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2016-11-15王玲娜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小组学习数学语言

王玲娜

【摘 要】用富有儿童特点的语言教学,做好示范,有利于儿童模仿并形成数学语言。教师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提高“说”的机率是小学生发展数学语言的策略。而小组学习、开放课堂是教师强化小学生数学语言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语言;小组学习;开放课堂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概念、判断、推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它更是一种对广阔现实背景的概括与提炼,可以训练学生对世界文化进行精确、简洁地表述。因而教师应是知识海洋的导航员,应想方设法让学生重视并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同时,也可得到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能力,进而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这也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向现代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表达呢?下面简要谈谈一些可行做法。

一、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1. 熟悉儿童语言,采用具有儿童特点的语言进行教学

在进行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时,教师的语言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照顾到儿童的年龄特征,从儿童的认识实际出发。超出儿童经验水平的数学知识,教师尽可能采用与儿童接近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得明白,还学得轻松,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应用题教育的启蒙阶段,题目的理解是关键。由于儿童对“条件”、“问题”两个词生疏而难以接受,如果让学生先说一说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势必影响学生对解题策略的进一步学习。如果让儿童说一说从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儿童就容易接受了。又如教数的分解、组合,如果把分解、组合说成分成与组成,意思并没有改变,儿童却比较容易接受了。

2. 作好示范,为儿童提供语言模式

少年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数学语言的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是儿童学习数学语言的示范。因此,教师如果有目的地向儿童提供层次清楚的、简洁明白的语言模式,就有利于儿童说的条理性。长此以往,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会促进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

如在20以内8+□进位加法的口算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算理、算法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达到这一目的。如果在教学时不急于讲解,而是先设问:“可以怎样计算,看谁想到的办法多?”鼓励学生用多种办法来解答,再次体验“凑十法”。至此,由于有了计算9加几的基础,学生会很自然地来进行8加几的口算,这时候教师还附上简洁明了的板书,教师可引导儿童观察板书: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更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有了以上感性认识,如何让学生用口头语言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呢?

二、在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 面面俱到,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在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里,教师尽可能让学生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校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还可以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准备,使他们能比较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认识。对个别极差的学生,教师还可以从复述训练开始,使他们有参与课堂讨论发言的机会。把发言机会只给少数好学生是不妥当的。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拼组》时,刚开始切入话题,教师可提几个基础性问题让学生回答:“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积木,请大家看一看,挑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 “谁愿意介绍一下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是怎么样的?”复习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启,感到有话可说。当学生进入图形拼组阶段时,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意愿来拼组。拼好后,教师可先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汇报,再把“说”的面进一步扩大。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思考问题,还学会了表达交流。

2. 小组合作,扩大“说”的机率

数学新课程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有疑问存在。当学生提出疑问后怎么办?教师直截了当地回答无疑是点石成金;个别优等生回答也能使你的课堂锦上添花。但如果能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解决,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变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形成一个生——生、师——生交流网络。

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时,一位老师一开始让学生拼一个长方形,在拼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如何选小棒?

(2)选好后怎么拼?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理解长方形的特征也水到渠成了。

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讨论目标,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与空间。教师还应该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学习差异等方面的因素,如果小组成员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那效果更佳。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教学。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表述分数的意义等等。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了清晰地表达,说的机率增加了。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地养成勇于探讨、善于争论的习惯,从而逐步培养议论说理的能力。

三、适时开放课堂,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1. 创造良机,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思维空间。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不怕学生说出与课堂无关的话,不怕学生说出还没有教学的内容,也不过早地表态,不过早地进行反馈,只在一旁引导他们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教师设计一些符合学习心理的,集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开放性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奇思妙想就会突现。这里不妨借用一位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的一个精彩片断。

一开始,该老师出示了一组图形:圆、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它们排列起来。这个思维空间比较大的问题马上使课堂成了一个炸开的锅。学生一致认为,这几个图形可以根据角的多少排列。但产生了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意见。第一种是圆、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理由是圆没有角;第二种是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理由是圆的角最多。学生双方针锋相对,最后有一名学生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这几个图形围成一个圆形。这样一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理解,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到这里,话题自然地切入到今天的内容——圆的认识。

2. 鼓励思考,还学生一个问的权利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解放学生被禁锢的思想,才能产生真知灼见。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不急于切入课堂的教学内容,而是把这个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这一节课我们会从哪几方面入手研究呢?”

学生1:异分母分数可以直接加减吗?

学生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同吗?

学生3:异分母分数怎样进行加减?

无疑,我们如果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解答问题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提问也是学生动脑的结果。而学生的问题折射出求知、好学的光芒,也折射出学生充分感受,勇于表现的个性品质。调动师生投入自我探索,沟通情感、交流信息,从而迸发智慧火花,飞扬的个性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决定着数学教学的目标是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心,两者相互依存。正确的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努力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语言的表达,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小组学习数学语言
合作学习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探讨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新高考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新探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浅谈培养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