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本清源:谈职业体能在中职体育课中的地位及实施策略

2020-09-02徐春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体能中职体育教学模式

徐春娟

摘要:职业体能是职业能力的基础,是中职校体育课的逻辑起点。从课程设置、社会发展、学生成长、终身体育和应对突发状况等五方面分析了职业体能训练的原因,提出中职校体育课教学需要优先发展中职生职业体能,构建优先发展职业体能体育课教学模式,依据专业—岗位—体能对应关系,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设置多样化的体育项目等,促进中职生职业体能的生长。

关键词:中职体育;体能;职业体能;教学模式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农村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人力支撑,是我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一线技能型岗位对求职者的身体素质有特殊的要求,中职体育教学应区别于普通高中和高职校,宜根据学生在校所学专业及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群开展针对性的职业体能教学,使学生增强职业体能,提高身体素质,形成自我锻炼、自我预防与保健等终身体育理念。

一、界定:职业体能是中职校体育课的逻辑起点

(一)中职体育及其教学

中职体育是中职学生发展职业体能,增强身体素质,学习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预防职业病,培养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线技能型岗位人才的重要方面。中职体育是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培养优秀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提高职业体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中起关键作用。

(二)职业体能

职业体能是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职业岗位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如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等。职业体能是与职业岗位有关的身体素质和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下的忍耐能力和适应能力,是经过特定的岗位能力分析后所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重复性操作能力、背肌承载静态力的能力、其他肌肉群能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等,它是中职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正本:职业体能是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的实然

(一)课程设置的需要

体能训练在历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均占据重要地位。最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课程内容由体能模块、健康教育模块、运动技能系列项目模块组成。体能模块包括职业体能和健康体能两大内容。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学校新课程标准教材《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职业体能”位于全书的第二章第二节,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呈现。它分为久站型职业体能、久坐型职业体能、经久高度注意力型职业体能、特殊职业型职业体能。书中对各种职业体能涉及的行业进行了区分,明确了不同职业所需的肌肉群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可见,中职生职业体能已在国家的课程方案层面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国家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定向性、实用操作性及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职校毕业生能承受单一机械振荡和噪声的干扰,耐受特殊气味及高温强冷的侵袭,应对高险难特殊的环境,直面高精度生产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中职人才在职业技术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职业体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术分析,对个体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训练,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体能的进一步提高,彰显了中职体育课的特性。

(三)學生成长的需要

现在的职校生大多为“00”后,独生子女居多,且父母也多是上代独生子女,常常处于“六围一”(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一个孩子)的状况,学生在物质和心理需求方面得到了最大满足,他们养成了挑食、暴食等不良习惯,营养不均衡,学生体质健康被忽视。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家长缺乏认识,学生正常的活动百般阻挠,一有磕碰就找老师讨说法,校园体育畏手畏脚,体育课因噎废食,体育活动把学生禁锢在一个小范围内,剥夺了必要的运动权利,学生越来越不愿参加锻炼。而职业体能的训练方式多样化,它不受场地、器材等限制,学生运动量的可控性较大,运动风险较低,职业体育课的教学能够使广大家长和教师放心。职业体能课的发散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通过学习平台收集学生的喜好,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提高学生职业体能。

(四)终身体育的需要

“终身体育”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随时空延伸而拓展。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中职学生将职业体能体系化、整体化,通过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参加体育活动。中职生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对体育的直接兴趣,而应当在明确的职业规划下,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自觉地、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人的发展主要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成长期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中职时期是职业体能训练的基础时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熟期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摄取热量的偏多等一系列的变化,是各种职业病形成的主要时期。职业体能练习是成熟期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能,提高生活质量、防治职业病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衰退期的要求,是延缓衰退、延长工作年限、延年益寿,职业体能是衰退期生活质量的保障。也就是说,职业体能锻炼不可能一次完成,更不能一劳永逸。职业体能练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工作性质的转换,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不同的内容与方法。

(五)应对突发状况的需要

2020年春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阴影笼罩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神州上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普遍,自身免疫力的增强是抵御疫情的有效方法之一。中职学生长期的职业体能练习,在有效舒缓身体疲劳度,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本职工作以外各项身体机能得到迅速发展,免疫力得到提升。也由于职业体能练习的广泛性,在全民居家隔离时期,中职生可以在自己家中依旧进行职业体能训练,进一步增强自身免疫力,从面达到有效自我防护的目的。

三、清源:优先发展职业体能是中职体育课教学的应然

(一)中职校体育课职业体能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缺乏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脱节。中职校体育课对职业体能重视不够,甚至缺乏职业体能训练。中职校职业体能训练师资相对薄弱,教师创新意识不强,体能训练的专项场地、设施等硬件缺乏。

(二)职业体能是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基础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熟练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的一线技能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在职业活动中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对中职生的客观要求。体育教学中对于中职体育目标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优先发展中职生体能。它有利于更好、更快地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不断提高职业体能和工作效率,减少职业病的产生,增强社会竞争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得以树立和培养。

(三)构建以优先发展职业体能的中职校体育课教学模式

第一,学生体能练习是中职体育课优先发展的内容,职业岗位体能素质是重点发展的素质,应分析并制定专业—岗位—体能对应的综合体能测试内容及其教学要求。

第二,依据职业岗位群的体能特点和学生性别特点,中职體育课教学内容应进一步细化,设置多样化的校本体育项目,建立结构合理的模块式教学团队,供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爱好和岗位体能需求选择教学内容。

第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采取课内课外及社团体育活动等多样化的形式,调动中职生参与职业体能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有强大的制造业,强大的制造业离不开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一个优秀职业技能人才,不仅需要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还需要健康的体魄。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专业设计相应的职业体能内容,促进中职生职业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生长,进而促进中职生职业能力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徐崔华.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体能教学的创新研究[J].运动, 2017(22).

[2]白恋恋.职业体能导向下的中职体育课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4).

责任编辑:陈钱允

猜你喜欢

体能中职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体育教学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几点思考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