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结核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危重压疮结核病

(阜新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结核病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一大传染性疾病,当病情加重时,会合并系列并发症,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专家表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健康杀手。究其结核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以上,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胸痛、全身无力和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会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临床中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护理手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得极为重要。研究证明,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整体护理质量[1]。本文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危重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循证护理在此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选择入我院进行危重结核病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样本。以数字抽签法,按照奇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有23例,占比51.11%;女性患者共有22例,占比48.89%。患者年龄的最大值为75岁,最小年龄值为20岁,平均年龄为(57.12±4.28)岁;疾病类型:有24.44%(11/45)患者为粟粒性肺结核,13.33%(6/45)患者为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15.56%(7/45)患者为结核性脑膜炎,11.11%(5/45)患者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15.56%(7/45)患者为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20%(9/45)患者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共有24例,占比53.33%;女性患者共有21例,占比46.67%。患者年龄的最大值为76岁,最小年龄值为20岁,平均年龄为(57.09±4.22)岁;疾病类型:有26.67%(12/45)患者为粟粒性肺结核,11.11%(5/45)患者为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17.78%(8/45)患者为结核性脑膜炎,8.89%(4/45)患者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17.78%(8/45)患者为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17.78%(8/45)患者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均符合结核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脑肾等系统性疾病;②精神系统存在障碍;③依从性低。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大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干净和卫生。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循证护理,主要干预措施为:第一,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家庭状况、经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分析影响结核病治疗的相关因素,如既往病史、禁忌证和过敏史等,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和评估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2]。通过研究分析,将高热、压疮和排痰困难等三大问题作为循证护理的重点;第二,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本院资历较深、专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自主选举中一名小组长。随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循证护理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论证。第三,护理干预:①排痰困难干预:提醒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饮水,对口腔或呼吸管内的痰液进行有效稀释。针对痰液较为黏稠的患者,可给予患者超声雾化,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在超声雾化期间,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适量的温开水,避免患者的痰液过于干燥,不利排出。随后,护理人员可轻拍患者的背部,提醒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排痰。②压疮护理:提醒并协助患者合理变换体位,在进行翻身时,可将软枕放置在患者的两膝间、腰部、肩胛骨等部位间,并对相关部位进行有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皮肤出现局部红肿的患者,可给予患者凉液垫,并保持床单和病房环境的整洁卫生,降低甚至避免患者出现压疮。③高热护理:合理控制患者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将温度保持在18~22 ℃之内,湿度维持在55%~65%;借助冰袋,对大血管的分布区域处进行冰敷。对于中枢性高热患者,可给予患者葡萄糖低温液体的同时,对患者实施亚低温管理。针对费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可在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患者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3]。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比较,包括退热时间和排痰困难改善时间[4]。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分发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其中,≥90分的患者为非常满意,80~90分的患者为满意,<80分的患者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文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应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退热时间和排痰困难改善时间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s)

2.2 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析:对照组中,发生压疮的患者数共有14例,发生率为31.11%;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压疮,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中对护理干预措施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数有12例,多于观察组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析[n(%)]

3 讨 论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产生飞沫,导致其他人受到传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结核杆菌而患上结核病。在此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结核病的有效预防和对症治疗。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指导护理实践的科学工作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以证据为核心,通过分析研究成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因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可显著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获得了众多医学人士和患者家属的接受和认可[5-6]。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需要长期的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证实,仅仅依靠临床用药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症状改善和病情控制,疗效并不理想[7]。有研究证明,在危重结核病护理中,高热、排痰困难和压疮是长期以来的护理难点,极不利于危重结核病患者的机体康复[8-10]。循证护理在危重结核病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提出护理难点,构建循证护理小组,再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高热、排痰困难等[11-13],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支起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本文结果显示,在退热时间和排痰困难症状改善时间等方面,观察组的所用时间分别为(1.76±1.03)d、(2.79±1.26)d,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同时,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为31.11%(14/45),与观察组的2.22%(1/4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中共有43例患者对护理干预措施较为满意,总满意度为95.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危重结核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在总结出护理难点后,构建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在缓解患者高热、排痰困难和压疮等不良症状方面,价值明显,值得临床中扩大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危重压疮结核病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