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引领溢出效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6-29张艳清谢会昌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溢出效应技能大赛培养模式

张艳清 谢会昌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在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上具有“引领溢出效应”。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创新性差,缺乏学习动力及合作精神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各类技能大赛为抓手,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产教融合、学徒制等模式及各类创业平台,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模式;技能大赛;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即在从事一项活动时,除对该项活动的人或事产生影响外,也对外界的人或事产生了影响。“溢出”多指知识的“溢出”。由于职业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引领作用,因此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引领溢出效应”。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及存在问题

1、从学生来源来看。目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生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五年制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自律性就差,家长管教不住,进入高职后,仍是缺乏自主学习动力,思想幼稚,不懂合作,不时违纪,需要进一步的历练。二是单招录取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存在不肯吃苦,惧怕高考失利,又害怕将来没有文凭不易就业的投机取巧心理。进入高职后,很多还是不想吃苦,得过且过,混文凭的旧态。三是普通高招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要明显好于前两类学生。这类学生大体也可分成两种:一种是高考失利者。这些学生有的是破罐子破摔型,既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混个文凭即可,“面对完全与高中阶段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时,很多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找不到学习的动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心中充满理想,将专科学校作为跳板,想通过专升本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继续进行深造。他们自律性好,有学习动力,但这部分学生只占很少的比例。另一类是在高中阶段所谓的“差生”,这部分学生或学习习惯差或学习方法不正确或根本无心学习。这些同学上课小动作多,听课不认真,课上课下爱打游戏,只顾眼前玩乐,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学习目标或学习目标模糊。这些同学“进入高职院校以后,由于在高中阶段已习惯家长指派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大学所学专业没有深入了解,没有进行过详尽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这些学生学习目标模糊”。

2、从学生实习实训情况来看。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为例,学生开始真正接触企业是从大三下半学期的顶岗实习开始,之前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虽然在校内也开设有《企业经营之道》等相关管理沙盘实训课程,但相对简单,运用的综合性知识远远不够,学习的时间也只有几周,跟真正的企业实际相距甚远。一旦顶岗实习开始学生就手忙脚乱,时间过去了一两个月,有的同学还没有找到适宜的工作,有的频繁更换工作,有的甚至干脆放弃,这些都是不能适应社会的正常反应。因此,如果能在顶岗实习之前,学生学习过类似仿真企业操作的课程,顶岗实习就显得不那么突兀。调查显示:很多顶岗实习企业认为“很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创新精神不足,在工作中则表现为工作任务互相推诿、消极懈工,已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可见企业对相当一部分高职实习生是不满意的,不满意的原因仍旧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缺乏。

鉴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积极性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缺乏社会适应能力,高职三年如果不对这些学生加以引领和改进,他们将很难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在全社会创新思想大背景的指引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增加了企业模拟操作的课时量;在原来6个月顶岗实习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增加了2~3个月的企业见习实践,一些需要上的素质课程如管理学、商务谈判等可以到学生实习的企业去上课。

二是在教师授课方面,目前学院普遍采用“智慧课堂”线上授课加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参与的程度,减少“满堂灌”的现象。工科实行“学徒制”等,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些选修课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完成,获得相应的学分。

三是在考核方法上,许多教师大胆改革,减少客观知识记忆考试比例,以“形成性考核方案”等大作业的形式考查學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作业注重学生平时上课的状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加入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授课中大多采用案例法进行理论教学,教学缺乏底气和经验,就问题泛泛而谈,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不能从中受益。

二是从授课模式来看,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的课程教师提前在APP端传好资源,学生在预习后教师只需讲授重点难点,但由于高职学生自律性差,很难做到知识提前预习,导致课程无法继续;有的知识点相对深奥,比如会计类的课程,还需要教师仔细地进行讲解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因此,高职课程中半数课程仍旧以教师为主进行课堂讲授,智慧课堂等工具很难发挥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一些线下学习的课程,也存在个别学生为了得到学分刷网的现象,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会进行思考,线下课程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另外,高职教师也存在着更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水平较低”,“30岁以下教师群体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和51-55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欠缺等现实,因此很难在多种信息教学技术手段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从考核方法上虽然教师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类的作业为例来看,教师要求3~5人一组,但每组真正参与的人不足,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有的同学虽然参与了但只是从网上搜集资料,“一抄了之”。这样一来,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技能大赛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溢出效应”

(一)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溢出”

许多高职院校的大赛都要求学生3~5人一组进行比赛,这些学生在备赛、比赛中均以“组”的形式进行。以“跨境电商模拟竞赛”为例,首先赛前几个同学要进行比赛的整体规划,商议采取什么样的营销和管理手段才能出奇制胜,然后再分配各自的角色。赛中按照比赛的需要该合即合,该分即分,例如,选择哪几种平台进行运营,选用哪几种商品时就要“合”。选好平台后按照之前分好的角色按部就班,有的承担上传产品的任务,有的承担计算商品售价的任务,有的负责进行商品的促销,有的负责商品的最后审核,这时候宜“分”。一轮比赛结束后,全组的成员还要对上轮比赛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和差距,为下一轮的比赛重新进行规划和准备。每个角色之间环环相扣,比赛环节也是惊险万分。同学们经过比赛大大促进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比赛结束后大家都更加珍惜彼此的友谊。由于许多技能大赛的初赛都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已然“溢出”。

(二)学生创新意识的“溢出”

以跨境电商模拟平台比赛为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采用何种店铺进行经营,在营销背景下如何正确进行选品,如何处理定价与利润之间的关系,采用哪种运输方式,何时进行贷款更有利,哪种营销手段更见效,上架数量多少为宜,如何改变订单量少,投资回报率等问题均需要各位参赛选手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跨境比赛一轮为45分钟)进行创新思维,迅速做出反应并给予认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些技能仅仅依靠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借助技能大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后续的学生就业和创业过程中,这种“创新溢出”作用会更加彰显,如果没有创新的头脑,“创业”只是空谈,没有创新的头脑,就业的过程中也很少会有建树。

(三)学生职业道德的“溢出”

仍以跨境电商模拟平台为例,学生在平台上发布产品,消费者进行选择购买后,学生要按照规定的订单量和运输方式来完成交易。如果学生在平台上上架数量多,但库存不足,且无钱进货的情况下是无法完成交易的,这就构成了违约。违约在比赛成绩的核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这就要求除了要进行科学核算外,还要求他们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操守。商品卖得再好,利润率再高,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进货就要忍痛下架,而不要欺瞒消费者,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未来学生进入真正的商战环境,势必会遵守职业规则和法律,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溢出”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里主要阐述“工匠精神”中的“精益”精神。以2019年跨境电商模拟平台比赛为例,全国参赛的高职院校队伍高达200支,各队借助平台进行PK赛,比赛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成绩。学院2018年的选手在第7轮比赛中冲到了全国第9名,但由于没有精准计算好现金的流量,差了几百元钱,最后破产,遗憾地只拿到了三等奖,以他们组的实力成绩应该会更好一些。比赛平台上传的商品多达上百种,都要借助EXCEL表格计算清楚,对每种产品的细节都要追求极致,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学生要细心、执着、坚持。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中,这种精神是必备的。

三、技能大赛“引领溢出效应”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只是一次比较正规的比赛,但由于它具有“引领溢出效应”,因此,如果能将技能大赛引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是很好的“引领”。

(一)将技能大赛实训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各个院校参加的技能大赛是对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考核,在平常训练中没有专门的时间,通常的做法是有的采取参赛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放弃其他科目的学习全身心来备赛;有的是利用课余时间抓紧练习。“由于每参加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需要经过校、省层层选拔,要求的技能高、备赛时间长,会与日常教学活动产生不小的冲突”,导致教师和学生均对会对这一现象产生抱怨。前者是以牺牲其他科目的学习为代价的,备赛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好的,在心理上容易瞻前顾后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后者往往备赛的时间不充足,导致成绩不理想。还有一种情况,以跨境电商模拟大赛为例,如果学校没有购买软件,在备赛的过程还需考虑竞赛练习平台开放的时间,如果正好和上课相冲突,或者学生有课余时间而平台开放时间已过就没有办法进行练习。

由于每年的技能大赛都有固定的时间,因此,应根据技能大赛要求,将大赛实训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技能大赛期间安排课时,学生全员参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应“将‘普测型校级技能大赛制度化”成为教学中的常态。如果学校能“将竞赛引入校园文化,要求全体师生均积极参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普及,就会提升整个专业乃至整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将“工匠精神”引入相关课程标准,教师改变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以竞赛平台为载体初步了解社會,以大赛要求的创新性、团队合作意识、职业性、适应性的“工匠精神”为指导,最终形成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良性机制。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赛教融合”。

(二)以技能大赛为指引,培养学生成才成长的土壤

在学生具备了“工匠精神”后,学生成长成才可以通过两种模式来进行(见图1)。一是部分同学选择就业,学校可以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制和学徒制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就业。技能大赛结束后学生已初步了解跨境企业的基本模式和操作流程,到企业真正实践时也能得心应手,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将他们输送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结束再进行双向选择;另一部分同学可以以学院平台为载体,建立实体公司,使学生成为会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有用之才。目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学生已在校内注册公司,以速卖通、虾皮等平台为载体,进行创业,初显成效。

从上述培养模式可以看出,根据高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创新性的特点,按照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将职业技能大赛引入现代人才培养方案中,运用竞赛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按照技能大赛参赛的规则要求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合作、创新、适应、专注、精益求精”)。教学上根据技能大赛的指引,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进一步强化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两条腿走路”最终实现学生成长成才。

尽管以技能大赛“引领溢出效应”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师生参与及受益面应怎样进一步扩大”,具体的路径和方法有哪些,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的问题应怎样尽快加强,学生创业过程中如何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但只要我们坚守“努力、执着”的决心和初心,通过技能大赛的“引领溢出”,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必将逐步打开,并将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溢出效应技能大赛培养模式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