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浅析

2020-07-30杨佳馥

戏剧之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杨佳馥

【摘 要】摄影艺术作为新兴艺术之一,其历史远不如绘画和音乐等传统艺术。然而,摄影作为平面艺术的重要组成,其美学价值并不仅仅是给观者带来视觉效果。真正的摄影美学贯穿于人类生活的不同层面,并通过情感共鸣等方式带来美学感受。本文通过对几名摄影师经典艺术作品的剖析,与视觉、思想、人文等人类生活的不同层面相互联系,简要分析摄影的美学价值,并对摄影艺术的美学进行合理延拓。

【关键词】摄影美学;信息媒介;视觉规则;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J4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1-0204-02

摄影术自1839年诞生至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在摄影发展的历史上无数知名摄影师不断探索摄影之美,这正是摄影美学形成的前提条件。摄影美学研究的是摄影中的美和审美,流传至今的经典构图更是在无数照片的拍摄过程中积淀而成,那么摄影美学到底如何给观者带来美的感受呢?实际上,存在于摄影图像艺术效果之外的摄影的美学效果更多在于视觉上的引导、思想信息的传递以及更深层次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这些正是摄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所在。

根据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E·博克的说法,美的感受是来自能够唤醒人们的爱或其他感情的一个或更多的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人的本能和美的活动相结合的产物,证明了审美品质的多样性。而恰恰是因为审美不唯一、不绝对的特点,才对摄影师提出了要运用多种感官、多个角度去认识、感受生活的高层次要求,进而通过照片來表达内在的情感。为了让观者产生共鸣,摄影师不仅需要考虑照片的构图和颜色,更应该考虑选择什么作为观者的“刺点”从而引起共鸣,具有真实感且能引发旁人共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当摄影师能针对表现对象去施加或赋予个人的主观情感和意图,或者是从对表现对象的理解中挖掘创作感受和意图,就做到了“主观客观互通”。比如马克·吕布拍的油漆工在埃菲尔铁塔上“起舞”的照片,在大众的认知里高空作业并不是一件美差,但马克·吕布将油漆工作业的情景艺术化,就好像他们在埃菲尔铁塔上跳舞。通过改变人们惯性认知的方式,马克·吕布用立体思维、从表现劳动美好的侧面去赞颂劳动者,把油漆工的劳动拍成优美的舞蹈动作。

美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与音乐有着一样的共性,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让人听着悦耳,同样,一张有着节奏和韵律排列的照片也很吸引人。这些带有韵律的构图方式被认为是美的,纵排整齐的树木、绵延弯曲的河流都体现出了节奏感,摄影中所讲的动静结合、大小对比、虚实对比则是韵律感。安塞尔·亚当斯曾说:“当我看到一张好的照片,常常会听到照片的音乐,这不是我故弄玄虚、自作多情,而是一种结构上的感觉,是音乐自发地从照片中产生出来的。”他从12岁开始学习钢琴,14岁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亚当斯著名的区域曝光法与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个区域就如同乐谱上不同的音节,摄影师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调节亮部、暗部区域。在亚当斯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精确地控制了曝光,使照片的每一部分都能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上。

一、摄影美学带来一种新的视觉规则,引导观者注意力指向视觉盲点或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照片里包含的是摄影师自身的想法、心境和回忆,因此照片是一个私密的、个人的情感体现。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摄影师把照片的“内在”对世人敞开大门,摒弃小尺幅而印制巨幅照片,邀请观众走进被摄空间以获得“视觉在场”的感受,观者可以清晰地观察照片中的每一处细节。托马斯·鲁夫的《肖像》系列以大尺幅的形式再次被展现,人物的面无表情变得愈加茫然空洞,视线带着一种无言的严肃投向观者站立的前方,皮肤上的斑点和毛孔清晰可见,照片中的人物没有任何特色,大部分都是正面半身照,还有一小部分四分之三侧面照。除了照片中所展示的细节之外,观者不能在照片上获得一点跟人物有关的个人信息,托马斯·鲁夫拒绝观者从另外的角度解读他的照片,这仅仅是一张肖像,不再有更深层的意义,很好地诠释了“你见即你所见”。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一寸照”放到《肖像》系列作品那样大的尺幅,正是因为与日常不一样,艺术才被称为艺术。艺术美不是直接为了满足实用的需要,而是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时给人以精神的影响。关于托马斯·鲁夫的肖像系列还有另一种说法,他的作品反映的是德国监视公民个人隐私现状,每个人在德国政府面前都会被“放大”,脸上的缺陷即隐私都随之暴露出来。他也在提醒着观众,我们正被监视着。

二、摄影美学是摄影师看待事物的方式,照片是传递摄影师思想信息的媒介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曾说过:“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他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美学要求,即艺术典型应当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每个人都是典型”是说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指的是典型的共性,“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是说艺术典型应当有自己的特殊性即鲜明独特的个性,强调艺术典型个性特点的重要性,以便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摄影师尤其是纪实摄影师,在面对被摄对象时应该抱着中立的态度,既要表现事情的核心,又要深入被摄对象的情感世界,足够客观才能将事实最大限度地还原给观众。然而相机后面的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真实,适当的情感表达会加深观者的感受。从国内到国外,很多摄影师探究的社会问题跟自己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独一无二的美学经验,在对事物的直觉引导下拍摄照片,进而为人类的道德与精神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路易斯·海因一生只为“劳动工人”拍照片,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贫穷并没有压倒他,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是资本主义的底层,他才能在对劳动阶级的大量拍摄中揭露生活的阴暗面,讴歌劳动的伟大。路易斯·海因拍摄的《童工》系列曾震惊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享乐表象之下无数儿童因生活所迫打工糊口的社会阴暗的一面。《童工》中有一幕描绘了孩子因为身高不够站在板凳上工作,身上还带着孩子的稚气,行为却像个大人。正是因为海因的作品,美国国会颁布了《童工法》,这是海因摄影生涯里最浓重且辉煌的一笔。纪实摄影的价值主要在于人文价值,所谓美学更是摄影揭露的事物背后所引发的深思,带给观者的不仅仅是因平日不被感知的事物而震撼,更多的是人文精神决定着照片是否可以超越时空被载入史册留下永恒的印记,这就是艺术的价值,记录社会现实并给世人警醒是摄影担负的责任。

三、摄影美学的深度是更深一层的思想深度

摄影可以被称作“人文关怀”。摄影始终贯穿着明确或模糊的人文精神,从关注人、重视人到崇尚人,人生活的意义是摄影不断在探究的问题,摄影师正用自己的思维审视并表现着社会。美国摄影师安·诺戈尔将“女性衰老”作为探究的主题,她用自拍的方式拍摄了《整容》系列照片,照片內容是诺戈尔整容手术之后无精打采的面孔,每一处刀痕在照片中都显得触目惊心,她鼓励女性正视自己的衰老,同时提出女性如何摆脱年龄的限制保持自我的问题。诺戈尔希望女性可以坦然面对时光的流逝,魅力不仅仅来源于外表,内心的安宁同样可以给予女性强大的力量,这种魅力不同于年轻容颜的肤浅美丽,而是更具风韵的时代美。摄影师运用摄影的方式将生活中对“人”的关怀展现给观者,并能够引起观者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共鸣。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想象力在艺术中的作用有限,艺术形式本身就有许多局限。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他肯定现实及其生动丰富性,但他通过诋毁艺术美的方法来重审现实美,忽视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黑格尔则否认艺术美来源于生活,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强调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结果,对艺术美学的特性有所影响。二人的观点都有片面性,不能明确地说对错。我认为,现实美和艺术家的创造劳动相辅相成,如果马克·吕布没有把油漆工在埃菲尔铁塔上作业拍成舞蹈一样,大部分人不会认为在埃菲尔铁塔上工作如此惬意;反过来,人类是在大自然的“教导下”才出现了“艺术家”。石器时代的艺术,人们主要是绘画自然界的动物,以某种寓意求得祖先庇护,大自然提供给人们的素材,才造就了现在的“艺术家”。

艺术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审美在不断地改变。后现代摄影打破了传统美学原则,没有优美的光影,没有适合视觉惯性的构图和被精确控制的色彩,甚至艺术真实原创性的重要性开始被质疑。谢丽·莱文将埃文沃克斯的作品翻拍后展出;安迪沃霍尔运用摄影的机械易复制性,在别人的成品上进行再次创作,作为自己的作品;曼·雷的作品将蒙太奇带进了摄影,以大量拼贴的超现实主义而闻名;摄影作品的制作媒体开始不再单一,出现了装置、绘画、影像、新媒体等。后现代摄影改变了受众的审美接受方式,人们渐渐不满足于单调的艺术作品展示方式,观众从观看角度逐渐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走到作品中去感知装置艺术。感知是受众接收作品信息的主要方式,以其不同的人生经验诠释作品内涵。

在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出现前,摄影一直作为绘画工具存在着。在如今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照相的时代,相机所捕捉的光线、色彩、质感都体现着摄影师对事物的理解。艺术不是功利的,也不单纯停留在道德层面,优秀摄影师的作品是渗透在生活各个层面的。摄影不是单纯的画面留存,摄影美学引导着摄影师从前人留下的美的规律入手进行创作。作为一个摄影师更重要的是,在把握好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基础上,用自己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体验画面和情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打开更多美的情感依托,创作出更加有感染力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卓昌勇,汤建萍,吴培秀合著.摄影艺术学概论.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2][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20.

[3]赵刚.两个人的“革命”——后现代摄影的序幕[J].中国摄影师,2015 (6).

[4]赖玉钗.“美感体验”意涵及对传播研究之启发[J].新闻学研究,2011 (1) .

[5]徐光东.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戏剧之家, 2019 (7) .

[6]索久林.工业人文摄影美学的突破与重构[N].中国摄影报,2020-05-22(001).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