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学科课题研究的路径探究

2020-06-21李运花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研教研

李运花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以科研促进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的区域学科课题研究,成为带动整个区域教研文化构建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由于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许多区域学科课题研究质量被大打折扣。文章通过对区域学科课题研究关键瓶颈的分析,从科研引领教研、科研助推教研、科研借力教研三个方面,对区域学科课题研究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区域学科课题  科研  教研

区域学科课题是指以学科教研员牵头,区域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区域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区域学科教学核心问题解决的研究,构建教研员与学科骨干教师的研修共同体,并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学科教学改革和教研文化构建,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学科课题研究的瓶颈:教研与科研脱节

1.工作上的脱节

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虽然从理论上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所不同的是研究取向上有所差异。课题研究重在探索新,强调改革方向的引领;教研的任务是了解旧,强调现实问题的解决。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成为区域课题研究一直纠结的难题。首先,教研工作注重面上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着眼点基本上是保底基础上的提升,一旦上升到课题研究,经常会出现选题过大、过旧,前瞻性不强的问题。而课题研究强调点上的创新,进而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需要较高的理论起点及系统架构研究过程,而且相对来讲更费时间。因此除了缺乏相应的科研能力之外,对课题研究的各种顾虑,引发了教研员做课题畏首畏尾的现状。

2.思维上的脱节

传统意义上教研更多的是关于教材教学的研究或者集体备课的研讨。因此,教研员在进行区域学科课题研究时,仍习惯于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教师的教上,强调教材的分析与解读、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各层级教师的培训等,导致研究过于程式化,甚至将工作设计等同于研究设计。实际上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学习改革教学实践作为区域学科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更能够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也更容易促进教学改革的成功。但很多教研员对于以学为基点的课题研究往往习惯于忽视或者较为生疏。

3.理念上的脱节

教研活动扎根教学实践,教研员对现实教学问题的捕捉最敏感。而科研通常理念先行,然后促动实践的变革。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理念革新的理想与教学实践变革的现实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过激的改革可能会存在教学实践的严重不适应。如何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有效沟通,既能有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又能够使得先进的改革理念有效落实,需要教研和科研的有效磨合和协作。

二、区域学科课题研究的策略:教研与科研通力协作

1.科研引领教研

鉴于学科教研员主持课题时教研与科研脱节的瓶颈问题,笔者改变了过去以个别参与研究或者重点指导的自由管理,开始探索分段式聚焦推进的策略,即以课题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和结题指导为主要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常规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采用抱团式管理的方式,即每个阶段将主持相关课题的教研员集中在一起组成科研工作坊,然后通过科研引领、同伴研讨、问题聚焦、思维碰撞等活动,帮助教研员们逐步掌握基本的课题研究技术和方法,转变研究思维,从而促进区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在此过程中,对区域课题研究中的瓶颈问题等进行聚焦和研讨,为教科所的科研管理和科研指导提供实践支持。另外,在平时的课题指导过程中,邀请教研员一同参与指导,不断提升教研员的科研引领能力。

2.科研助推教研

作为教学研究的专家、课题研究的新手,不少教研员对课题研究缺乏清晰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把握课题研究的实践操作。如找不到合适的切入口,不善于系统地进行课题设计,不知如何撰写研究方案,缺乏对资料的有效积累与深刻分析,不能很好地陈述研究过程,呈现研究成果等。而对于学科课题,科研员由于受自身学科专业经验所限,只能在课题研究方向的把握、研究方案是否有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宏观指导,对部分学科的课题研究工作往往缺乏教学实践上的微观技术支持。为此,科研部选择了一部分区域学科课题,采用了从独白走向对话的的全程参与式指导。

首先,变常规开题结题指导为基于问题解决的随机支持。科研人员与学科教研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研讨,在研究题目的凝练、研究突破口的选择、研究思路的梳理、研究活动的设计、研究创新的突破、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修改等方面进行微观科研支持。其次,变文本审视为活动解剖,通过多次深入参加区域学科研修活动,以课堂观察技术和研究课的引领为载体,对基于科研技术的学科研修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最后,变单向讲听为倾听理解。整个研究过程中与学科教研员组成合作研究体,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强调核心教学问题的解决,强调教研和科研的互通有无。

3.科研借力教研

为了减轻区域科研指导的压力,弥补科研员学科智慧缺乏的弊端,自2014年起,我区开始实行兼职科研员制度,即分学段邀请科研素养较高的教研员做兼职科研员,参与学科科研管理、活动策划、课题指导等活动。例如,我区实行了片区科研工作坊机制,工作坊以学段进行划分,每个工作坊分别由两名专兼职科研员组成导师团队,形成教研和科研两方面的指导合力。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区域科研管理和指导的压力,教研融入科研,增强了科研指导在学科教学方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聘请的兼职教研员都具有丰富的学科课題研究经验,通过参与课题指导,可以将学科研究智慧有效地进行辐射和迁移,跳出学科看课题研究,对于教研员的科研思维形成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科研教研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研讨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中小学教研边缘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