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自然分娩产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0-06-23张婷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总产出血量个性化

张婷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分娩是女性的生理现象,自然分娩是无需人工干预的分娩方式,此种方式对产妇产后恢复、胎儿后去发育有利,但自然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产后出血、难产等,需要辅助相应的护理管理保证分娩安全、顺利,降低剖宫产率[1]。个性化护理能够提升护理管理的针对性,根据患者需求开展护理管理,在临床中使用率非常高。本次研究将针对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我院80 例自然分娩产妇为调查样本。产妇均为足月分娩女性;产妇均为单胎妊娠者;产妇无妊娠合并症;产妇无产道畸形、异常表现;产妇无脏器功能障碍者;产妇能够正常沟通、交流;产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对照组:产妇年龄平均(29.3±3.2)岁,孕周平均(39.5±0.6)周,初产妇27 例,经产妇13 例,产妇体重平均(55.9±4.3)kg。

观察组:产妇年龄平均(29.6±3.4)岁,孕周平均(39.9±0.5)周,初产妇28 例,经产妇12 例,产妇体重平均(56.3±4.5)kg。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基础管理、生命体征监测、产后指导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开展相关配需,让其明确个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同时明确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转变既往被动服务模式,提升护理人员服务主动性。此外要开展专业化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环境管理:为产妇提供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病房布置以家庭化为主,可配备简单的婴儿物品,室内布置以暖色调为主,并在室内放置绿植,可允许产妇在不影响医疗操作、院内制度的条件下布置房间,提升产妇舒适度,缓解产妇紧张情绪[2]。健康指导:根据产妇认知水平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计划,可联合多媒体、微信平台等方式开展健康指导,提升产妇认知水平。对产妇的疑问予以耐心的解答,帮助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心理护理:产妇的情绪直接影响其分娩,因此要充分评估产妇情绪变化,开展针对性指导,帮助产妇稳定情绪[3]。对于恐惧疼痛的者可通过无痛分娩、呼吸调控、触抚等方式稳定其疼痛;对于身份转变恐惧者可多为产妇讲解新生命带来的幸福感,并要家属多陪伴产妇,为产妇提供情感支持。

1.3 观察指标[4]

统计产妇总产程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对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进行统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产妇抑郁程度,量表总分超过8 分为有抑郁,分数与抑郁程度成正比。

1.4 数据统计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总产程、住院时间及产后24 小时出血量

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

表 相关时间统计(±s)

表 相关时间统计(±s)

组别 n 总产程时间(h) 产后24h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h)观察组 40 10.6±2.8 245.9±41.3 4.3±1.1对照组 40 13.7±3.4 318.7±32.6 5.7±1.4 t 4.45 9.67 4.97 P 0.00 0.00 0.00

2.2 产后抑郁发生率

对照组有6 例产后抑郁病例(6.7%),观察组有1 例产后抑郁病例(2.5%),差异显著(P <0.05)。

3.讨论

自然分娩能够避免剖宫产带来的损伤,降低产后出血、感染发生率,且此种方式能够降低分娩创伤,更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个性化护理管理相比于传统护理灵活度更高,能够结合产妇以及临床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并能够针对产妇的情绪进行管理,让产妇能够获得最大的舒适度[5]。此种方式同时能够产妇家属参与到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够增加产妇家庭和谐度,同时能够让产妇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更细致的照顾,对促进产后恢复十分有利。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其产后恢复速度更快,且观察组仅1 例产后抑郁病例,证明其此种方式对产妇产后恢复十分有利,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总产出血量个性化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