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社区整村搬迁进程中的乡村社区营造路径研究

2020-09-01

关键词:营造居民社区

蒋 军 营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60%,同比增长1.02个百分点。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变更模式,整村搬迁举措在促进农地开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整村搬迁的过程中,农民的生活空间由传统的乡土村落演变为现代化的社区。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城镇化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机制[1]。多数农民进入新社区后只是机械地聚集在一起,常常无法在短期内形成社区共同体意识,精神与心理认同的滞后导致乡村社区营造过程中面临众多争议与挑战。

一、整村搬迁中日益凸显的社区融合问题

为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城区建设,J市加快了对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周围6个村庄约3万居民进行集体搬迁与合并,建设了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X社区”,实现了“村改居”。所谓“村改居”,就是指按照城市规划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村落进行重新调整,使村民变居民、乡村变城区。对于搬迁居民而言,失去土地不仅意味着失去了耕作土地所带来的家庭收入,还失去了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从村落搬到集体居住的社区,在居民的居住形式、生活方式、收入来源等发生变化的同时,其心理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几十年的农村生活习性未能与空间的嬗变保持同步,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焦虑甚至非理性行为。

翟绍果、张星、周清旭认为,在适应保障方面, 一些地方对移民的社区管理和社会融入问题重视不够,在移民进入安置社区以后,缺乏专业物业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群众生活多有不便[2]。黄帝荣指出,新市民在被征地之后面临着生产体系、社会网络、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解体,需要通过加强社区教育,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重构社会关系网络等措施来增强他们的社区归属感,使其真正融入社区[3]。社会各主体对城镇化浪潮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融合问题应给予充分关注。

二、乡村社区营造的理论框架

对我国而言,社区营造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及创新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营造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日本学者宫崎清主张从内容方面将社区营造分为“人”“文”“地”“产”“景”等五要素[4]。对于新型农民居住区X 社区来说,社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居民因改变了居住方式而对新社区情感缺失、缺乏认同感,难以融合,社区营造面临一系列困境。笔者结合“人”“情”“治”“产”“景”等五要素社区营造理论框架,对X社区的社区营造路径与模式进行分析。五要素作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社区营造基本要素关系图

治: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社区治理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习近平同志指出:“社区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5]林尚立对“社区治理”概念的概括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他认为,社区治理就是政府官方组织或民间公共组织(主体),以某种规则(法律规则或者村规民约)为行动依据,以增进社区公共利益为行动目的,借助公共权威管理社区事务的行为过程[6]。夏建中认为,“社区治理应当是全部治理系统(全球治理、民族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的基础”[7]16。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他们认为,农村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多方面合作完成才能使乡村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就目前社区治理的发展情况来看,社区治理的主体主要包含基层政府、基层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等四个部分,多个主体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社区的发展趋势。

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多由社区居民、志愿者、专业社会工作者、政府构成。社区居民是最重要的主体,解决的是“谁来建设社区”的问题。从居民参与产生的作用来看,美国学者罗斯强调了公民参与对于居民满足自我需求、进行自我决断的重要性[8]。国内学者刘佳认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起到一种广义上的教育作用,可以发展和培育民主制度所需要的公民素质和公民资格[9]。因此,我们要肯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价值。根据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社区居民参与可分为低参与型和高参与型。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当社区事务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时,社区居民参与多表现为高度参与和直接参与;反之,则参与度较低。社区内引入专业社工,在志愿者的配合下,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来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困难,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政府通过在制度安排、法制保障、顶层设计等宏观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来配合社区治理,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来促使专业人员在社区中发挥作用。

情:社区价值观。社区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中的体现。在社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有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有利于社区共同体意识的营造。社区价值观在促进居民转变思想、激发居民参与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重大作用。佟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一文中,建议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公众的思想层面和具体的治理环节,继而经由公民的价值观念转变为社会实践,从宏观把握到微观建设完成融入对接,明确融入的理念原则,创新融入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达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双重目的[10]。

景: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是影响社区生活品质和活力的重要因素。福柯曾提出,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11]7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区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并以此为抓手推动社区创新。社区公共空间的建构与居民日常生活是一个双向影响的互动过程。公共空间,一方面影响着社区居民的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居民的活动又在不断地塑造公共空间。

产:社区产业。社区产业在社区经济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失去了由耕地获取的稳定收入来源,需要一定的产业为社区发展注入物质动力。产业支撑是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产业转型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环境,通过特定的产业或财政金融政策,对其现有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社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只有推动社区产业结构转型、生产要素良性流动,才能激发社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社区经济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社区中的“人”是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只有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社区治理才能看到成效,社区治理又为居民提供了参与的空间和平台;社区中的“情”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价值支撑,是创新治理水平的力量,社区治理又是社区价值观的传播平台;社区中的“景”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影响社区治理格局和治理资源,是推进社区治理变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治理水平和结构也会促进和辅助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社区中的“产”是社区治理的经济支柱,为社区治理提供后备支持,而良好的社区治理也有益于社区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社区基本要素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共同作用营造和谐社区。

三、整村搬迁后的X社区建设情况及其问题

(一) X社区基本建设情况

治:X社区治理形势严峻。社区内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于相关政策的宣传也十分单一,导致居民因为矛盾起冲突时“无法可依”;社区内缺少居民自治组织,较少引进专业服务机构来解决居民困难,多是单一管理、单一方法解决问题;由于居民是附近几个村的集合,也没有充分利用原来村落的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只有临时组成的物业管理处,没有一支负责的社区党员工作队伍,工作方式、方法落后,影响了社区治理水平。

人:X社区是一个搬迁社区和涉农社区。在搬迁之前,农民世代居住在农村,保留着独户居住的习惯,拥有自己的土地,集体利益涉及较少;社区居民搬入新社区后,生活习性未改,青壮年在失去土地后多外出务工,留在社区的多是农村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三大留守群体,社区事务参与率低且了解渠道有限,对社区治理态度较为消极;生活空间重组加之传统熟人关系的断裂,导致搬迁居民活动空间缩小、社会支持网络缺失。

情:搬迁居民处于陌生的社区环境,远离以往的“熟人社会”,界限明显的社区导致居民普遍缺乏社区认同感。多数居民忽视对于公共场所的保护和共同分享,社区内杂物乱堆现象较为普遍,经常有居民在社区内乱搭乱建,随处泼水、扔垃圾,只为自己方便而不顾社区整体形象,居民之间多次因为公共空间占用发生冲突。搬迁居民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既受到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自身教育水平制约,社区价值观和共同体意识缺失。

景:X社区属于新建社区,社区公共空间建设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社区内基础设施投入不够,社区内绿化不多且破坏现象严重,社区周围常有施工队伍,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受财政资金的限制及X社区属于拆迁社区,缺乏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金投入,社区内超市、诊所、党群服务中心、信息服务平台等设施或缺失或不完善。公共服务有限的供给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致使部分居民产生不满情绪,认为社区无人管理、居民需要不被重视。

产:社区产业。X社区的产业结构还保留着农村式传统结构,居民多依靠出卖体力、从事临时性工作换取报酬,能力得不到提升。因青壮年外出打工导致社区人才储备不足且缺乏吸引力,居民缺乏创新意识和竞争观念,难以实现经济层面的较大突破。社区内闲置的土地和空间无人问津,未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二) X社区存在的问题

1.社区建设层面存在的问题

X社区建设在规划设计时精准化程度不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真正区别,也未意识到居住群体的特殊性。不仅如此,在管理方面与城市社区还存在较大差别,政府对于这类社区给予的关注较少,缺乏公共资金的支持导致社区经费严重不足,社区发展较为被动。现行条件下,关于城市社区的相关条例和规定,并不完全适用于农村社区的建设。对于常规问题没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不利于社区建设。另外,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在X社区发挥不明显,社区由数个村落居民合并组成,原有党组织和村内领导均处境尴尬,难以直接发挥作用。

2.社区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X社区管理体制落后,社区没有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政策、活动等多是单一的上传下达。目前社区服务还是以居民为主,缺乏大城市社区中的志愿者,未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来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社区内的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社区治理水平有待提高。比如:X社区目前还未实现100%的网络覆盖率,没有棋牌室、公共卫生间、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社区内卫生室只能解决最基本的感冒发烧问题,缺乏专业医护人员。就X社区而言,居民自治组织形同虚设,未参与社区管理与建设,导致社区缺乏正规的管理体系。

3.社区居民层面存在的问题

X社区居民的市民化程度低,缺乏社区共同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事务参与度低,普遍存在社区事务与我无关的心理,被动接受社区的相关通知,缺乏参与热情;由于社区工作细致程度不够,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总持怀疑态度;社区内弱势群体较多,妇女在维持基本生活的同时还要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老人等,普遍感觉分身乏术;社区内部分居民生活负担较重,无力参与社区建设;居民感觉虽然搬进了社区,但没有正当职业,生活缺乏保障,认同感不强;部分居民不满搬迁赔偿款,对分房面积存在疑惑,与相关部门协调无果后,开始传播一些负面消息甚至出现上访等现象,不利于社区的健康发展。

四、基于五位一体的社区营造模式转向

社区营造作为一种新社区打造相对成熟的理念,更多地强调以居民为根本、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提高社区治理效率。X社区立足于自身基本情况,基于五个基本要素来实现社区营造模式的转向,因地制宜利用外部资源,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治:X社区为更好地建设社区,引入“三社联动”模式。在社区内成立居委会、调解会并加强对成员的专业培训和价值引领,由其协调解决居民之间的冲突。为更好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政府实施住宅面积弹性化政策,设定20%弹性来适应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居民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社区为改善弱势群体生活,减免其物业费并在用水、用电等方面也给予了较大优惠。社区为了解决父母上班、孩子放学无处去的难题,组织了免费的社区公益课堂,不仅可以在放学后免费辅导学生作业,还能改善孩子的学习习惯。课堂以学期为周期,定期招募社区需要帮扶的学生,1~2年级学生一个班,3~5年级学生一个班,多数孩子在回家前可完成80%的作业。两个班配置五六名老师,家长回到家只需检查孩子作业即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压力。2019年年底以来,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益起爱”家长团,家长与孩子在社工的带领下,共同参与管理公益课堂。如今,孩子们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家长全程陪伴孩子成长也更放心。社区治理的成效日渐明显。

人:为了增加居民认同感,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引导社区居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引入社会工作者手把手带头教家长,对参与公益课堂的家长开展了专业培训,提升组织成员的专业性。社区内存在许多贫困家庭和空巢老人,通过实地了解后,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对于困难个人和家庭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感受到集体的力量。X社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搬迁老人社区融入项目”等来鼓励居民参与管理社区事务。社区建立党员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站式便民服务,积极为社区失能、半失能老人送上文艺慰问演出,教授他们民间泥塑、蛋雕等技艺,在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情:为了引导X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区管理者力求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取了“线上+线下”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在社区内举办各种活动,如书法、绘画、演讲比赛、团体运动会等方式组织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多交流、多学习,在社区内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另一方面,社区利用微信、QQ、微博、小视频等新型社交平台宣传、普及价值观。在此过程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化解了居民间原来的矛盾与冲突,社区认同感、集体荣誉感也逐渐形成。

景: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X社区加大了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力度。在社区内建成了凉亭,可供老人交流聊天;在社区内投入了大量的健身器材,可供儿童玩耍、社区居民锻炼身体;社区设立了环境治安管理机构,对于社区周围的危险建筑进行了修复,可以更好地维护社区治安情况,有助于增加居民生活幸福感。由于社区居民世代居住在农村,生活习俗一时难以改变,因而在社区旁边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活动中心,一楼为临时疏导点,是各种农贸交易场所、超市和小型商铺,既满足居民日常需要,也带来了就业机会;二楼是文体活动中心,有舞蹈、绘画、太极等社区协会的加入,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娱乐休闲的需要。

产:政府为保护搬迁居民权益,与县内工业园、社区管辖商铺签订就业推荐协议,优先推荐社区居民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社区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邀请成功企业家举办就业创业讲座,向社区居民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创业相关优惠政策,面向未就业青壮年、失业人口进行招聘,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寻求合适岗位,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难问题。

五、结 语

概言之,整村搬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从村居生活到社区集中居住、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需要时间。笔者通过对J市X社区的调查与访谈,发现社区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解决,宏观层面需要政府科学规划、统筹管理,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支持方式等更好地发挥作用;中观层面需要社区以建设社区文化、营造居民社区意识等方式促进社区良性发展;微观层面需要社区居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等真正融入社区,从而助推乡村社区营造跃入新阶段。

猜你喜欢

营造居民社区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营造方寸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