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6-29任慧婷陈伟兰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信息化

任慧婷 陈伟兰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时代,信息化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进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利局面,各职业院校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现场模式”为例提供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案例,以期能对广大职教同仁有所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同年代的专家学者赋予了信息化不同的时代含义,如南国农、林毅夫、何克抗等对信息化的含义都有阐述。中国对“信息化”较为正式的定义,源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其表述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过程。可见,信息化是对发展状况的一种描述,侧重于对一个地理区域、经济体或社会不断发展以信息为基础的程度,也可理解为其在信息劳动力规模方面的提升程度。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程度也已成为国家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信息与网络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与此同时,信息化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受信息化的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信息化对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人才成长环境的转变

21世纪是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时代,信息化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得到普遍运用,这当然也会打破传统的人才成长环境。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方面,就必须不断开拓专业视野,掌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用数字化手段表达出来的技能水平。总之,要让培养的人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并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更加重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引导和规范,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条件下,学校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科学设置专业。二是教师依据大数据分析学情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爱好、学习效果等信息,进而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精准度,提升教学效果。三是通过使用电脑、平板、手机等智能设备及移动终端,教师能随时随地对学生开展指导。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使得教师更加方便灵活高效地解决学生知识上的困惑,也使育人的效果更加突出,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质量管理与评价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使得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加精细化。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手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经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快速准确掌握学情,进而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指导,提升教学质量。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评价,改变了以往只片面关注学生成绩而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单一性,只注重最后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短期性,只考量学生的“学”而不检测教师的“教”的一元性,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快速,构建了新的评价标准。

二、信息化条件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一)当前职业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两种:一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使得应用性和知识性能够更加深度匹配,有效解决了当前职业教育中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脱节的情况,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及规格向学校反馈,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共同按订单进行人才培养,所培养的人才经企业验收合格后即被企业录用。

(二)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未来要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文件的出台给广大职教工作者指出努力的方向,未来中国将通过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来促进人才资源结构调整。就目前来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素。高職培养目标也应具备上述基本要素。当然,我们在定位的同时还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补充、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更需要对这些要素的具体指标或要求,进行较为清晰准确的说明。而目前,仅有较为宽泛的定义,尚未有清晰明确的表述,这对于后期人才培养不利。二是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虽然各省、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加大力度,在推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依然存在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上仍有一些误解和盲目。比较突出的就是“两张皮现象”“不均衡现象”“不科学现象”。首先,不少院校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放在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信息化设施的配置和投入上,对利用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其次,受地域、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即使在同省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极不均衡的局面。再次,部分职业院校对信息化建设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尤其是针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数字化教室建设相对落后。最后,信息化资源更新缓慢。三是缺少相应运作机制和组织实施机构,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四是教师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培养方案不健全。六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线场模式”探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历经“三式一型”的改革、“三融四境”的推进,借助信息化手段,形成了在真实场境中,以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为目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线场模式”。其本质是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把企业生产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重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立数字化平台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超星集团公司在泛雅学习通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开发出了新的App移动学习平台。这一平台融合了资源、课程、学习、测评、交互一体的学习移动终端,是面向移动终端的移动在线教学平台,它具有通知、签到、直播、投票、问卷、评分、主题讨论等基本功能。平台的应用满足了教师实现所教课程资源云共享和学生在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同时也让校方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情。

(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线场模式”人才培养方式主要依靠实施“八个一”工程建设,即:一院(二级学院)一址(办学场所)、一址一品(品牌专业)、一品一圈(职教生态圈)、一圈一点(线场教学点),一点一线(线场课堂),一线一面(课程、培训、培养一体化),一面一网(课程淘宝网),一网一航(学习导航)。具体做法如下。

1、一院一址。“院”指二级学院,“址”是每个二级学院都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开放有序、安全稳定、环境适宜的办学场所,成为师生的学园、家园、乐园。目前,学校16个二级学院已全部完成一院一址的建设,并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办学,成功转型为产业学院。

2、一址一品。“品”就是品牌专业。围绕行业、职业、企业、岗位打造品牌专业(专业群),逐步建成世界一流专业(专业群)。树立能够可持续、可传承的品牌,打造特色,以点带面,用最短的时间培育出最好的成果、最先进的人才。每个二级学院确定一个专业作为该学院的品牌专业,围绕品牌专业制定三年建设规划,打造特色。

3、一品一圈。即构建有生命、有智慧、有温度的职教生态圈。将职业教育的发展置于产业、行业之中,基于“产、学、研、创”四大要素,构建“产、学、研、创”生命共同体,形成职业教育生态圈。目前,我校已与格力电器、富士康、郑州宇通、上海明匠、龙翔电气、亚柏无人机、台湾友嘉、国云数据等企业分别建成了智能制造类、汽车类、电气类、新能源汽车类、无人机类等“产、学、研、创”生态圈。先后建起了省一级的产业技术创新推广平台、中小企业孵化器、非晶变压器工程技术中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等。以上这些应用技术创新与推广平台联系上百家企业,每年申请专利几十项,为技术创新推广、成果专业转化发挥着积极作用。产学研创生态圈还通过横向合作,实现了与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等之间的融合和校际合作。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上下贯通,前后融合,相互匹配。

4、一圈一点。即分布式办学点。职业教育要走出去办学,走进企业,走进产业园区,把“产学研创”职教生态圈植入企业、产业集聚区,建设能够让师生“吃、住、学、产、训、研、创”的分布式办学点,标准要高于校内,让学生自愿去,让教师乐意去,让教育主管部门放心,让家长满意。目前,智能工程学院植入格力、机电工程学院植入富士康、汽车工程学院植入宇通、云商学院植入华南城,已形成了数十个高标准、高质量的分布式办学点。学校基本探索完成以硬件建设为主的前四个一,整体转入以软件建设为主的后四个一。

5、一点一线。即在分布式办学点打造“线场课堂”。线场课堂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是吸纳了“产学研创”四大因素,最能体现职业教育规律,最能满足企业需求,最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特点的课堂。课堂的教学内容、师资、教学任务、教学评价等都来自真实的企业。

6、一线一面。即课程、培养、培训构成的面。目前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相对完善,但培训体系十分薄弱,而真正的职业教育在于培养培训一体化。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培训需求旺盛,通过线场课堂做好企业培训,可以通过企业员工与学生轮换进入线场课堂学习。利用开发企业的课程,牵引企业的培训,用培训带动学校培养,真正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学校成立了课程与培训学院,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致力于“问题—解决、任务一完成”行动课程的开发,通过用企业定向课程带动企业培训,用培训牵引培养,构建“课双培”体系。

7、一面一網。即打造课程淘宝网。课程淘宝网里有培训课程、培养课程、培养培训一体化课程,服务于企业员工、在校学生、社会人员。瞄准顶尖企业,与行业顶尖企业加强合作,通过企业的核心技术来开发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课程。

8、一网一航。航即学习导航。建设师生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一生一课表、一生一导航、一生一空间”,使学生能够明确在哪里学、跟谁学、怎么学,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发性、自觉性。目前,学校已经开发完成了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学习导航样板间的建设。可视化动态展现人才培养方案,让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可视化、信息化、实现实时追踪,让学习路径、能力目标一目了然。对教学活动中的全时数据清洗挖掘再造,形成师生真实画像,引导学生修正学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供企业正确评价学生、学校全面诊断教学质量并加以改进。

“现场模式”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从实践中来,再指导职业教育改革深层推进,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纵深。我们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探索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信息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