),课题名称:“继古开今以文育人”——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