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三化学专题复习课实效

2020-07-30黄翠展军颜覃玉娴徐星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黄翠 展军颜 覃玉娴 徐星

[摘   要]初中化学知识分布比较零散,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复习记忆比较困难。而思维导图作为创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形成清晰的、具有层次结构的知识体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三化学专题复习课中,可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三化学;专题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0-0062-03

学生在初三阶段刚接触化学,对于化学学科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初中化学知识分布零散且内容较为抽象,在复习的过程中,若只是简单地将书本知识进行梳理记忆,会使得复习效率较低。加之初三即将面临中考,化学课程课时有限,如果学生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是很难提高复习效率的。在总复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常常会将某些知识遗漏或混淆,即便是复习过的知识,学生依旧掌握得不全面;对于一些考点较为复杂的考题,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从题目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去解答,缺乏思考的方向。

为此,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三化学专题复习课中,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复习方法,现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专题复习课中的意义及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提出的,它是以一个中心主题为中心,通过辐射线形方式连接其他关联的主题,形成放射性立体结构,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图解方式,可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主要结合文字、符号和图像,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直观图形,清晰地反映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呈现知识体系的框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思维认知过程表现出来,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思维导图有多种类型,如气泡图、树状图和流程图等,每种思维导图的构建,都具有较大的空间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同时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解题的效率。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化学专题复习课中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深化理解

传统的复习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在课堂上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笔记整理,课后再结合练习加强记忆。不同于传统的复习方式,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让学生对知识重新进行自主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需要对旧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发生思维碰撞,从而加强对知识本质的深入了解,提高复习效率。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复习课中,对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有利于构建具有层次结构的模块或专题的知识框架体系,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注重对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却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构建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构建什么形式的思维导图?每个主题下可分为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涉及什么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在学生自主绘制完成后,小组间进行分析讨论,相互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发展批判性思维。

三、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

1.在概念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

化学基础概念是深入理解化學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化学概念知识的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概念知识的复习,多数教师更倾向于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回顾,而这种记忆式复习往往浮于表面,学生如不及时进行强化,容易遗忘。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核心概念为基础,对知识进行辐射式发散的知识网络,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本质上理解概念。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概念知识的复习,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的中心主题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其次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物质是由什么组成或构成的”,得出“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四个副主题,进而让学生自主分析每个副主题所涉及的知识,并按层级依次向外发散排列,得到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

从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物质构成的奥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分析: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分子由原子或离子构成。同时它们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微粒和元素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分子和元素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

2.在模块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

模块专题复习课需要对同一个主题内容进行系统化整理,需要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相关知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模块专题复习课中,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某一模块内容,进而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本质。同时通过对知识进行层次化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做题时找到思考的方向,从而融会贯通,加快解题的效率。

例如,关于“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净化”这一模块的专题复习,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实验室是如何制备气体的”,明确本专题的中心主题“实验室气体的制备”。其次,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分析出主要从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图、操作步骤、气体检验及验满方法、注意事项这五个方面去思考实验室气体的制备。然后,教师继续激发学生思考每个环节的操作可以从哪些方向去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最后,得出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

在初中阶段,涉及的常见实验室制备气体主要有三种: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氢气。根据上述分析的几个方面,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绘制实验室制备这三种气体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较容易地构建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最后小组间通过交流意见、相互评价,完善知识框架体系,大致得到如图3所示的思维导图。

本模块专题内容还涉及气体的净化。对于不同气体的净化问题,学生常常容易混淆除杂剂和干燥剂。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具有相同性质的气体进行归类划分,再思考某类型气体的除杂剂或干燥剂。如先将氢气和一氧化碳划分为还原性气体,再选择能除去还原性气体的除杂剂或干燥剂,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的混淆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我们如何除去杂质气体,干燥气体,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呢?”,将知识点引向深处,得到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

图4呈现的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净化方法,而对于不同气体的净化可以有多种处理措施。例如,CO中混有少量的CO2,可以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CO2,或者将气体通入炽热的炭粉中,让二氧化碳与炭粉充分反应,从而达到净化CO的目的。

四、总结

新课改的不断提出,强调教師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构建知识框架体系,还能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在专题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雁.基于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5):95.

[2]  许红青.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56.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关于初三化学合作学习策略的若干思考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让学生轻松记忆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