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省健康保险需求研究

2020-07-23向彦霖李柳萍曾家祺广东财经大学

环球市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健康险大湾广东省

向彦霖 李柳萍 曾家祺 广东财经大学

文献回顾

朱铭来等(2011)利用综述的研究方法,分别从经济学理论和国内实证分析影响商业健康险的因素,发现收入、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社会医疗保险为主要影响因素;Caroline Appiah 等(2012)通过分析加纳家户调查数据,认为政策因素对健康保险的需求相关性最强,并提出政策制定应与家庭具体情况相适应。朱若然等(2018)运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数据,基于二元单位概率模型的视角对中国城镇居民同时购买医疗保险的选择行为分析,发现可支配收入、地区、当地保险密度、城镇化水平都是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原因;陈肖哲等(2007)选取2001 年至2005 年国内统计数据,通过引入灰关联分析法,研究健康保险有效需求的影响程度,认为老龄化、保险意识及保险产品的购买力的影响较显著,而国家财政的医疗支出的影响较小。

综上国内外文献,可看出近年来研究我国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的资料较少,而针对特定地域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研究更少,所以本文通过整理以往文献的方法,收集广东省有关健康保险的相关数据,分析新的政策环境下的广东地区健康保险的新发展,以实现大湾区商业跨境保险在内陆的更好融合。

一、健康保险需求的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个人商业健康险主要包括医疗费用保险、疾病保险、药品费用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的健康,即当被保险人的健康受到损伤时,这类保险将依据被保险人身体损害情况提供相应补偿。

近年来城市化加速,商业健康险需求日益增加,据有关行业报告①称,2013-2018年,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呈波动上升趋势,五年时间,我国健康险保费增幅达到385%。且健康险区域集中度也有所加强,东部发达地区健康保险市场规模持续增加,2019 年健康保费收入位列第一的广东省全国占比达8.52%。可见,近年来我国健康险发展较快,尤其在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根据马斯洛需求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的理论,人的健康属于较低层次的需求,因为如果人的健康需求无法满足,那么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无从说起。而就个人健康需求来说,可划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要远离危害健康的隐患,进行科学健康的身体管理维持健康;二是在身患疾病时,通过可获得的有效的医疗恢复健康。而商业健康险从两个方面都能对个人健康进行有效保障。

从商品需求理论看,商业健康险的需求虽然同样与价格密切相关。但与其他商品不同是的是,商业健康险存在着与其他商业保险共有的问题,即从个体方面来说,越可能遭受健康风险的人更可能购买“健康险”。但是市场需求是个人的健康保险需求的非简单加总,所以,除了考虑到个人因素外,从宏观经济角度、政策角度、区域优势角度都有与健康保险需求相关的影响因素。

再结合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包括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理论,指消费者拥有规避自身健康风险的潜在需求,同时也要具备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意愿和能力的有效需求;同时还有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研究健康保险消费者行为,具体是指在消费意向、行为选择、市场规范共同影响下,实现购买健康险行为的选择分析。

综上理论的思想,都能说明商业健康保险消费者的异质性,以及所处环境的对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性,因此对健康险需求影响因素的考虑可以从多个维度出发,具体可以包括个人消费、政策支持、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

二、广东保险需求的现实基础分析

近年来广东省保险发展日益成熟,并且保险业务结构明显优化的同时,广东保险业资产也迅速扩张。2019 年有数据显示,广东省保费规模显著领先全国整体水平,且全部业务每年仍持续增长,且增速由快速转为缓中带稳。

同时广东居民保险意识有所提高,而健康险是应对健康问题最有效的防范,这使得居民在健康险支出上仍会持续投入。另一方面,根据保险的双十原则,从广东健康险社会需求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广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医疗保费支出却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更别说保费支出要达到家庭年收入的10%,所以,健康保险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省的健康保险发展

(一)大湾区建设对广东省健康保险的作用机制

大湾区建设的提出顺应了国际国内大势,是一次不同体制下的区域协同发展,它以港深莞穗为核心发展轴,利用湾区的科创和金融两个优势产业,带动东西联动再将影响力深入华南腹地,来推动地区由多中心迈向网格化城市管理。这使得区域得以高度开放,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完成湾区高规格的创新营利。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加强两岸金融市场互通,开展内地科技金融试点,进行金融科技载体建设,湾区协同发展将给保险业带来巨大机遇,香港澳门的保险密度均显著高于大湾区内地城市,内地可以通过比较广东与港澳地区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差异,促进港澳保险业务交流及人才的流动,倒逼内地健康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为港澳地区进一步打通内地的保险销售市场,丰富保险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使得两岸保险业务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也有利于加快两地保险业发展。

总之,大湾区的建设为广东地区健康险发展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平台,通过湾区的优势产业带动,实现内地与港澳保险业务互通以及与国际进行部分资源共享;通过内地保险资金优势,探索保险产品的“多模式”,以适用不同消费者,增加广东地区健康保险的消费需求。

(二)大湾区建设对广东省健康保险的影响途径

在符合法律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立足推动湾区健康保险跨境交易,引进国际医疗先进技术,提高湾区整体的医疗保障服务,开发跨境健康保险产品,努力使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在大湾区内多点设置健康保险经营机构,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具体要实现健康保险在大湾区内广覆盖,努力将社会保险跨境使用的设想落地,加强跨境商业健康险和社会保障的互补作用,打造“中国模式”湾区经济;增强科技赋能保险的影响,提高广东省健康险的服务效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分析,打造个性化保险方案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提高保险录入和理赔效率,保证产业分工和产业链相互融合。

所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国家对湾区经济进行金融政策扶持的机会,实现粤港澳台医疗保险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为湾区居民和往来人员提供便利化健康保障。

四、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省健康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1.变量选取

目前,综合国内外资料,本文认为界定保险需求的影响虽有多个因素,但大都分为个体因素、地区经济和国家政策扶持三个部分,因此本文便从这三个维度考虑进行分析。

并且通过参考前人对保险需求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大都以保费收入或者参保情况来衡量保险需求,由于商业保险的参保情况不易通过调研或各保险公司公开数据得到,而且为了更好代表某个地区的健康保险需求规模,于是用广东省各市的商业健康保费收入作为衡量健康保险需求的被解释变量。

至于解释变量,本文将以下角度作为影响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的变量。

(1)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收入与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人均收入越高,具备购买商业保险的能力越强,对健康保险需求更高。

(2)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占比

所谓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指的是家庭用于医疗、保健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费用。一般来说家庭医疗保健支出不仅与健康保险需求相关,亦是个人健康综合水平的反映。但考虑到家庭的保险意识因素,所以用家庭医疗保健占家庭每年支出比重作为解释变量,以弱化个人经济水平的影响。

(3)城镇化水平

综合已有的有关商业保险需求文献的研究发现,城镇人口相对于农村人口消费水平更高,风险意识更强,城镇人更可能去购买商业健康险,所以城镇化水平越高,投保可能性越大。

(4)地区生产总值

这个指标表示一个地区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可以代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越是发达的地区,商业健康险需求越大。

(5)保险密度

保险密度表示一个地区居民保险参与程度,代表着当地保险业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和健康保险需求正向相关。

(6)地方公共一般医疗卫生支出占比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支出的部分,属于各市社会公共医疗部分。而社会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公众健康上为互补关系,所以,应与健康保险需求呈反向相关关系。

(7)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可作为当地健康保险发展的经济因素,这里所采用的指标是居民消费指数,为了让各地的通货膨胀程度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就把各地指数以2000 年起都设为100,再通过每个市每年增长速度计算出当年的居民消费指数。而当地经济因素与健康保险需求应成正向相关关系,即居民消费指数越高,对健康保险需求越大。

(8)卫生事业机构数

代表全省各市社会保障水平,数量差异会因各地经济因素有所体现,与健康需求呈正方向变动。

2.模型设定

依据选取数据及探究的问题是广东省健康保险需求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引入多元回归模型更全面客观的研究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从个人、地区、政策三个角度进行更直观分析。本文建立被解释变量受若干解释变量的传统OLS 模型。即Y=B0+B1X1+B2X2+B3X3+B4X4+B5X5+B6X6+B7X7+B8X8+μ,其中μ为随机项,B0为常数项。

(二)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1.数据选取

数据的来源是用到的2018 年的社保福利卫生事业机构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城镇比、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保险密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地方公共一般医疗支出占比、健康险保费收入 均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各市统计年鉴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描述性估计

通过以上分析设置如下变量指标体系,而本文涉及一共21 个市的样本数据,描述性结果如表1 所示。

首先,通过对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广东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健康保费收入、卫生机构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比、保险密度这几个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性;其次,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险密度从均值来看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广东省经济条件较为乐观;再者,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低于家庭年收入百分之十的标准,说明家庭在医疗方面支出还有预算空间;最后,对于地方政府医疗保健支出方面,从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在全省范围来说,投入总体比较均衡。

(三)实证分析

从上述数据统计结果看,各变量取值差距较大,因此先将所有变量对数化,再利用stata 15 将变量引入OLS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初步回归结果如下:

1.模型的检验和修正

以上的结果显示出与经济意义违背的现象,考虑到多重共线性,所以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方程进行OLS 估计,回归结果如下:

从系数所体现的经济意义来看,是符合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关系的预期的,因此接下来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检验结果为Prob〉chi2=0.39,则说明P 值大于0.05.则不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异方差。再者,本文采用均为截面数据,因此不进行自相关检验,所以最终回归模型为:

表1 描述性统计

2.模型结果分析

(1)拟合优度和F 检验

从回归结果的可决系数看,R2=0.8290,表示被解释变量有可以被解释变量解释的部分有82.9%,拟合优度良好。给定显著性水平95%情况下,通过查表得F(3,17)的临界值为2.44,由于F=10.58 〉 F(3,17),所以拒绝原假设,而回归方程显著。即保险密度、各市卫生机构数和地区经济水平对当地健康保费收入确有显著影响。

(2)参数含义

以上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可以发现,只有保险密度、区域经济水平、卫生机构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为这三个变量均与各个城市的购买商业保险的能力相关,购买商业健康险能力越强,健康保费收入越高,而具体各参数的含义是保险密度每增加1%,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当地卫生机构数每增加1%,健康保险收入分别向同方向变动0.92%、1.09%、0.67%。

(3)结果分析

从逐步回归结果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城镇比都没有通过显著检验,与以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不一致的,除模型建立不一致的原因外,还可能的原因有,广东地区临近港澳,拥有发达的保险业,对广居民的购买商业保险意识有所增强;而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占比、2000-2018 年通货膨胀因素地方公共医疗支出占比各市虽有差异,但整体影响不大,所以未通过检验。但是保险密度、卫生机构数、地区生产总值这三个变量都如预期通过置信水平为95%的检验。

五、总结与建议

文章对广东地区商业健康保险需求选用的是2018 年的截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健康保险发展的因素,从理论上讲,广东居民拥有商业健康保险的购买力,且广东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平均已达到11.62%,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应该说很大,而大湾区建设会从影响当地城市规划和保险产业业务跨境互联互通则进一步促进需求的激发和满足,因此此我们通过实证的结果发现:第一,保险密度、当地卫生机构数、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是影像需求中最主要的因素,并且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城市健康保费收入)成正相关。第二,一部分因素在城市之间差异较小,影响程度被忽略,没有体现到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第三,而像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这类城际差异较大的变量,可能由于当地保险业本身发展水平原因,居民的保险意识较强,因此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作用并未体现。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首先,进一步提高居民保险意识,同时增加基层卫生机构。保险密度取决于当地保险业发展水平,居民保险意识会影响当地保险业务的积极展开。而广东省保险协会和各大保险公司对于居民保险意识的培养虽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全球发达国家和港澳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应该利用这次与港澳保险互联互通政策的机会,鼓励社会共同参与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的宣传,商业健康保险消费者在购买后,后续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线上平台继续学习保险知识,同时结合当地城市新布局,增加边缘地区基层卫生机构数量,这样既能保障更多人的健康,还能使广东地区保险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

其次,注重各市政府公共支出投入的差异性,逐步实现健康保险区域之间均衡发展。通过各市统计年鉴数据发现,许多城市地方政府虽都在医疗保健卫生投入都在5、6%的水平,但受到当地财政收入上的制约,实际数据上还是有较大差异。本文认为地方政府举措应与本地发展现状相关,大湾区核心轴地区应该加强政企合作,增强保险软实力,努力让跨境保险方案广范围落地;而辐射地区应加强当地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高当地健康保障水准,吸引当地人口正常健康消费,促进当地健康保费收入的提高。无论家庭还是政府,对于医疗保健支出,不应该是定量投入,而应是定向投入。

最后,开展健康险产品创新设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广东省人均财富水平一直在全国前列,但当地健康保费并未因此增加,说明个人或家庭对健康保险的支出仍较低。考虑到城乡二元经济差异,城镇商业保险已经基本覆盖,所以应打造适合农村家庭的商业保险产品。同时,城镇家庭健康保费支出也有较大上升空间,应细分消费者市场以推出更多健康险产品,满足潜在市场需求。

注释:

① 2020-2025 年中国健康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9,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1225-31d7286d.html

猜你喜欢

健康险大湾广东省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惠民健康险来了
健康险改革:让保险姓“保”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
广东省第一届高中男子篮球联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