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相传·勇担使命:口述广西艺术学院版画专业发展历程

2020-06-30蒋田喜张瑞霞

美术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广西艺术学院木刻版画

蒋田喜 张瑞霞

【摘要】广西艺术学院建校,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及1941年的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后又几经停学与复学。斗转星移,广艺的版画教学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已八十余年,在各时期先后有陈烟桥、陆田、雷时康、覃忠华、龙家桓、雷务武、李翔、姚浩刚等老师。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陈烟桥、陆田、雷时康等老师的带领下,广艺版画专业从无到有,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随着覃忠华、龙家桓、雷务武等老一辈版画教育家的深入探索与进一步努力,狠抓时代机遇,版画教学在规模与质量上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形成今日广艺版画教学事业发展的全新局面。本文依据龙家桓先生个人求学、工作经历口述整理,结合广艺版画专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梳理,相信对于了解广艺校史和地方版画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口述;广西艺术学院;版画;发展历程

一、建院初期

1938年,在徐悲鸿和满谦子的倡导与组织下,在桂林成立了“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甚至有音乐和美术组,其中美术组先后由张安治、徐杰民负责。1940年8月,更名为广西省艺术师资培训班,同年,训练班开设了木刻课程,先后由黄新波和刘建庵负责担任老师,他们还主编了中华全国木刻届抗敌协会的会刊杂志《木艺》,以及举办了“全国木刻十年纪念展览会”。这些早期的木刻教学和活动为广西以及国内培养了早期木刻运动的许多骨干力量。

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底,艺师班改名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广西政府将桂林私立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合并到艺术师资培训班,命名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桂林市解放第二天(注:1949年11月23日),学校木刻研究会的学生们连夜刻印几大版欢迎解放军的木刻墙报,张贴到市区大街上,进行积极的文藝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学校进行木刻版画教学的有刘建庵、黄新波、陈烟桥、龙廷坝、蔡迪支这些老一辈版画家。

1953年,由湖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等几所不同省市的地方艺术院校,合并成立了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从1946年至1953年,广西艺专在七年时间里,为地方与国家培养了约120名美术类人才。

(一)学校版画专业招生情况

195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成立壮族自治区,因地方文化艺术建设的需要,恢复并重建了广西艺术专科学校,教师队伍由原广西艺专老师和从全国抽调的一些知名艺术人才构成,有阳太阳、韦宣劳、张梅、陈良这些老师。1958年秋季,学校招收了第一届学生,当时设置有美术、音乐、戏剧三个系,其中美术系下设有国画、油画、版画专业。

在1958年以前,广西社会上活跃有龙廷坝、陆田、陈更新等本土版画青年,这些老师以前追随和参与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强调以木刻为武器,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为民族解放斗争而摇旗呐喊。而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中,搞木刻版画创作的青年随时面临被国民党抓去坐牢的风险。所以,不论从学校早期创建历史,还是新兴木刻运动发展上看,版画艺术存在着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

高考前,我在桂林市第一中学(桂林前国立汉民中学)就读高中,龙廷坝老师是我的美术启蒙老师,他是1939年考入当时的广西省立美术师资培训班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创作了《抓壮丁》《无家可归》《弃婴》这些作品,还曾经出版了个人木刻集《克敌》。从初中到高中阶段,我都加入了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当时负责班级班徽设计、美术字、大会设计、黑板报这些班级宣传工作。直到报考广艺前,我才临时到图书馆找到一本类似中国美术史的书籍进行突击学习。

1959年上半年,我报考广西艺专的时候,学校只在桂林设考区,采取提前单独招生,不参加全国统考。韦宣劳老师负责美术的主考,考试是画侧面的维纳斯石膏头像。记得当时我只带了一支6B铅笔进入考场,入考场后看见大约有考生三五十人,有的考生早已经把一排排削好的铅笔整齐放好,还有的背着画夹,有的考生甚至在考试前已经有作品在地方报纸发表过,他们看起来都很专业,而我身材最小,功底也比较差,是最不起眼的一位了。

第二天面试时,韦宣劳老师首先问我:“如果你考不上学校有什么打算?”因为考试前我的身体比较瘦弱,不适合室外作业的学科专业报考,当时又受电影《草原雄鹰》的影响很大,如果考不上就准备学电影的主人翁,报考内蒙古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了去支边,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医生。自己如实把考不上广艺的计划告诉了韦老师,韦老师又问:“如果考上了你又有什么计划,你知道哪些艺术家呢?”自己一听这个问题,就高兴了,回答他会好好学习专业,努力成为像徐悲鸿、齐白石之类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学以致用,建设祖国……后面,我和韦老师聊开了,当再看韦老师的脸上时,他露出了比较满意的笑脸。这就是当时报考的整个情况,主考老师具有很高的自主决定权。

(二)陈烟桥与广艺版画

进校就读后,当时系里只有陈烟桥一位版画专业老师,后续陆田、雷时康、李贝林这些老师才陆续到来。陆田老师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从事版画创作,在到广艺工作之前,曾在柳州美术公司、柳州日报还有柳州中学工作过,在《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中就有他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宜山妇女》《救济委员下乡》等作品,他还是雷时康老师的中学美术老师。李贝林老师当时很年轻,刚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西安美术学院前任院长刘文西和李老师是同班同学。李老师比较擅长素描,造型能力非常好,到了学校工作后主要教素描,还兼秘书工作,很遗憾的是可能因为行政工作占用了他的创作时间,所以不怎么搞创作。当时系里还有一位教素描和水彩专业的梁加坚老师,广西桂平人,他是跟着陈烟桥老师从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一同回来参加建设广艺工作的。

陈烟桥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曾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面和鲁迅有关于木刻创作的信件交流,有作品入选在鲁迅所编辑的《木刻纪程》,还参加了鲁迅与木刻青年的创作座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从事着美术相关的行政工作,在版画创作上也取得很大的成就,在全国版画艺术界具有很高的名望,除了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外,还担任了大众美术出版社的主编,当时他还编辑出版了《新中国木刻》《上海美术运动》等书籍,总体来说还是在做和版画创作、行政管理和理论研究相关的工作。1958年,在他正当年的时候,选择到了广西支边,担任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这不得不说是广艺乃至整个广西艺术界的幸事。当时广西艺术学院在国内是继中央美术学院之后全国第二所将版画纳入高等教育的高校,因为学校招收学生是先录取,入学后再进行分专业,我们这些爱好美术的青年学生刚进大学,还不太了解版画,传统的教学与认识上只有中国画和油画,所以在专业分配上,学校碰到了些困难。

陈烟桥老师当初是一个人到广西艺术学院参加工作的,过来时已经四十多五十岁,他爱人和孩子都还留在上海。一天晚上,我和张文祥、秦乔喜、文均等八位接到系里面赵佩云书记关于分专业的通知后,大家就去了陈烟桥老师家。一进门就感觉到这是一个学者的家,生活条件非常的简朴!我发现他家里面除了书以外,再就是有一两双比较旧的皮鞋,其他什么都没有!陈老师翻箱倒柜把资料、作品和一些书籍拿出来给我们学习,他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木刻版画艺术在我国的发源,再到国内发现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插图《金刚经》书籍等,这样从木刻版画发展史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一遍;然后他又讲解了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影响和意义,以及国外版画发展情况;最后是归纳总结版画艺术的价值和功能。听完他的详细讲解,同学们对版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但心里面还是不太踏实,没底。

陈烟桥老师讲完后,赵佩云书记首先讲话:“同学们,组织上讨论分配八位同学学习版画专业,现在听听你们有什么意见啊?”因为赵书记事先给我打了招呼,我就抢先表态说:“我同意听从组织的安排,我学版画。”说完后,其余同学原本可能有些其他想法,还在犹豫。那时候的学生比较团结,不像现在的学生那么调皮,又因为有一半的同学都是桂林的,他们看见我首先表态发言了,大家起初都不做声,沉默了几分钟后,就有张文祥第二个发言表示同意了。于是,这个缺口就打开了,大家都说:“好,我同意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八位同学都决定了学习版画,于是系里面成立了版画科,我担任科长,相当于今天的班长。

在正式学习版画专业之前,陈烟桥先生为消除大家疑虑,有一次他拿自己的作品给我们学习,他讲解版画的意义,如何學习版画等等。我记得当时特别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你们学版画是不会吃亏的,顾名思义,版画就是为出版而画,版画很有好处的,你们学了就知道。”因为当时国家出版印刷水平还很低,所有的刊物都离不开版画。版画当时主要就是黑白木刻,很容易发表在刊物上,甚至一些创作者可以直接把刻好的原版送到报社去,报社直接就排在版上打印出版,方便快捷,而且达到很好的效果。对宣传当时的政治形势、经济建设、满足大众的审美欣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早期的广西艺专版画专业虽然成立,但基本教学硬件设备是一穷二白,没有任何设备,甚至木板都没有几块。学校从1958年第一批招生,后续分别在1959年、1960年、1962年和1964年只招收五届学生,从师资力量来说,这几届学生又是得天独厚的,大家也都很努力,得到了全国一流版画艺术家的真传,在“文革”到来前保留了广艺版画的火种。很遗憾的是陈烟桥老师在1970年去世,对广西版画艺术影响非常的大。

(三)六十年代的版画教学情况

当时在教学上,特别强调毛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党的文艺方针,比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等,毛主席强调文学艺术工作者要重视民歌、民间故事和群众美术,所以学校也经常组织大家下乡采风写生与学习。1959年9月份刚进校,学校就组织我们去治理校园旁的相思湖。一个月后,学校为贯彻国务院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方针,又组织我们到了桂林市龙胜瑶族自治县的龙脊乡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下乡劳动活动。

当时教学主要是两种形式,上课和采风,其中上课是由老师带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写生。而采风则由我们在班长组织下,大家分流到农户家,要求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原则进行下放学习。因为我一直在城里长大,没到过农村,这些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活对自己以后的影响非常大,使我对艺术的认识和世界观的转变起到很大的作用,有很大的收获。就是在艺术创作上,坚持反映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反映我们的人民大众。

我们版画的木板和油墨当时都是学校提供的,相对油画专业要好很多。学油画的同学在材料上就遇到很大的困难,油画颜料很贵,在平时练习时都舍不得用颜料,油画布基本是自己的烂蚊帐、烂背心、烂衣服,画画时每画一笔都会按住胸口,真是要命呐!因为一笔颜料画下去,那都是钱!因为我是贫困生,当时享受国家助学金,生活补贴是甲等十元每月,学习补贴享受乙等三块五每月,总共每个月十三块五补助。扣除每个月伙食费九元后,还有四块五可以购买画材,当时学校针对贫困生还有一项政策,到学校美术器材室购买画材可以享受五折优惠。同学们生活都很清贫,学油画的同学看到我们版画同学经常能拿到稿费,所以非常的羡慕,我们也感到很高兴。

大二的时候,我们版画的同学就有作品发表出版了。当时还提倡集体创作,我们的作品在《人民画报》《民族画报》作为封面出版,我的一些水印木刻作品就在《广西文艺》《广西画报》发表过。我们版画专业八位同学当时集体创作了一幅套色木刻作品《壮乡新貌》,后面在《人民画报》作为封底发表,总共收到60块钱稿费。因为是集体创作,所以是八个人分,一个人也能够分得差不多10块钱,作品后面还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所以当时就觉得版画的确有好处,确实能给大家带来实惠和荣誉。

二、曲折发展阶段

在1960年9月,学校从广西民族学院迁到南湖之滨的现在教育路南湖校区,这时候学校正式改名为广西艺术学院。学校在“文革”前招收了58级、59级、60级、62级(由预科班升本科)、64级共五届学生,现在回头看这几届学生,都很有成绩,几乎每一届学生都有些代表人物。如58级有覃忠华老师,59级有我,60级的有邓福觉老师,62级有龙圣明老师,64级有李秀,现在这些老师还有坚持在地方、艺术院校长期搞版画创作或者教学,而且他们的版画搞得都相当的好!

1972年,学校那时只招收工农兵学员,因为广艺是地方艺术院校,当时创办了为培养中小学图音教师的革命文艺系,也就是后面的师范系。虽然当时招进来的学生专业基础较弱,但是也培养出一批人才,其中73级后面留校搞教学的美术教师谢森、柒万里、李绍忠,他们算是其中较有成绩的代表者。到了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招生,雷务武老师等就是当时这一届的学生了。

在1979年元月,我调回广西艺术学院师范系工作,当时系里版画老师还有陆田、杨照、龙圣明、陈伟南这些老师,力量相当雄厚。1986年,我担任师范系副主任,当时没有正主任,相当于我就已经独当一面,负责美术教学和管理工作。为振兴师范教育,师范系这边努力配齐各学科的师资、强化师范教育的模式、努力进行教学改革、扩大招生名额、改变招生方式等,为避免学生毕业后的流失,实行了定员招生,就是毕业后分配回生源所在地参加工作服务。1986年,我们成立了“朝花版画研究会”,由李桦题词,陆田老师和雷时康老師担任顾问,我担任会长,雷务武是秘书长,通过组建版画专业研究会团体组织,版画创作队伍得到更多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1988年,学院院系调整,美术系将师范系合并后,我继续担任副主任,分管教学和科研,这时还把雷务武老师从邮电局调回了广艺工作,学校版画师资也在不断加强。当时新成立的美术系基本实行分块分专业管理教学,那时陆田老师研究乳胶三合板,我研究纸版画,雷务武研究吹塑版画和独幅版画创作。

1988年到1993年,系里在各学科开展“责任班”的教学模式,由我负责系里起草责任班的管理办法。从1988年到1993年,责任班学生入选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十余件,入选省(区)级以上美展七十余件,获奖省(区)级以上展览十余件。在全国美展中,我们学生都占了很大的获奖分量,尤其是1991级版画专业的姚浩刚老师他们班,总共八位学生,有六位学生的作品入选了全国美展。当时在责任班我们提出来的口号就是“要培养出国家一流的版画专业学生”,其中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创作作品能够入选获得全国美展,这就是国家一流的大学生。在1993年,美术教学责任班教学成果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区教委颁发的区教学成果一等奖,现在看来这些举措是英明有效的,整合集中了有限的教学资源,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到1995年,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美术系一分为三,分成了美术系、美术师范系、工艺美术系,我又回到了师范系从事教学兼班主任工作。那个时候也有伤心的事情,在办责任班时,很多学生们都跑到美术系雷务武老师那里去学综合版画和独幅版画习了,师范系我这边的水印木刻就给冷落了。

三、新时期发展

退休后,我知道学校的发展还是很大很快的,美术系版画专业这边成立了导师工作室,例如雷务武导师工作室,同时开设了版画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教学,学校发展更加稳健快速了。扩招后,学校从几百人发展到上万人,又新设了校区,学校大了,生源充足了,在教学质量的问题上还是值得深思的。

关于这次2019年我回学校举办个人版画展,当时是雷务武老师2015级版画专业的研究生潘柳华帮我印制了我早期的一些作品。潘柳华的专业功底的确很不错,我拿早期的一件作品给她印,自己在一旁偷偷看她调颜色,她调出来的颜色能够跟我的原作颜色很接近。那就是一个基本功,能调整出我作品的理想颜色,后面有了去年的这个画展。她很喜欢我的作品,对我说:“龙老师,我就是学水印木刻的研究生,看到你这作品非常喜欢,现在很多同学也很喜欢水印木刻。”我吃惊地说:“哎呦,有这个事啊?”

退休后我只参加过几次学校的画展,总体感受来说,现在的版画和其他艺术创作上,已经不像我们以前很接地气地去表现时代,去表现我们的工农兵和我们的人民大众。现在的创作主要是以技法为主,没有强调主题的画面,学生们喜欢创作风景、静物和自我,看到这种气象,我感到很痛心。

我在整理自己这些作品时就发现,我们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到我生长的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和特征。一看到那个时代,看到我们的劳动人民和那些气息,了解到这些东西的时代背景,我觉得自己应该整理整理。应该有责任把这些东西再拿到学校给大家看一下,学习一下,了解一下,再交流一下,希望以此激发更多同学们对水印木刻的热爱,这就是我2019年回学校举办个人版画作品展的初心。

口述对象简介:龙家桓(1939.6—),广西桂林人,擅长水印木刻版画。196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广西民间美术采风队、广西博物馆、广西美术展览办公室工作。1979年后调入广西艺术学院任讲师,曾任师范系、美术系副系主任、教授。1987年5月赴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和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参加当地艺术节介绍中国传统水印木刻艺术。作品有《妈妈的心愿》《瑶家的花裙》《苹果熟了》等,论文发表有《中国的水印木刻》《民族特色与世界性——浅论水印木刻的民族风格》。

注:该口述记录主要为2019年11月和2020年3月多次采访整理完成。

注释:

*基金项目:广西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口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发展史1938—2018”(项目批准号:2019KY048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广西艺术学院院史编写委员会.广西艺术学院院史(初稿)1938—1998[M].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部资料准印证第0032303号,南宁广香彩印厂.

[2]中国美术馆.抗战八年木刻作品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广西艺术学院木刻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202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桌上盆景(外一幅)
家国情?家国梦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为革命而“新兴”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Contemporary local architecture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