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认同理论下高等教育学发展的研究

2020-07-09李隽华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共同体学术

李隽华

摘 要:本文针对社会认同理论下高等教育学发展展开深入研究,分析社会认同理论的具体含义与概念,探索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及现存问题,然后以增强高等教育学社会认同与学科认同,促进高等教育学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分别为其提供两点有效对策,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会认同理论;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发展尚未成熟和完善,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陷于应该“作为一个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争论之中,众多学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等也未达成一致的看法,致使高等教育学社会认同及学科认同等相对较低。所以,应如何有效打破这一僵局,解决社会认同理论下高等教育学存在的不足,增强高等教育学社会认同与学科认同,是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社会认同理论概述

所谓的社会认同理论,即个体通过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低级分区等过程,获取其所属的群体资格,然后再通过激活与凸显社会群体资格,引导和调解社会行为。建构社会认同理论的基本过程,是经由社会中一个诸多群体组成的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人们通过群体成员资格的确定和相关体验来获得自我的概念。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体普遍会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群体产生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对群体的认同,这两方面社会认同基本都涉及群体成员对群体资格和相对应的价值与情感的体验,这些因素对于个体形成社会认同概念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高等教育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建立高等教育制度,在发展初期便得到空前关注。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所编写但未公开出版的《高等教育学讲义》在国内众多高校中流传,更是使高等教育学在国内教育领域引起极大轰动。高等教育学的建立,是遵循经典学科设计框架来进行学科建设的,期望能够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因此,高等教育学无论是在建立初期还是在盛行发展时期,需要努力奋斗的目标一直都是建立真正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促使高等教育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获得承认与研发。在高等教育学进入稳步发展阶段,相关教育学者、研究队伍与研究机构等便逐步开始建立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形成高等教育学学科群,以期为高等教育学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在高等教育学的四次年会中,明显发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特点增强,研究重点转向也不断获得强化。

(二)高等教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一直备受教育领域与相关政府部门关注,在学科建设与理论体系建设中也取得巨大的成绩,学科社会制度也在迅速建立并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但由于我国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建设已难以符合现代化需求,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有效解决传统高等教育学现存的问题,建立科学且完善的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才可提高其教育成效,确保高等教育学能够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获得认可。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并未获得普遍认同;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学学术共体内部认同遭遇挑战。

而造成这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借助于其他一级学科的平台,来获取学科发展资源与发展新渠道,以此来满足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这种依附式的学科发展策略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全新的学科发展资源和有效的途径,但却严重动摇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使其难以运用独属于自己的学科制度基础稳定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二是因为在社会认同理论下,高等教育学的学术共体逐渐呈分化发展局面,学科内部的学术壁垒也逐渐加深,致使一些高等教育学学术共体成员为获取学术资源,促进自身高效发展而忽略对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致使高等教育学学术发展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社會认同理论下高等教育学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一)坚守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立场

社会认同理论下的高等教育学创新发展,首先应明确认识到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担任着促进个人、国家甚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只有坚守高等教育学学科立场,坚持高等教育学外在制度的完善,才可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学改革创新,确保其在教育领域与社会领域中获得高度认同。同时,还应积极将社会认同理论渗透至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中,明确要求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要理性看待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价值与结果,要坚守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并且要在学科发展视野下,理性对待高等教育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所需要面临的发展困境,然后再沉下心来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学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社会建制。其次,在社会认同理论下,相关工作者还应明确认识到任何学科的建设,都是由粗糙的经验体系逐渐发展完善,再通过相关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寻求真理而实现的。所以为构建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夯实理论基础,应立足于时代,立足于实践,不断发展与创新,不断探索与实践,为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躬身尽力。

(二)建设高等教育学的学术共体

在社会认同理论下建设高等教育学的学术共体,首先可通过强化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凝聚力,加强学术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以鼓励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个人之间的积极交流为目的,促成高等教育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间的互动机制形成,积极构建学术共同体交流平台,搭建互动渠道。比如,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中的即时聊天软件——微信、QQ、飞信等,建立高等教育学的学术共体交流群,通过交流群实现共同体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其次,形成高等教育学一致的、一般性的科学范式,是促使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产生认同的前提条件。所以,高等教育学必须要采取坚实且有效的研究方法,加快学科研究范式的形成,为高等教育学理论构建与实践提供成熟的方法与指导,促使高等教育学改革发展。此外,高等教育学为提升学科地位,增强社会认同与学科认同,就必须要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并以此为阵地,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与途径,大力开展高等教育研究,不断提升内群与外群评价。然后在完善学科建制的基础上,深化学科问题研究,重点解决社会认同理论下,高等教育学现存的问题,增强高等教育学服务社会、服务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最后,还应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学学科信念和学科情感,通过相关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途径,将学科信念与学科情感内化于群体成员的观念当中,促进高等教育学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社会认同理论下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学科基础与制度建设等方面也相对薄弱,又因学科制度建设缺乏致使其难以获得良好的学科认同与社会认同。所以,只有始终坚守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加强建设高等教育学的学术共体,才可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学社会认同感,促进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露. 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建构理论的创新——基于亨利·泰弗尔的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01):38-43.

[2]王宇. 河南省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发展对策——基于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状态的数据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8):25-27.

[3]姜秀勤. 社会认同理论下的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研究[D]. 武汉大学,2017.

[4]姚雪,吕昕,吕善辉,李薇,李丽娜. 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认同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2):1835-1837.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共同体学术
爱的共同体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师交流、民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反差——阿伦德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