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共情护理人员情绪

(山东省滨州市优抚医院,山东 滨州 256610)

抑郁症属是一种精神心理科疾病,极易反复发作,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还会给其家庭乃至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的压力也随之上升,导致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2],目前已成为了社会普遍问题,基于其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3]。目前治疗抑郁症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但大多的心理症治疗都是将患者集中于密闭式病房中,不仅使其脱离了社会环境,也不利于患者与他人沟通,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回归社会[4]。传统护理因考虑患者心理特征不足,导致护理效果差,共情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心理问题为主,通过识别情感给予反馈,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5]。本研究就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6例抑郁症患者,分组探讨共情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6例抑郁症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悲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68)接受常规护理,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25~68岁,平均(47.25±2.57)岁;病程0.4~7年,平均(3.24±0.57)年;教育程度:14例大专及以上,36例高中及中专,18例初中及以下;婚姻状况:33例未婚,35例已婚;观察组(n=68)接受共情护理,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25~68岁,平均(47.22±2.58)岁;病程0.4~7年,平均(3.25±0.55)年;教育程度:15例大专及以上,36例高中及中专,17例初中及以下;婚姻状况:32例未婚,36例已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心境障碍性抑郁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③无严重躯体性疾病者;排除标准:①双相情感障碍者;②药物或酒精滥用者;③高度自杀倾向者。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s)

表2 QLQC30评分对比(±s)

表2 QLQC30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行为管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再接受共情护理:

1.2.1 护理培训:在知网、万方等网站查找共情护理方面相关文献,再参照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制定“抑郁症患者共情护理操作技能手册”,组织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共情护理模式培训,内容包括操作技巧、沟通理论、认知、人性关怀、相关理论等,培养护理人员理解他人和关心他人的性格,并将被动关怀转变为自觉关怀[6]。培训方式为操作技能演示和理论知识传授相结合,有效综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和学习交流研讨会,相互交流心得、经验,并要求护理人员通过评测过后才能进行护理实施[7]。

1.2.2 护理实施:①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话,观察其心理状况,不反驳患者言语,不进行价值判断,可通过眼神示意、点头等肢体语言进行回复,抓住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对患者情绪的观察,并体验患者心理状态,根据其肢体信号、神清变化、表达方式等评估患者实际需求,以便给予相应的帮助。②换位思考: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换位思考的方法来看待他们的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体会到患者无奈和苦楚,并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整理相关信息,再根据护理经验、文献资料等综合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探索患者内心世界,以便进一步给予理解,感受到其深层次的情感需求。③共情体验:通过询问和语言交流等方式获得的信息,引导患者进行思考,评价患者对外界事物和自我感觉的理解,再根据综合评估和反馈的信息进行心理干预。通过询问患者是否知道自己的矛盾情感、感到自己被他人理解等问题渐渐帮助其接受自身状态[8]。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①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1960年Hamilton编制,包含17、21、24个条目,分值30~80分,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严重。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价,包括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共6项指标,各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9]。③护理满意度:采用年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包括健康指导、环境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操作、护理服务共5项指标,总分0~100分,>60表示满意,计算总护理满意度[10]。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CS14.0统计学软件,计数、计量资料以n(%)、均数±标准差表示,χ2、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29.06±3.11)、(29.05±3.10),对比无差异(t=0.0188,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15.22±0.92)、(18.25±1.30),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t=35.1895、26.4935,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15.6887,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QLQC30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分别为(77.50±8.11)、(79.57±5.12)、(81.33±6.73)、(76.55±7.40)、(82.04±6.83)、(71.36±3.81),对照组分别为(72.22±7.61)、(75.25±5.21)、(75.25±6.53)、(71.26±5.27)、(73.22±6.23)、(68.22±3.16)。护理后两组患者QLQC30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服务满意度63(92.65%),对照组为46(67.6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χ2=19.6420,P<0.05)。见表3。

3 讨 论

抑郁症为21世界常见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与信息化时代对人健康的消极作用有密切关系[11]。日益发展的社会给人们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我国抑郁症正是因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疏远等因素的出现而急剧增加[12]。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不愿学习、工作,不愿与外界接触、反应迟钝、思维迟缓、情绪悲观等[13],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注意力障碍、记忆力下降、体质量下降、睡眠障碍等情况,严重时将会产生自杀倾向,从心理影响发展到生理影响,也给其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积极有效治疗十分必要[14]。共情为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合理的运用共情不仅有利于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建立并促进护患关系发展,还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真实感受,并给予合理帮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5]。

抑郁症属心理疾病,所以护理中需严格重视患者心理干预,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以促进治疗效果提高[16]。将共情护理模式运用到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可使护理人员倾听到患者的心声,理解其内心想法,患者的思维得到了引导,情感得到了宣泄,最终认可人格[17]。同时在共情护理模式下,可为患者后续的护理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也让患者感到了护理人员的关怀,获得精神上满足,更加配合治疗[18]。

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29.06±3.11)、(29.05±3.10),对比无差异(t=0.0188,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15.22±0.92)、(18.25±1.30),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t=35.1895、26.4935,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15.6887,P<0.05)。两组患者HAMD、QLQC30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共情护理模式能有效调节患者心理情绪,逐渐患者其抑郁程度,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服务满意度63例(92.65%),对照组为46例(67.6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χ2=19.6420,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说明共情护理模式更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具有高质量、高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共情护理人员情绪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