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渑池县耕地质量监测与评定

2020-06-29张雁代先锋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耕地质量调查分析

张雁 代先锋

摘要: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介绍渑池县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基础上,通过监测点实地定点取土化验、数据分析及农业生产测产调查,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由此得出了渑池县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结果,并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调查分析;监测评价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源,耕地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粮食产能,而且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根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GB/T 33469-2016)要求,渑池县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制度,设置耕地质量监测点,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通过定点调查、田间试验、样品采集、分析化验、数据分析等工作,对全县的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新技术推广,为全县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促进渑池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2018年秋季,对全县的耕地进行土样采集,2019年进行了化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现将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渑池县地处三门峡东部,地理位置在北纬34°36至35°05,东经111°33至112°01。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丘陵起伏,被称为“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地貌景观,全境地貌由南而北依次呈丘陵一河流低阶地一洪积扇—低山。

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年均降水量662.4mm,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2 362.2h,有效积温为4 046.4℃,无霜期216d。渑池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多种农作物和果类的生长。

2、土壤类型。全县主要土壤类型有褐土、红粘土、粗骨土、石质土、潮土等五个类型。

褐土。褐土分布于广大的中山、低山、山前洪积扇、丘陵等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面积最大。褐土在渑池县分布21 713.68hm2,占总耕地的46.9%。

红粘土。红粘土在渑池县各乡均有分布,广泛分布于浅山垄岗丘陵区,以南大岭天池、果元、英豪面积最大;其次是张村、洪阳、陈村、仰韶等。红粘土在渑池县分布21 780.1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7.05%。

粗骨土。粗骨土在渑池分布于北部的中山区,海拔高度在1 200~1 400m之间。主要分布在南村、段村、仁村、洪阳四个乡镇。粗骨土在渑池县分布1 803.98hm2,占总耕地的3.9%。

潮土。潮土发育在黄河、涧河沉淀物和丘间凹地洪冲积物上,受地下水影响,地下水位一般在1.53m。潮土在渑池县分布618.99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34%。

石质土。石質土在渑池县分布最少,一般分布在低山丘陵区,英豪、张村、洪洋、仁村等乡镇。分布面积为376.22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0.81%。

3、农业生产。2019年全县耕地面积46 556hm2,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8 186hm2。其中,粮食作物43 603hm2,单产264.9kg,总产17 329万kg。油料作物8 227hm2,单产155kg,总产1913.1万kg。其他经济作物种植16 356hm2

(二)耕地质量监测点设置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17]18号)“耕地质量调查点位基本固定,每667hmz耕地不少于1个监测点,覆盖所有农业县(区、市、旗、场)”的要求,全县截止2019年底共建国家级和市县级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7个(分别在陈村乡下马头、万寿农场、果元乡果元村、仰韶镇韶华村、英豪镇英东村、城关镇苏湾村、天池镇卢氏村等),涉及2个土类3个亚类,兼顾不同耕地地力水平。

(三)监测网点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建成国家级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2个,市县级监测点5个。具体情况见表1。

二、耕地质量监测情况

(一)取土化验

按照《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农种植[2018]17号)的要求,2018年秋季全县耕地地块上采集土样66个,土壤样品由三门峡市土壤肥料管理站检测,全部土样测试项目有土壤pH、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常规6项,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硅、有效硫、重金属铅、汞、铬、镉、砷等中微量及重金属元素13项,测试项目共计19项,总计化验土样880项次。

根据2019年全县68个土壤样品的化验结果,全县耕地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见表2。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我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是: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27g/kg,全国有机质平均含量24.65g/kg,河南省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83g/kg,渑池县有机质平均含量低于全国水平,稍高于河南省有机质平均含量。全氮、速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缓效钾含量较高。

(二)耕地质量监测点生产试验情况

耕地质量监测点主要进行小麦、玉米的施肥试验示范,设立常规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耕地质量监测点小麦试验,经过实收实打测算,2019年空白区小麦产量62kg/667m2,常规施肥区小麦产量336kg/667m2,空白区与常规区小麦产量相比,每667m2减产274kg。根据耕地质量监测点玉米试验,经过实收实打测算,2019年空白区玉米产量80kg/667m2,常规施肥区玉米产量396kg/667m2,空白区与习惯施肥区玉米产量相比,每667m2减产316kg。

(三)全县土壤养分变化趋势

根据2019年全县耕层土壤农化样品的化验数据统计,与2018年耕层土壤农化样品的化验数据统计相比,2019年全县耕层土壤养分变化状况如下。

1、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代表土壤质量和肥力的重要因子,其含量的高低不仅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也是农田土壤用养管理的综合结果和肥力演变的重要标志。2019年比2018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67g/kg,增加率为3.8%,说明渑池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上年比有所提升。

2、全氮。氮素是植物营养三要素之首,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与植物生长直接相关,其含量水平是评价耕地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2019年比2018年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02g/kg,增加率为1.8%,说明渑池县土壤全氮含量2019年比2018年有所提升。

3、有效磷。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元素,土壤中磷素的多少及有效程度对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土壤有效磷是当季作物可从土壤中获取的磷养分资源。2019年比2018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0.44mg/kg,增加率2.66%,说明渑池县土壤有效磷含量2019年比2018年有所提升。

4、速效钾。钾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土壤中的速效钾能在短期内被作物吸收利用。监测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对合理利用钾肥资源,提高钾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比2018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2.1mg/kg,变化率为1.2%,说明渑池县土壤速效钾含量2019年比2018年有所提升。

5、缓效钾。缓效钾是评价土壤供钾潜力的指标,也是速效钾的补给来源,缓效钾的不断释放可以使速效钾维持在适宜水平。2019年比2018年土壤缓效钾含量增加20.1mg/kg,变化率为2.4%,说明渑池县土壤缓效钾含量2019年比2018年有所提升。

6、pH值(酸碱度)。pH值(酸碱度)是土壤形成和熟化培肥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pH对土壤中养分存在的形态和有效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土壤pH过高会使土壤碱化,过低会使土壤酸化,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019年与2018年相比pH值基本保持不变。

三、渑池县耕地质量评定状况

(一)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及依据

按照国家耕地质量等级标准(GB/T33469-2016),三门峡市属于黄土高原区二级分区一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根据2018年黄土高原区耕地质量区域评价启动会纪要,渑池县评价指标体系经讨论确定为以下六类16项。

立地条件:地形部位、农田林网化、海拔高度。

剖面性状:有效土层厚度、质地构型、障碍因素。

耕层理化性状:耕层质地、土壤容重、酸碱度。

养分状况: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

健康狀况:生物多样性、清洁程度。

土壤管理:灌溉能力、排水能力。

(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结果

2019年我县耕地总面积46 556hm2,其中,全县无一等地;二等地面积2 54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47%;三等地面积4 6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95%;四等地面积21.5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83%;五等地面积14 35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7.74%;六等地面积6 95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4.93%;七等地面积2 52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42%;八等地面积1 75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77%;九等地面积88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9%。

根据表4,2019年我县二、三、四、五等耕地等级面积及所占比例(%)比2018年有所上升,六、七、八等耕地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比2018年有所下降。综上分析,我县2019年耕地质量等级与2018年相比有所提高,提高0.2个等级。

四、提高耕地质量的建议

(一)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发展耕地适度规模经营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之一,家庭联产经营体制不仅是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基本措施,也是有效保护耕地质量的重要前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以更有利于贯彻执行土地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及农业技术推广。

(二)贯彻土地管理法规,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

要认真实施《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土地管理法规,不仅要确保耕地红线分解目标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的落实,而且要落实好法规中关于耕地质量保护的有关条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承担起保护耕地质量的责任和义务,坚决防止侵占耕地、污染耕地和使耕地质量严重退化的违法行为。

(三)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一是要利用耕地质量评价的成果,进一步搞好渑池县耕地的粮食适宜区评价,划定基本粮田予以固定、保护,加大补贴与建设倾斜,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二是要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基础,落实好耕地资源分区利用规划的主要工作。三是要立足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搞好农、林、牧结合,加大林业、牧业发展。四是要扶持建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增效。

(四)扩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扩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它使生产利益的取向与保护耕地质量及其环境达到了统一。目前分散经营模式与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经营要求不相适应,要以发展果、菜、菌、牧加工为主,建立以出口企业或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绿色食品集约化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化、标准化生产,推进灵宝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猜你喜欢

耕地质量调查分析
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嘉禾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耕地质量和利用集约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分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