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舞蹈编导角度思考:舞蹈言说与舞蹈语言

2020-07-30马思怡

戏剧之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舞蹈编导

马思怡

【摘 要】舞蹈言说与舞蹈语言在作品创作中都是舞蹈编导要熟悉与掌握的创作环节,舞蹈怎样言说、舞蹈语言怎样选择都会影响到作品呈现出的效果。本篇文章站在舞蹈编导的角度,对舞蹈言说和舞蹈语言进行探讨,并尝试去寻找更好的创作方法。通过对舞蹈言说和舞蹈语言的分析,对舞蹈编导这一职业有更深的认识,对今后的编创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舞蹈编导;舞蹈言说; 舞蹈语言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1-0156-02

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语言、表情、手势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在舞蹈中则需要放大手与脚的幅度和面部表情,将语言外化为肢体动作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欣赏舞蹈作品时,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应是舞蹈所传达出的深层意义,也就是舞蹈作品的“言说”。舞蹈的言说虽然是无声的,但更能打动欣赏者的内心,从而产生精神层面的碰撞。所以从舞蹈编导的角度来看,舞蹈作品中的“言说”具有决定性,决定着舞蹈作品是否能与欣赏者进行沟通,编导所传达的信息欣赏者是否能接收得到。舞蹈言说传播的媒介是舞者本身,舞者做出有力量、速度及空间的动作方式和形态,每一个动作都有各自的含义,不是简单地堆积,动作连在一起就能够成为表达编导内心感受的一个舞句或舞段,这就是舞蹈语言的功能。所以想让舞蹈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言说并被观众感知,就需要在舞蹈言说和舞蹈语言上思考研究。

一、从编导角度思考舞蹈言说

编导在选择舞蹈主题时,首先应对题材有充足的了解,其次要对题材有独特的见解或感受,才能进入到编创过程。不同的追求产生不同的编舞方法,所以这里不再阐述编舞的方法。舞蹈作品最终的追求是能够表达出编导所想和个性,强调言说的个性是因为作品有了个性之后,就算题材是观众熟悉的故事也能够使他们眼前一亮,编导可以在不同方向运用不同的手法创作出表达编导个性想法的个性舞蹈。提起舞剧《天鹅湖》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就是洁白修长的天鹅形象,故事情节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马修·伯恩编创的男版《天鹅湖》挑战经典,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对原版有极大的颠覆,首先他放弃了传统芭蕾舞剧程式化的表演模式,选择融入现代舞风格,开拓了舞蹈表演的形式,在刻画舞蹈情节的同时格外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男版《天鹅湖》从另一种视角去诠释“天鹅”这一形象,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展现故事情节,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打破了芭蕾舞中美的定义,选择不完美的故事题材和有缺陷的人物形象,留给观众更多的深思。编导将个性化舞蹈题材、个性化舞蹈形象、个性化舞蹈语言融在一起,创作出不可复制且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作品,也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与个性化因素的结合,造就了舞蹈独特个性的言说。

追求舞蹈的个性言说还要着眼于塑造个性的舞蹈形象。舞蹈形象是贯穿舞蹈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舞蹈编导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想象力才能塑造出好的舞蹈形象。在形象塑造中服装的设计和道具的使用可以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视觉效果,有了模糊的舞蹈形象之后就需要靠编导设计的舞蹈动作、舞台调度等将模糊的形象转换为具体的、可被观众所认知的舞蹈形象。想让舞蹈形象富有个性特点,则需要编导在舞蹈动作的安排上下功夫,结合故事情节给舞蹈形象定位,选取与形象贴切的舞蹈动作来烘托形象。舞蹈《中国妈妈》中的舞蹈形象是“母亲”,《中国妈妈》中的“母亲”树立的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收养日本遗孤的母亲形象,这样的形象设定使舞蹈更有剧情感、故事感,为舞蹈最终的个性化言说打下基础。演员佝偻的形态和朴实无华的舞蹈动作,将母亲的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一系列表意性动作——指、捂嘴、拔草,将舞蹈内涵最直观真实地展现给观众,同时也靠这些动作将母亲的心理结构(从仇恨到抗拒再到接纳)外化出来。除了肢体动作,编导更是给舞蹈形象赋予了精神内容——爱,外部形象加精神内容使形象更加鲜活,从而歌颂这世间最伟大的爱——母爱。舞蹈创作中应创造既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特性又能深刻揭示出本质和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只有共性与个性集于一身,舞蹈形象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与诉说故事的能力。

二、从编导角度思考舞蹈语言

对塑造舞蹈形象有了认知之后,就要讨论如何塑造富有个性的舞蹈形象。舞蹈语言是塑造形象的基础,是编导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编导将自身的表达外化为舞蹈动作,然后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这些动作组织编排成舞蹈语言。谈论舞蹈语言就不得不提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是舞蹈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構建舞蹈语言的基础,舞蹈动作不等于舞蹈语言,但舞蹈动作的组织与编排决定着舞蹈语言是否具有意义。所以对于编导而言,舞蹈动作的选择与编排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在舞蹈动作的选择上必须要做到动作切合主题、符合人物形象,舞蹈动作可以来源于生活动作、来源于自然,也可以是编导对作品的理解而创造的动作。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编导可以用技术技法作为手段辅助舞蹈思维,编创出能表达编导内心情感的舞蹈语言。舞蹈《中国妈妈》刻画的是母亲形象,与其他母亲形象不同的是,她是一个收养日本孩子的中国母亲,“母亲”开始对日本孩子仇恨、厌弃,脚下的动作多为跺地、步伐沉重、上身动作幅度大,当“母亲”接受这个异国孩子之后转化成以轻快为基调的舞蹈动作。

两个舞段采用的舞蹈语言使舞蹈有了明显的差异性,既将人物塑造得富有个性又将主题突出。表现东北农村劳动生活情景的播种收割的动作,表现的不仅是从播种到收获这样一个过程,更体现了母亲对孩子一年又一年的关爱与照顾。舞蹈中留给人印象深刻的“拔草”动作,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动作是从人物形象的生活中加工而来,更多是因为编导对这个动作运用再现与重复的技术,赋予了这一动作多重含义,动作的不断重复也将情感推向高潮,动作的戛然而止更是使人为之动情,让观众通过舞蹈感受到编导想传达的思想感情。《中国妈妈》凭借个性的舞蹈语言与饱满的情感结合,不仅塑造出既有真实感又有形式美的舞蹈形象,同时还能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传达编导独特个性的言说。通过总结《中国妈妈》舞蹈语言中的舞蹈动作选择和编排特点可以看出,舞蹈语言对情节发展和形象塑造有重要作用,在选择舞蹈语言时要求突破与创新,创造以生活动作为原型的个性动作,在编排上则需要编导尽可能地通过舞蹈语言直观地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

三、舞蹈编导的自我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的舞蹈言说与舞蹈语言可以发现,编创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一定要有独特的表达和舞蹈言说。作为一个入门级的编导生,创作舞蹈的前期工作是复杂的,不仅要考虑作品主题内容是否符合审美、情节发展是否符合逻辑,还要给舞蹈形象做定位,寻找或编创符合形象的舞蹈动作去编排成具有传情达意作用的舞蹈语言,所做的一切准备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创作的舞蹈能够传达出自身所思所想,体现作品独特的个性言说。通过对舞蹈言说和舞蹈语言的探究及对优秀编导的作品的赏析,对舞蹈编导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编导的任务不是命题创作的简单编创过程,而是要在创作中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明确中心思想,利用创造性思维赋予题材新的立意,并添加编导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创作出具有独特言说的作品。

同时舞蹈编导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技术技法作支撑,文化素养可以为选题立意做基础,用宽广的视角去全面地看待问题,有更强的辨别能力与筛选能力;技术技法的运用可以使舞蹈语言在舞蹈作品中发挥最大的价值,丰富舞蹈结构。观众欣赏作品的过程一定是由外及内的,通过音乐、舞美以及人物形象对舞蹈做出一个模糊的定位,再通过舞蹈演员的动作去感受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舞蹈演员在描述一件什么事情或是表现了什么情感,当有了一定了解后观众才会去思考编导想表达些什么、又延伸出了什么。而舞蹈编创的过程一定是由内及外的,从一个琐碎细节的内部进入,通过这些小细节的反复磨合与思考,进而创造出舞蹈动作、舞蹈语言到最终的完整作品。编舞是一个关乎细节的工作,对细节的编织可能决定舞蹈的风格和舞蹈传达的信息的准确性。

四、结语

舞蹈编导创编舞蹈,不仅是在展现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将历史性、时代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舞蹈當中,并表达编导的情感与追求。舞蹈言说是舞蹈编导一直追寻的创作目标,只有认清舞蹈言说及作品中舞蹈语言的重要性,才能在舞蹈创作中有新的突破,在共性中寻找个性的言说,创作出耐人寻味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郭田.关于舞蹈编导的思考:动作——语言——言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112-115+61.

[2]王玫.舞蹈编导教学手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1):14-22.

[3]柯英.身体的言说:苏珊·桑塔格论舞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2):103-108.

猜你喜欢

舞蹈编导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