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有序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020-07-03朱海霞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验操作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朱海霞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通过看、想、说、做的思维过程和具体实践,让学生在感受比较、实验操作等过程中,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练就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序思维;核心素养;实验操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125-02

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学习到的所有数学结论都必须经过逻辑推理、严格证明才能被承认。在进行逻辑推论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个步骤和阶段都是非常严谨有序的,每一步都不可忽略,具有充足的论据支撑,层层递进直到获得最后的结论。

一、看,感受比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认知。这个过程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直观地感知和比较,通过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教学情景,将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将课堂设计生活化,以此来丰富学生对于数学相关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获得认识数学世界的初步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时,这是小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接触的内容,因此,在对这部分比较抽象的内容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有序发展。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们通过形状将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进行分类,如新的铅笔,竹筒,柱子等为一类;数学书、冰箱、手机、牙膏盒等为一类;粉笔盒、豆腐、魔方等为一类;乒乓球、汤圆、篮球等为一类,进而引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的概念,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其特征,进而能够正确从常见物体中辨认出图形。

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过程都必须有序化,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我们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维方法。

二、想,由浅入深

在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获得初步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实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发展有序思维,进而深刻认识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升华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例如,在讲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数学知识点时,首先,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要有效,然后,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认知的直观图形入手,展开联想,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则需要借助图形演示操作或等分物体为学生建立分数意义,将等分的份数慢慢从少到多,从进行合理分割到展开空间想象。在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建立分数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学生已经具有的形象表征的基礎上,赋予其数学内涵和意义,让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将具体事物同数学表达链接起来,进一步向抽象化的数学概念靠近,从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引导学生利用想象由浅入深地认识数学事物、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条理化、层次化,使学生的有序思维逐步形成,最终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思维发展水平。

三、说,讲究条理

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追逐数学内容的讲授,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在看和想的基础之上,要学会表达,让学生将思维结果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思考过程,通过正确的表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很多时候题干较长,文字表述过多,学生抓不住题目蕴含的数学考点,毫无头绪。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找出解题的切入点和可利用的数学公式,将复杂的数学题目转变成为对简洁的数学知识点的考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有序思维的发展。

例题:南通到青岛的水路全程约400千米,甲乙二船同时从南通和青岛两港出发相对而行,从南通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0千米,从青岛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这道题目看似难理解,实则只要让学生分析题目,判别问题属性,就能明确考点是相遇问题,要求相遇时间,只要用相遇总路程除以二船速度之和就可以了,总路程为400千米,甲的速度就是从南通出发的船的速度为20千米/时,乙的速度就是从青岛出发的船的速度为15千米/时,代入到公式中,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在引导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结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锻炼学生运用准确的、有条理的、简洁的、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相关数学概念、公式及数学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勇于阐述思考结果,说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思维过程条理化、层次化,不断进行凝练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从看到想再到说,依次递进,进阶提升,在不断挖掘教学潜力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做,实验操作

看、想和说都是我们头脑活动的过程,而让知识内化的更好的方式则是要实践,将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将手和脑协同起来。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将想、看、说统一到操作的环节中去,这时学生对于头脑中的表象理解会更清晰,更具有条理性,实现从形象到具象再到抽象的理解升华,从而真正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述《角的度量》这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数的测量,并能正确测量出角的度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画一些角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发现光用眼睛,很多时候无法判别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这时就需要通过使用量角器的来测量角的大小,准确进行判断。

首先,将一个半圆平均分为180份,一份也就是1度角,让学生建立起对1度角的表象认知。在了解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后,让学生使用量角器进行实验操作,尝试读角,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总结,从而明确量角的方法,两个重合:一是顶点重合,即角的顶与量角器中心要重合;二是边的重合,角的一条边和0刻度线重合,读数时更要从0刻度线找起,看角的另一条边指向量角器上所对应的刻度数。

在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实验操作不是让学生重复标准化的操作步骤,而是让学生边做边思考,将有序思维的发展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与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维方式,积极进行创新,在操作中深化认识,在探究中进行自主思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有序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诸多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的关键切入点,通过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舟舟.深化体验过程,培养有序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9,(35).

[2]李雪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1).

[3]唐秀.小学数学教学具开发及研制策略[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

[4]张敏,毕惠琴.试论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0,(2).

[5]解碧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浅见[J]. 学周刊,2020,(4).

[6]刘露.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100 以内数的认识”为例[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

猜你喜欢

实验操作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实现高中化学创新教学
解放幼儿的眼睛、解放幼儿的手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