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渗透策略探析

2020-07-09陈玲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渗透策略意义

陈玲

摘 要: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形式,思维又是语言的内化工具。小学数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他们数学能力的重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语言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公式,体会数学奥秘,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重要意义,并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渗透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引领小学生更加深层次地认识数学语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意义;渗透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语言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100元抵150元”“两件7折”“户籍人口统计图”等等都运用了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一種简洁的、准确的、科学性专业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语言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该把数学语言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优化教学结构,为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提供切口,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为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铺下基石。

一、小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一)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中收录的概念、公式、规律等在语言表述上都是非常准确、严密的。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公式、概念、规律等产生合理而准确的认知,减少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理解,比如,一旦熟练而准确地掌握了数学语言,那么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而非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一个“围成”和一个“组成”,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二)掌握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助力

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本就是息息相关的,语言的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思维的发散。可以说,语言清楚意味着思维明晰,掌握数学语言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助推力量。比如,在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说出算理,借助语言的表述发散思维,在获得正确答案的同时了解算法与算理,加深印象。

(三)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数学问题往往都是以数学专业语言的形式陈述的,所以掌握数学语言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熟练而准确地掌握数学语言可以让学生直观理解题意,另一方面掌握数学语言还能理清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比如,小林买了15本书,小赵买了5本书,请问小林买的书是小赵书的几倍?倍数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对题目的数学语言进行普通语言的转译:求()是()的()倍就相当于求()里面有()个()。如此,学生便可以准确突破困境,理解题意。可见,掌握数学语言,有效进行数学语言的转译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渗透策略

(一)发挥数学教师口头表达与示范作用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认知储备匮乏,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却非常强。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语言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借助学生的模仿天性去规范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正如上文提到的,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等多种特点,为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注重自己语言输出的严谨、科学和准确性。比如,在学习正方体后,有的学生提出问题:正方体是长方体吗?如果教师直接回答说正方体就是长方体,这就意味着语言表述不甚严谨,有待思量。所以,数学教师应该这样回答: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作正方体,所以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由此可见,教师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唤醒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学习热情。此外,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说”数学语言。通常来说语言是思维的承载体,“说”题甚至比做题更重要。比如,在讲解55×20=?时,数学教师可以强调在进行该算式的计算时,可以结合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在计算上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而后采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算式的计算。教师专业数学语言的运用让小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语言的熏陶。接着,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学生一边说一边算:55×20中55可以分解成50和5的和,而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分别计算20×5和20×50,再将两个乘积相加,最终得出答案。

20×55

=20×50+20×5

=1000+100

=1100

一开始学生的表述可能比较生涩,但是随着认识的增长,他们的数学语言描述会愈加简洁、准确,同时他们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也能对数学知识进行再次深刻的思考。

(二)指导学生对数学语言进行有效转译

数学语言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想要对该语言进行理解与把握,数学教师就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对数学语言的转译。首先,可以将数学语言转译成普通语言。比如,“蛋糕的四分之一”可以转译为“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其次,数学中的符号语言可以转译成文字语言。比如,5≤()≤12,面对这类题目,数学教师可以问一问学生这道题的意思是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常会在叙述中将符号转换成文字,即一个数大于等于5的同时小于等于12。如此,题目难度得到简化,答案也就随之而出。

(三)开展多样化数学语言实践应用活动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多是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课堂成为教师的主舞台,而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也不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和认知学科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鲜少有机会亲自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也没有机会在实际中运用数学能力。其实,对于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利用数学语言的契机,让他们在实践应用中进行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无疑是为学生提供数学语言实际应用契机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可以构建数学教学的翻转课。所谓的翻转课堂其实就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位置之间的一个小小反转。在翻转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学生的“学进去—讲出来”。一方面学生要根据教师给予的预学案展开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在“讲出来”的过程中实际应用数学语言。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如此便给予小学生更多进行数学思想表达的机会。虽然在翻转课堂或者小组讨论中,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会略有不足,但是随着认知的增长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会更加准确,他们也会在多种学习模式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应用,数学虽然是一种非同于自然化语言的专业性语言,但它依旧要在实践中深化。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优化多元教学模式无疑是教育学生应用数学语言、感悟数学语言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学习、掌握和准确应用数学语言对学生今后学习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在实践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数学语言与其他语言之间的转译契机,为学生数学语言的实际应用创设契机,促使学生在理解数学语言的基础上更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魏建丽. 试论数学语言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9).

[2]王岩. 运用数学语言,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J]. 试题与研究,2018(28).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渗透策略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