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引导,提升学生思考力

2020-07-03刘春松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考学生

刘春松

摘 要:知识并不是静止的学问,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进行滋润。让学生置身鲜活的知识环境当中,感知知识的力量,思考知识的应用与意义,不仅能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改造世界,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考;学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011-02

数学知识的类型化设计,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质疑能力严重缺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挥思维潜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是否感兴趣,将影响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小学数学的学习水平也会影响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信心。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听、摸、说的机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勤于学习、乐于思考。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小学生对于分数认识并不多。当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解答,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让学生将其中一张白纸平均裁剪成五份,分别拿出其中的一份和两份,将这三份白纸和未裁剪的白纸进行比较,学生发现,这两个裁剪后的白纸加起来正好是未裁剪白纸的三份,也就是,于是引出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教师又提出,-=(  ),根据上述方法,学生们找到了解答这道题的方法,以此类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答其他分数加减法,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具体的教学实物使学生认识了抽象的数据,找出了计算方法。

上述案例中,通过借助实物这种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有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设难题,让学生深度思考

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进度,让课堂进程更加顺利,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让学生完成一些容易听懂,不容易出错的练习,这就使很多学生尤其是思维敏捷的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挑战性,认为数学学习很无趣,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学生的思维逐渐钝化。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教师让学生布置元旦联欢会,同学用红、绿、黄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装饰教室,为让图案更加新颖,学生设计为:3个红气球、1个绿气球、2个黄气球。那么请你推算一下:在第20个位置上应该放哪种颜色的气球?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纷纷用同样颜色的彩笔进行绘制,花费的时间较长。教师提出,如果问第100,200,300……是什么颜色,我们如果按照绘制的方法怎么完成?教师提醒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字母或是数字代替绘图,比如用1、2、3分别表示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气球,那么我们根据设计可以写出111233,111233 ……以此类推,就可以很快得出答案,第25个位置上应该为红色。

为了锻炼学生深度思考,笔者继续提出几个问题,如果一共用100个气球,红、绿、黄各多少个?这个问题有点超出学生认知的范围,但还是有学生愿意尝试计算,“老师,100个中有16组余4个,余下的是三个红色和一个绿色,红色是17×3,绿色是17×1,黄色是16×2”,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给出有“难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通过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学生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培养。

三、讲究方法,让学生全面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会思考,还要学会全面思考,避免出现片面理解题意等现象。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断发现问题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进而让数学思考空间更加广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类别进行思考,找到问题间的联系和区别,也可以将不同类别的问题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全方面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广度。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除法》一课的教学中,在讲到分桃子环节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剪纸,将纸剪成桃子形状,作为实物分发给全体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分发完毕后,教师开始给学生讲桃子的故事:在过火焰山的时候,孙悟空找了许多桃子来充饥,猪八戒贪吃,想吃桃子,于是让师傅分桃子,因为桃子数量有限,师傅对八戒说:“一顿饭给你2个桃子吧!”猪八戒嫌少很生气。这时悟空对八戒说:“那给你6个桃子,你一天吃完可以吧?”八戒搂着6个桃子高兴地笑了,孙悟空也高兴地笑了。请问同学们,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人谁更聪明?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找出问题的实质。

学生在故事情境中集中了精力,引发了思考,交流后发现:6个桃子一天吃,每顿饭也是2个,只不过一次拿了一天的食物而已,所以是孙悟空更聪明。

上述案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进行思考,增加学生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思考。

四、加强训练,让学生灵活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不仅要合情合理,还要思维敏捷、迅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思维缓慢迟钝的情况,说明学生的思考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还要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进行训练,比如,限定练习时间、通过速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迅速地进行估算等。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提高学生思考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小丽去参加歌唱比赛,小丽的唱歌得分为:8.7分、9.2分、9.1分、9.5分、9.4分、9.3分、8.6分、9.0分、8.9分,歌唱比赛规定,参赛者的得分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得分和一个最低得分,然后取剩下得分的平均数为最后得分。请从下列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个(   )A.8.7分;B.9.1分;C.9.4分。

做这道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计算:先将得分中的最高分9.5和最低分8.6去掉,再进行平均数的计算(8.7+9.2+9.1+9.4+9.3+9.0+8.9)÷7=9.1(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常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式进行思考:9.5分和8.6分去掉后,平均分一定在最小数8.7分和最大数9.4分之间,且上面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准确的,那就只有9.1分最符合题意了。因此,答案为B。

如此进行教学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计算中找到知识的乐趣,既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精心设计课堂,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认知事物,把握知识内涵,不断地进行探究,实现思考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思远.数学教学中學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1).

[2]温继桂.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9,(34).

[3]罗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

[4]刘玉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

[5]王建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分析[J]. 新课程(下),2013,(9).

[6]马立涛.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

[7]杨利民.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1).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思考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