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路径研究

2020-06-29孙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职业院校

孙阳

摘要:结合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其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从硬件支持、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软件、政策软环境等五个方面研究职业院校科学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路径,以期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路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快速地改变着这个世界,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也使职业教育信息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必须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才能保障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涵与特征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涵

教学环境是指开展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各种客观要素及资源的总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则是指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基础,实现信息化教学所必需的各种客观要素及资源的总和,包括硬件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及教学软件等,还包括了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政策方针。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征

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模式,因此,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中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自主化、个性化和共享型的教学空间、学习空间。信息化教学环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并共享教学资源,多元化呈现教学内容,营造开放互动的教学平台,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软件,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习者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职业院校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就要打造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持才能实现。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环境显然是不可能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各种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及推动信息化教学的政策措施等共同构成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条件。只有建设并完善了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才能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保障

前沿的信息技术需要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支持,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技能。因此,职业院校只有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能够支持信息技术应用的軟件和硬件设施,推出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激励教师提高信息化技能的措施,才能使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路径

(一)信息化硬件支持环境建设

信息化硬件支持环境是指实现信息化教学所需要的硬件基础设施,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能力。根据201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职业院校应落实“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同时推动建设有线、无线一体化认证,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加强数字媒体制作室、数字化教室等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硬件环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的方式,统筹安排,合理规划,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推进信息化教学环境硬件设施的建设。职业院校在进行信息化硬件支持环境建设时,应对信息化教学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根据教学需求制定建设计划,同时,针对不同建设项目合理制定采购、验收标准。在硬件技术水平选择上,应注意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平衡成本,不可盲目追求高标准而忽视实际需求,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不可目光短浅,出现项目建成就落伍的现象。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是全面落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职业院校应建设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库,突出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途径有三个:全盘引进、自主研发及合作开发。

全盘引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一般是相关专业领域中的标杆,可以来源于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也可以是信息技术公司制作的专业化教学资源素材。这类资源的获取可以迅速丰富本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积累的前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教学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这种直接拿来的资源是无法与本校的教学实践无缝对接的,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在引入外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时一定要抱有审慎的态度,在使用时也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更新。

自主研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就是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建设符合本校教学特点的、符合本校自身发展的信息化资源。自主研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来源于教学实践,使用时更契合教学实践的需求。自主研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积累并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适当的转化。职业院校可以先利用已有的传统教学资源,将其优化整合后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传统教学资源也能够适应于信息化教学。从长远来看,职业院校应打造一支自主研发的队伍,鼓励师生全员参与,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自主研发。这样既可以开发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又可以锻炼师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注入新生力量。

合作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实现现有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在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时,应积极向拥有丰富教学资源以及开发能力的院校学习,通过参观学习、教学比赛及研讨会的形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与兄弟院校合作开发、共享共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职业院校还应结合办学特点,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既可服务教学又可服务社会的企业信息库、岗位技能标准库、人才需求信息库、创新创业安全库等开放资源,使职业教育真正迎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三)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教学中,授课模式从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主动、个性化的学习。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目标,确定信息化网络平台应实现的功能,然后再确定平台包含的模块,已经开设的网络教学平台也应不断优化,提升应用水平。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主要目标包括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储存与共享、为师生提供网络教学空间和网络学习空间、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等,在建设过程中,要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设计、实施和维护。在建成的信息网络平台上,学生能方便地获取教师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作业及知识拓展等,并利用平台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直观,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数据的统计及时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和个体差异情况,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建设

教学软件的应用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学软件配合各种硬件设备,貫穿整个教学活动,提高教学中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是指教师及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所能够运用的各类软件,它为信息化教学包括备课、授课、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教学软件应用范围不同,将其分为用于授课的工具类软件及具有学科针对性的专业化教学软件。用于授课的工具类软件包括制作PPT所需的OFFICE办公软件、制作微课所需的录屏软件及影像处理软件、开发MOOC所需的网络平台软件等,这类软件的供应商很多,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购买,提供给师生使用。具有学科针对性的专业化教学软件是根据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开发的教学软件,如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虚拟仿真软件,这类软件有时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虚构出工作场景,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的操作模拟实践,提高技能水平。除了直接购买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软件,这样,更能切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教学实践。

(五)信息化教学政策软环境建设

良好的政策软环境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是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政策软环境的推动与支持,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是无法实现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政策软环境的建设需要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信息化教学的理念,积极制定推进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政策。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落实建设发展规划,既要保障建设资金到位,又要制定相关激励措施,提高师生加入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四、总结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必须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立足本校实际,从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软件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实现。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