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耦合性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0-09-02过磊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过磊

摘要:以中国知网刊发的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有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词分析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信息处理技术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对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耦合性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教育和行业领域两类期刊是主要发表源,东部省会城市作者发文数量较多,高职院校是研究的主力军,研究得到多级别基金项目资助。初步预测,现代学徒制将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一条有效路径,两者结合性研究正由高职向其他教育层次辐射,专业覆盖将更加广泛。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国家层面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要求,随后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并自2015年起分三批次在全国范围内批设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双主体育人为根本,以“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为保证,以岗位成才为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深层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中国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2016—2019年连续4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的提出,都是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新任务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两者之间有无必然联系?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关键词共词分析法以及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信息处理技术,其中共词分析法(Co–word Analysis)也从属于文献计量学范畴,是一种内容分析法。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基本原理是对一组关键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论文中出现的频次,并以此为基础,对这组关键词进行分层聚类,进而揭示这组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继而分析这组关键词所代表的主题或其他信息的结构变化。[1]知识图谱可视化是指通过将科学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法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达到对信息的有效组织和利用,从而生成直观知识图谱,再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新的知识。[2]本次研究进程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数据统计工具Excel定量分析文献基础信息,包含论文刊发年份、刊发期刊、作者地域分布、作者单位、论文被引量、基金支持等;第二步,运用数据分析工具BibExcel关键词共词分析,主要为关键词使用频次统计,高频关键词筛选与内在逻辑分析,关键词共现矩阵生成等;第三步,运用数据网络分析工具Pajek可视化分析关键词知识图谱。

(二)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研究主要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中国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相结合的科研论文为对象。在中国知网文献高级检索页面,以“现代学徒制”并含“工匠精神”为论文篇名关键词,发表时间及更新时间不限(检索日期截至2019年7月1日),文献来源、支持基金等其余条件均不限,对平台期刊论文进行模糊检索。检索到中国知网平台截止到2019年7月1日,篇名含“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的研究文献共计107篇。为提高文献内容的学术性,研究删除有关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报纸摘要、新闻报道等非学术性文献4篇,最终得到有效文献103篇。

二、文献基本信息计量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耦合性研究處于起步阶段

经检索,中国知网平台刊发的第一篇题名同时含“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词汇的研究论文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作者杨红荃、苏维,2016年6月发表于《职教论坛》。同年,中国知网又收录了5篇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耦合性研究论文。2017年全年数量为21篇。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第三年提及“工匠精神”和教育部持续开展三批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申报遴选工作,2018年论文发表数量上涨一倍多,计50篇,2019年上半年度为26篇。总体而言,无论是现代学徒制还是工匠精神,国家层面推广和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尚属于起步阶段,两者耦合性研究也刚处于星火状态未成燎原之势。

(二)教育和行业两类期刊是主要发表源

本研究的统计结果显示,总计79家期刊刊发了题名含“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的科研论文,其中刊发超过1篇的期刊有16家,累计发文40篇,占刊发总数的38.83%。这16家期刊中教育类期刊8家,累计发文22篇(其中职教类期刊有5家,累计发文12篇),另有行业类期刊6家,累计发文14篇。从主办单位来看,发文量排名前2位的是教育类期刊《教育教学论坛》《辽宁高职学报》,排名3—5位的《教育现代化》《南方农机》《现代经济信息》则分别由工信部、江西农机、黑龙江企管会等行业、企业主办,统计表明教育和行业两类期刊是中国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结合研究的主要期刊发表源,进一步分析,职教类期刊发文量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也是重要阵地。

(三)东部省会城市作者发表论文数量较多

在103篇刊发论文中,单一作者论文66篇,占发文总量的64.08%,剩余37篇为合著论文。合著论文中30篇作者单位相同,比例占合著论文总数的81.08%,余下7篇中作者单位跨省的论文只有1篇,其他均属同一省份,因此研究作者地域分布时,对合著论文以第一作者单位所在省份进行统计分析。

经统计,有关中国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研究的刊发论文覆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刊发量超过5篇的省份有7个,即广东、江苏、辽宁、湖北、浙江、吉林、湖南,发文量合计为67篇,占总量的65.05%。进一步统计,上述7省的省会城市刊发量超过4篇,发文量合计为41篇,占总量的39.81%。统计结果显示,发文量排名前7的省份中5个为东部地区(其中4个为东部沿海地区),2个为中部地区。可见论文发表地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这与地区制造业发达程度正相关,排名前2位的广东、江苏,2018年全国GDP排名同样也处前2位,这些地区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对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需求最为迫切。

(四)高职院校是研究的主力军

据统计,发文数量在2篇及以上的单位有11家,全部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可见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能力最强,在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耦合性研究上占据绝对主力。同时多家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工匠精神研究,将两者在工作中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这些单位的地域分布来看,依然是广东、江苏排在前2位,分别有8家和6家。

(五)多产作者与高引用率论文

按论文的第一作者统计,103篇有关中国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研究论文中,共有第一作者99位。从作者发文数量上来看,作者张芳、陈洪军均刊发了3篇论文,苑振柱、余洁琪、贾广敏均刊发了2篇论文,5位多篇发文作者4位来自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或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以中国知网平台来对有关中国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研究论文被引次数进行统计,被引量排名前10论文,截至2019年7月1日103篇论文总被引量为381次,其中杨红荃、苏维于2016年6月在《职教论坛》发表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被引量达到138次,单篇被引量占总量的36.22%,可见职教核心期刊在该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六)研究得到多级别基金项目资助

本研究对刊发论文获得的支持基金项目来源进行统计,发现共有69篇论文源于课题项目研究,有项目基金支持的占论文总数的66.99%。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研究论文得到了各级别基金项目资助。

三、文献关键词共词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通过对检索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关系分析,可以进一步明晰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逻辑关系。在103篇刊发论文中,共出现100个不同的关键词,使用频次共计361次。为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将一些不规范的,同义或同类的词汇进行归类、合并,如“基于现代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高职大学生”和“高职学生”等。整理后统计得,使用频次2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共有24个,其中“工匠精神”使用频次为102次,“现代学徒制”使用频次为98次,是使用最频繁的核心词汇。

(二)关键词内在逻辑分析

除了核心词“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外,对其他关键词进行归类分组,发现这些关键词相互间存在内在逻辑。词汇“培育”“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当今社会在人才供应、产品质量、个性需求等方面的发展跟不上人民大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新时代对“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更为显著;词汇“职业教育”“高职教育”“高职学生”“高职院校”“高职”体现社会诉求主要响应领域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培育路径”“培养途径”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现代学徒”“制度规范”等;最先试点应用领域在“汽修专业”“烹饪专业”“酒店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关键词体现的有关中国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研究内容逻辑如图1所示。

(三)关键词共词网络分析

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网络知识图谱,以反映近年来有关中国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研究的主流领域、脉络方向、学术热点等。[3]构建相关图谱可以明显看到,近年围绕“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这两个中心关键词展开的研究(即整体上是一个“双中心”结构),一侧关键词主要有“培育”“培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小核心,另一侧则有“高职教育”“高职院校”“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等小核心,外围则是体现社会诉求的“质量”,体现方法路径的“培育策略”“培养途径”“校企”“现代学徒”,以及現阶段主要试点应用领域“酒店管理”“烹饪专业”“汽修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等。

四、研究总结与发展前瞻

(一)现代学徒制将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不论将工匠精神解读为一种敬畏职业、执着工作、极致产品的价值追求,[4]还是质量第一、精益求精、挑战自我的内涵特征,[5]终究要在职业教育中落地,而现代学徒制无疑是一条较为完备的实施路径。现代学徒制育人方式从单一的学校育人,改革为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提倡产教融合,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这给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最直接的土壤。现代学徒制从专业开发、课程建设、团队配备、设施保障到教学实施,再到评价反馈,有一整套教学制度来规范育人过程,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同样的育人体制和制度规范。诚信勤韧、刻苦专一、精益求精、矢志创新、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关键内涵特性对现代学徒制起到形而上的价值引领作用,而现代学徒制则是工匠精神形而下的一种有效实践方式。

(二)现代学徒制培育工匠精神从高职向其他教育层次辐射

现代学徒制由教育部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工匠精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多年出现,在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典型代表最快做出积极响应,在教学实践中开始尝试将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两者结合起来,成为现阶段两者耦合性研究的绝对主力,并在培养途径、培育路径等方面提出了研究观点。

(三)现代学徒制培育工匠精神专业覆盖将更加广泛

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培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两者结合研究基本都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式进行。从职业院校专业向度出发,目前酒店管理、烹饪、汽修等社会服务性专业最先将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培育两者结合起来,并逐渐形成了行业介入、学徒制为载体、校企共同育人[6]的实践经验,究其原因,这些专业最贴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驱动力最直接,而“质量”“制造”“创造”这些较为深层次的社会需求由于时间、难度等原因尚未触及。另外,以现代学徒制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目前停留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层面居多,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课程渗透不足。但是可以预见,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培育结合性研究必将覆盖更多的专业,渗透更多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郭文斌,方俊明.关键词共词分析法:高等教育研究的新方法[J].高教探索,2015(9).

[2]郭文斌,方俊明,陈秋珠.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的我国自闭症热点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金梅,虞飞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与可视化识别[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

[4]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5]孙伟,王子夺.建筑行业视阈下“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及培育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

[6]林康.汽修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以现代学徒制为契机[J].教育教学论坛,2018(9).

责任编辑:陈向阳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中文图书评价体系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