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因子的影响分析

2020-06-18邓福轩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缬沙坦阿托

邓福轩

(通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通山 437600)

慢性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发病机制复杂特点[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异常升高存在紧密的联系;基于此特点,本次研究将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试剖析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的药物协同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11月于科室进行治疗的60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中30例接受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5.3±6.1)岁,平均病程(3.9±1.2)年;另将接受依那普利的3 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6.6±7.0)岁,平均病程(4.3±1.5)年。软件比较两组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给予慢性肾炎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加用依那普利10 mg/d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国药准字:H2005148)睡前口服20 mg,1次/d以及缬沙坦胶囊(诺华制药,国药准字:H20040217)160 mg/次,1次/d;两组对象均持续治疗三个月。

1.3 评价标准

1.3.1 疗效评价

①临床治愈,患者接受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②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降低幅度超过40%,临床症状体征改善;③患者接受治疗后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但幅度不足40%,临床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④无效,未达到上述三项标准。

1.3.2 血清炎症因子

比较两组对象治疗后三个月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hs-CRP、TNF-α、IL-6。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s)、%表示;样本数据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

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临床有效率90.00%;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7例,临床有效率76.67%;组间有统计学意义(x2=6.397,P=0.011)。

2.2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随访记录,观察组治疗后三个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参见表1。

表1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表1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组别 病例 hs-CRP(mg/L)TNF-α(ng/L)IL-6(NG/L)观察组 30 6.69±1.03 43.16±5.69 10.89±1.77对照组 30 10.02±2.31 52.35±6.06 15.23±2.02 t 7.211 6.055 8.850 P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临床研究显示:TNF-α以及IL-6是调节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当机体处于炎症状态下时由巨噬细胞产生;hs-CRP则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轻度的炎症反应时其水平就有明显的升高,就现有的临床研究来看,是否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阿托伐他汀属他汀类调脂药物,不仅具有调节血脂的直观效果,在抗血栓、抗氧化、抗炎和改善内皮功能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3];缬沙坦则能够阻断Ang II作用,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排出;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了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占优(P<0.05),提示两种药物可取得良好的协同效果。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缬沙坦阿托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尿TGF-β1检测在诊断慢性肾炎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