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山大观“新日本画”思想

2020-07-13张世伟

大众文艺 2020年18期
关键词:横山大观天心

张世伟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00)

明治维新时期,西洋画受到日本人的大力追捧,而另一方面日本绘画的地位逐渐受到威胁。芬诺洛萨注意到这种情况,便在其著作《美术真说》里系统地论述了与西洋画相比,日画的优点[1]。芬诺洛萨借用西方哲学体系来“发现”日本美术的价值并积极发掘日本美术品[2]。芬诺洛萨是冈仓天心的启蒙老师,两人相识于帝国大学。在校期间,天心曾多次追随老师到各地调查和鉴定艺术品。1896年,天心曾作为日本政府美术调查委员会,出访欧洲,考察研究西方美术史和艺术活动,受命编纂《稿本日本帝国美术略史》,旨在向西方展示日本近代国家形象。回国后,天心被任命为新建东京美术学校校长。即使出访了欧洲,他并没有像其他学者那样被西方文明所折服,反而更加坚定了开创新日本画的决心。这也使得他后来培育了包括横山大观、下村观山、菱田春草、竹内栖凤等在内的一代新日本画画家。

一、横山大观的求学经历

横山大观出生于明治元年水户市,原名酒井秀松,后因继承横山家更名为衡山秀麿,后从经文中取“大观”为雅号。大观成长的年代恰逢新旧时代交替,日本大力引进包括西洋画在内的西方文化。

1.中学—大学入学前

大观在中学时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跳级一年,明治十八年中学毕业。毕业后,他就离开了酒井家,改姓衡山,改名秀麿。大观原本以帝国大学①为目标,后考试失败便转向想去美国,便就读于私立东京英语学校立志学习英语,另一方面每到周末,便在五姓田芳柳门下一个名叫渡边文三郎的西洋画画家私塾学习铅笔画。大观英语学院毕业后,恰逢东京美术学校刚成立,原来穷困潦倒的画家们任职大学,一改画家在世人心中的固有印象。大观父亲的好友特别赏识大观的绘画天赋,便推荐他考取东京美术学校,又因入学考试科目是铅笔画或者毛笔画大观决定去尝试一下。大观为入学考试做准备,求学于狩野派画家结成正明,学习日本画。后来考试也是一波三折,当时大观报名铅笔画,但考试当天看到毛笔画考生不足一百,而铅笔画的考生超过了两百人,立马求助监考官今泉雄作更改考试科目,以毛笔画合格入校。

2.东京美术大学在校期间-毕业后

当时东京美术学校的任课老师有桥本雅邦、结成正明、狩野友信、川端玉章等,入学后师从桥本雅邦,一开始学习临摹仅使用线创作的古画印刷物,后临摹桥本雅邦的人物画和山水画[3]。临摹时,并不是一边看一边画,而是先不断观察,等到把握了画的精髓再动手临摹。由于学业成绩很出色,大观跳级一年,毕业作品《村童观猿翁》②获得第一名毕业。本来桥本雅邦想如果大观毕业作品获得第一名,就推荐大观留校任副教授,但是大观综合成绩并不理想,留校之事就作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也是一些古画临摹以及摄影,临摹作品繁多,其中还包括佛像画、水墨画、绘卷等,极大锻炼了大观的美术功力。明治三十一年,天心因骚动引咎辞职,以桥本雅邦为首包括横山大观在内的17人一同辞职,同年创立了日本美术院。

二、横山大观新日本画探索阶段

大观和春草热衷于新日本画创作,但是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线的问题。为了摆脱日本画中线的束缚,加上天心也提倡将西洋画的技法融入日本画中,所以他们主张使用没线描法来表现光线或空气,用刷子将混杂有胡粉的颜料涂满整个画面、有时也会使用干净的刷子来调和色彩浓淡[4]。由于使用这种描法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一些朦胧的感觉,世人将这种画风称为“朦胧体”,受到了新闻媒体和世人的非难。

由于当时日本美术院经营不善,天心为逃避现实去了印度。后来天心受印度国王委托装饰宫殿,回国后便派遣大观和春草去了印度,后因日俄战争爆发归国。回国后创作以印度美女在恒河边放置油灯的场景为主题的作品《流灯》受到好评,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朦胧体,色泽也变得亮丽起来。明治三十七年,大观、春草同天心一起奔赴美国,游走于各展览会和各博物馆学习,以朦胧体的绘画作品也受到大加赞赏,但是在日本依旧对朦胧体风格持批评态度,后辗转欧洲游学。后来,在日本美术院搬到五浦后,春草因眼疾经常不在五浦居住。大观在远离同样受朦胧体的影响的春草后画风有了突变,相对于逐渐接受西洋画的技法的春草,大观还是不承认自己受西洋画的影响,而事实上也是受日本古画、佛画、宋代水墨画、宗达、光琳画派的影响比较多[5]。明治四十三年,大观来中国游学后,在第四次文展上展出水墨画《楚水之卷》,描绘了长江沿岸风景,使用南画的笔法写实,虽然是水墨画,但不同于朦胧体,画面很明快。大正二年天心去世,大观和下村观山联手复兴日本美术院。在再兴第二次院展上,展出《竹雨》《渔樵问答》两幅墨画,使用了“片晕法”,使画面表现出很强的立体感,也真实地展现出日本湿气较高的独特风景,而这种绘画手法也受到当时新进画家的追捧。大正六年,《归来去》使用内里镶嵌金箔的画绢创作,第四次院展上大观也是用这种手法发表了《云来去》《秋色》。

三、横山大观新日本画特点

纵观大观的绘画生涯,风格多样,大致上可以总结为三点特征:

1.题材多样化,不限于传统日本画题材。因为大观有出访印度、欧美、中国等经历,这也造就了他的绘画内容题材的多样性。例如,《屈原》③的创作背景是明治三十一年冈仓天心因学院内部争斗而被迫辞职,他借屈原这一人物形象来表达老师天心的遭遇。《屈原》中狂风大作,树木随风飘动,鸟儿正在折返,而屈原却是昂首挺胸,衣冠整洁,双脚有力的踩实地面,面向狂风,体现出敢于反抗的精神。后来大观追随天心去了印度,回国后创作了《流灯》④,图中为三名印度女子,穿着印度传统服饰,披带头纱,在印度恒河边放流灯的场面,图中最左边的女子的披肩长发还保留着朦胧体的画法,但衣着和面部表情采用了轮廓线的,从面部看上去像是平安时期的佛像。就这样大观将创新的朦胧体和传统绘画方式结合起来,做了大胆的创新,一改往日画坛上对朦胧体的批判。

2.画法上创造了朦胧体和片晕法,不同于传统日本画写实、勾勒的绘画手法。在最初的新日本画探索阶段,大观和春草共同创造了朦胧体画法,这个也在《胧月》⑤《屈原》《流灯》等作品有所体现,但后来大观独创了片晕法。横山大观借鉴琳派水墨画、中国水墨画和印象派,将粗线扩展成面,之所以称之为片晕法,因为“片”在日语中表示单侧,单边的意思,片晕是指将粗线面改为色面,为了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6]。例如1923年创作的《生生流转》⑥,图中使用片晕法勾勒的山还有峡谷。生生流转不仅暗喻人生行路难,蕴含了深奥的哲学思想,也暗示了大观一生命运坎坷,经历了亲人、友人、恩师的离世,恰似图中所描绘的那样有山有谷,行人在人生路上艰难的前进。

3.色彩对比强烈,前半生多以彩画为主。大观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画有《群青富士》⑦《夜樱》⑧。《群青富士》中左边是山上的翠绿,右边是富士山群青色,左右两相呼应耸立于云端,绿草青、群青、残雪以及白云色彩对比强烈,构图简洁而又大气,装饰性很强。又如《夜樱》,绚丽绽放的樱花在夜晚篝火的照耀下,更加夺人眼目,随着篝火的浓浓黑烟上升,山际间被遮挡的一轮明月特别显眼,又以群青的夜空作为背景,樱花、篝火、浓烟、青空、明月、青松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副寂静的夜樱图。无论是《群青富士》还是《夜樱》都去除了线条,而采用大面积色块来区分物体,《夜樱》中还创新性使用了阴影描绘,这是宗达、光琳装饰画里所没有的,大胆地将西洋的绘画技巧和日本绘画技巧相结合,使得传统平面的日本画更具有立体感。

四、总结

横山大观坎坷的求学经历使得大观接受正规的绘画教育比较晚。在校期间大观便开始追随冈仓天心,一直力求在当时西洋画受热捧的时代重振日本画。后来追随天心去过印度、欧美开阔了眼界,所以创作出了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的作品。例如,《游刃有余地》⑨《迷儿》⑩《流灯》《屈原》等。这类作品不同于传统日本绘画,传统日本绘画更多取材具有日本民族特征要素,例如武士、歌舞伎等。在探索新日本画的道路上,冈仓天心和菱田春草对横山大观艺术道路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春草既是大观的好友也是志同道合的画友,两人一同创作了朦胧体的绘画手法来表现空气或光线,尤其是在使用朦胧体创作之后,在日本画坛嘘声一片的情况下,天心也力排众议,支持他们不要放弃,而是要继续创新。后来大观和春草一起追随天心去过欧美和印度,不断磨砺画技。天心和春草伴随大观走过了艺术道路上最艰难的阶段,这也使得大观不轻言放弃,勇于创新,一生都在探索新日本绘画技巧,最终确立了在日本画坛上树立了动摇的地位。

注释:

①帝国大学,现名为东京大学,当时东京唯一的一所大学.

②『村童观猿翁』1893(明治二十六)年创作,现收藏于東京美术大学,大观的毕业作品。图中耍猴的老翁指代的是大观老师桥本雅邦,村童11人是想象同期毕业生11人儿时模样创作的。

③『屈原』1898年.厳島神社蔵.

④『流燈』1909年.茨城県近代美術館蔵.

⑤『朧月』 1900年.福岡市美術館.

⑥『生々流転』1923年.東京国立近代美術館蔵.

⑦『群青富士』1917-18年.静岡県立美術館.

⑧『夜桜』1929年.大倉集古館蔵.

⑨『游刄有余地』1914年 東京国立博物館蔵.

⑩『迷児』1902年.個人蔵.

猜你喜欢

横山大观天心
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情暖横山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华枝春满 天心月明——漫说梁志宏其人其诗
红楼遗梦在常州
古径花繁 天心月粲——回眸20世纪的旧体诗词
外过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